箴14:【善恶互论垂为箴言(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箴14:【善恶互论垂为箴言(五)】

                        一、善恶对比之教训(1-35节)

     前章主要谈论个人,本章则将焦点集中在家庭与国家的问题上。家庭或国家的兴旺,决定于其成员的义与不义。专行不义而敌对神的路,充满了败坏,引起神的震怒,但敬畏耶和华而行义施善之处,则充满平安、喜乐与真生命。由此可知,蒙神眷爱与呼召的圣徒,对社会的责任之大。

【箴十四1-2】1「智慧妇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2「行动正直的,敬畏耶和华,行事乖僻的,却藐视他。」

      1-2节是一对平行句。家庭是人类文明的避风港、「是非之心」(罗二15)的最后堡垒,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东西都在家庭中被培养、持守和传承。而一个家庭的稳固,妻子乃是关键:「智慧妇人建立家室」(1节),因为她「行动正直」(2节)、「敬畏耶和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神必为她建立家室(诗一百二十七1)。《箴言》谴责倚靠神以外的人、事、物,只有倚靠妻子是唯一的例外。一位敬畏神的出色妻子,能与丈夫「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专心成为丈夫一生稳固可靠的帮手,所以在丈夫心中的可信赖程度仅次于神。这才是神所设计的婚姻,作妻子的真智慧是「尊荣以前,必有谦卑」(十五33)。「愚妄妇人亲手拆毁」(1节),因为她「行事乖僻」(2节),敢于「藐视」(2节)神,所以与丈夫互相辖制、互相伤害(创三16),「如同朽烂在她丈夫的骨中」(十二4)。「愚妄妇人」的悲剧,是自己觉得非常努力,一心都是为家人好,结果却得不到家人的认可;表面上是「建立家室」,实际上不但「亲手拆毁」,而且遗害后代(王下十一1);表面上称丈夫为头,实际上藐视丈夫。结果就落到神的管教之中,「高傲的眼目,祢必使他降卑」(诗十八27)。真智慧是承认自己的天性是「愚妄妇人」,然后才能「领受责备」(十五5),逐渐成为「智慧妇人」(1节)。

【箴十四3】「愚妄人口中骄傲,如杖责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

   「愚妄人口中骄傲,如杖责打己身」,目的是要打击别人,结果却是伤害自己。「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造就别人的言语也会造就自己。言语可以成为保守内心的盾牌,也可以成为败坏思想的快捷方式。真智慧以口舌作为自我评估的标准,人越能管住自己的口舌,灵命就越发成熟(雅一26)。智慧人的话语是谦虚友善的。这样的话语能赢得朋友,防止伤害(箴13:3;15:1)。

【箴十四4】「家里无牛,槽头干净,土产加多乃凭牛力。」

「家里无牛,槽头干净」:可能省去很多预备饲料、清洁槽头的麻烦;但「土产加多乃凭牛力」(4节),如果要节省清洁牲畜食槽的时间,直接不养牛即可;没有牛家中倒是整洁,但却无法增加出产。凡事都要付出代价,不可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人成长,又不允许人犯错误。真智慧不会因怕犯错误而什么都不做。

【箴十四5】「诚实见证人,不说谎话;假见证人,吐出谎言。」

     「假见证人」:古代没有特殊的搜查方法,因此证人对审判起很大作用,证人的陈述将决定审判的方向。因此,以色列的律法严禁作假见证(出20:16)。义人自然会说真话(箴12:17注释),假见证人则会撒谎。诚实的见证人不会也不愿意说谎(箴13:5)

(诗25:9;帖前5:21)。

【箴十四6】「亵慢人寻智慧,却寻不着;聪明人易得知识。」

    没有智慧和有智慧的人,区别在于寻求的态度。亵慢人不肯接受指教,“却寻不着”智慧。聪明人谦卑受教。他并不盲目接受所有的话语,而是倾听考察所听到的一切。结果他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知识(诗25:9;帖前5:21)。因此,人若离开圣经,从世界上那些拒绝神的「亵慢人」的哲学、道德或学说里寻找智慧,就不是真智慧。

【箴十四7】「到愚昧人面前,不见他嘴中有知识。」

      年轻人的成长是否顺利,交友是关键。真智慧不是抵挡坏朋友的诱惑,而是不交坏朋友。不要跟愚昧人建立友谊,因你“不见他嘴中有知识”,或“你不能从他得到一句有意义的话。”因此, 与愚昧顽梗的人交往,是有损无益的。

【箴十四8】「通达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诡诈(或作“自叹”)。 」

    愚昧的人欺骗别人,以为会有利益。他没有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通达人的智慧在于他审慎考虑自己的每一个计划和行动。他所追求的道路是以通向永生为目标的。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力量在运作。否则他就会迷路(耶17:9;弗5:15)。「通达人的智慧使他认清自己的道路」,所以「通达人步步谨慎」(15节)。真智慧是三思而后行,不敢太自信,免得偏离神的道路。

【箴十四9】「愚妄人犯罪,以为戏耍(或作“赎愆祭愚弄愚妄人”),正直人互相喜悦。」

     「愚妄人嘲笑赎愆祭」(9节),他们因为罪没有受到惩罚而沾沾自喜,以为可以不必认罪悔改,反而把犯罪原因推给家庭、别人或社会。 愚妄人犯罪贻害社会,反引为乐;正直人做事,对神、对人负责,相处融洽。「正直人」如果犯了罪,一定会认罪悔改,所以必「蒙悦纳」(9节)

【箴十四10】「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里的喜乐,外人无干。」

      「心中的……无干」:本节告诉我们,人当独自站在神面前。虽然朋友和亲人对于我们的悲欢会了解一些,但他们无法进入我们的内心,体验我们的一切痛苦和忧伤。他们也无法充分理解我们的快乐。但有些问题我们只能自己面对,而这些终极问题的解决只在于神,因为神比我们自己还详细清楚地知道问题之所在(太10:30)。(例如:约瑟向哥哥们述说自己做的梦哥哥们不理解)。

【箴十四11-12】11「奸恶人的房屋必倾倒;正直人的帐棚必兴盛。」12「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奸恶人的房屋」(11节)虽然表面上比「正直人的帐棚」(11节)坚固,但却「必倾倒」(11节)。「正直人的帐棚」虽然表面上比「奸恶人的房屋」简陋,但却「必兴盛」(11节)。真智慧是相信神在一切之上掌权,所以在环境似乎相反的时候,仍然坚信这个属灵法则永远不会改变。「有一条路,人以为正」(12节),所有通往地狱的道路,原先都被以为是通往成功和天堂的快捷方式。但即使所有的人都选择了这条路,也不等于这条路是正路;只要这条路离弃了生命的源头,一定「至终成为死亡之路」(12节)。真智慧是熟悉那条通往地狱的道路,并且离它越远越好,这是前往天国最有效的方法。而当我们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走同一条路的时候,就要赶快停下来反思。

【箴十四13】「人在喜笑中,心也忧愁,快乐至极,就生愁苦。」

本节提醒人世间没有长久的快乐,早晚会遇到悲苦的环境。也就是说寻求世上快乐的,至终带来忧愁。因此在欢乐中,也必须随时提醒自己忧愁随时可能来临。或者说人生没有纯粹的、完全的快乐。

【箴十四14】「心中背道的,必满得自己的结果,善人必从自己的行为得以知足。」

    心中背道的,必饱尝自己行为的恶果;善人也因自己所行的,得到善报。真智慧是知道「心中背道的,必满得自己的结果」(14节),早晚要受到报应,所以不要竭尽全力地掩饰错误。真智慧是勇于承认错误,因为知道神必赐下赦免和恩典,善人必从自己的善行得善报(14节)。

【箴十四15】「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

     天真、易受骗的人容易受一切新的观念或时尚所影响。通达人步步小心谨慎,因而能保守自己的脚步,免得走错路。信仰必须提出确实的证据,而最确实的证据可在神的话里找到。轻信别人的人, 就是相信每一个科学家、哲学家或心理学家所说的话。

【箴十四16】「智慧人惧怕,就远离恶事,愚妄人却狂傲自恃。」

自恃:是指自傲、过分自信而骄傲。「智慧人惧怕」:意思是智慧人是小心谨慎的。「智慧人」因为「敬畏耶和华」、「惧怕」罪的后果,所以「就远离恶事」(16节)。愚妄人狂傲,没有克制,并且明显是过分自傲,自以为安稳。但愚妄人的狂傲自恃会使他成为撒但的掠物。

【箴十四17】「轻易发怒的,行事愚妄;设立诡计的,被人恨恶。」

      提及愤怒与诡计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有两种无知无畏、「狂傲自恃」的愚妄人:一种冲动鲁莽,是「轻易发怒的」(17节);另一种却冷静自律,是「设立诡计的」(17节)。「轻易发怒的」人虽然可以逞一时之快,但却要承担恶果。愤怒从来都不缺乏理由,但却很少有好的理由,所以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其实是「行事愚妄」(17节)。「设立诡计的」人虽然可能暂时得逞,但终必败露、「被人恨恶」(17节)。而对他们最大的惩罚,并不是没人再相信他们,而是他们不敢相信任何人,孤独终身。真智慧是敬畏神,所以既不「轻易发怒」、也不「设立诡计」。

【箴十四18】「愚蒙人得愚昧为产业;通达人得知识为冠冕。」

     「愚蒙人得愚昧为产业」:意思是愚蒙人所承受的「产业」是「愚昧」,并且会收获更多的「愚昧」。真智慧不指望补贴那些不负责任的人,期望他们能变得更加负责;因为「愚妄人的愚昧,终是愚昧」(24节),愚昧的唯一产出是更多的愚昧,忍受疯狂的唯一报答是更多的疯狂。「通达人得知识为冠冕」:这洞察力会给他带来诚实的财富,正当的财富也是人的荣耀,所以「智慧人的财为自己的冠冕」(24节)。真智慧不是把贫穷当作属灵的标志,而是把贫穷当作省察自己是否藐视智慧和知识的警钟。

【箴十四19】「坏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恶人俯伏在义人门口。」

     正因为愚蒙人承受的是愚昧;通达人却得着知识为冠冕(18节)。所以恶人(愚蒙人)终必在善人(通达人)面前低头;坏人势必降服在义人的门前(19节)。本节也不一定在今生实现,但即使在今生,恶人有时也不得不在义人面前低头屈膝。正如圣经里的财主愿意向亚伯拉罕和拉撒路低头(路16:19-31),所有的恶人必将在新耶路撒冷城外屈身,承认他们被排除在天国之外是公正的(启20:9,12)。

【箴十四20-21】20「贫穷人连邻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21「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贫穷人连邻舍也恨他」(20节),因为怕被他拖累;「富足人朋友最多」(20节),因为想从他沾光。但「贫穷」未必是神的惩罚,「富足」未必是神的祝福,我们若「以貌取人」(申十17),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内心,结果陷入罪中,因为「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21节)。「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21节),因为他并不追求自己的好处,也不期待人的回报,而是仰望神的恩典。真智慧并不论断别人为什么「贫穷」,只管尽上「爱人如己」(利十九18)的本分。

【箴十四22-23】22「谋恶的,岂非走入迷途吗?谋善的,必得慈爱和诚实。」23「诸般勤劳都有益处,嘴上多言乃致穷乏。」

作恶的必走上灾祸的迷途;谋求善事的,必得到慈爱与诚信。「谋善」是值得的;他们会在周围的人身上遇见良善和诚实(22节);慈爱和诚实是相结合的(诗61:7;85:10;箴3:3;16:6)。「谋善的」(22节),包括那些诚实工作的人,他们「必得慈爱和诚实」(22节),所以「诸般勤劳都有益处」(23节);「谋恶的」(22节),包括那些自傲只会说夸大话(空话)的人,他们已经「走入迷途」(22节),所以「嘴上多言乃致穷乏」(23节)。「各种勤劳(无论劳心或劳力)多少都有益处」,「光说不练将导致贫穷」。简单的说就是:「少说话多做事」的意思(23节)。真智慧不会让自己的思想超前于工作,也不会让对不完美的不满阻挡脚踏实地的改进。

【箴十四24】「智慧人的财,为自己的冠冕,愚妄人的愚昧,终是愚昧。」

     本节意思是「智慧人会产生财富作为自己的收益」,愚妄人能够产出的,就只是愚昧。或者说智慧人循正途得来的财富是他们的荣耀;愚妄人种下的是愚昧,收取的也是愚昧。

【箴十四25】「作真见证的,救人性命;吐出谎言的,施行诡诈。」

     当人的生命因诬告而处在危险之中的时候,诚实人的勇敢见证会解救他们。法官如果草率接受虚谎的证词,整个司法体系就不可靠了。见证人能救人一命,也能因说诡诈的话而害死无辜的人。

【箴十四26-27】26「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27「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他的儿女」:可能是指「神的儿女」(申十四1)。敬虔──山寨与泉源(26-27节):敬虔借着敬虔的坚固(26节)与敬虔的生命力(27节)来保护人。这两方面都是必须的,因为邪恶不仅攻击我们,也诱惑我们;所以属神的人必须认识某个更强壮、更好的事物(十三14),并且教导他的家人(26节)。「智慧人」(16节)因为「敬畏耶和华」(26、27节)、「惧怕」(16节)罪的结果,所以「就远离恶事」(16节),结果会「大有倚靠」(26节),并且得以「离开死亡的网罗」(27节)。「愚妄人却狂傲自恃」(16节),自以为安稳,其实是无知者无畏,在审判和灾难面前并没有「避难所」(26节;启六16),最终无法脱离「死亡的网罗」。因此,真智慧是看出人在欢呼自己胜过人、神和大自然的时候,也就是遭受惩罚的开始。胜利往往都会为胜利者带来杀身之祸,过去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

【箴十四28】「帝王荣耀在乎民多;君王衰败在乎民少。」

      在古代社会,百姓的数量决定了国家的富强,人口众多是一种财富(王上4:20),民多国势强盛。没有百姓,君王就衰败。一国的领袖只图一己利益而无人民的支持,势必败亡。帝王的荣耀不在于战争和征服,而在于众多的百姓生活和平与安定之中。

【箴十四29】「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

     本节的语序暗示自制会带来大彻大悟。这是真的。人越聪明就越自制,这也是真的。据说谅解一切就会饶恕一切。人的遗传和环境会对他的性情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我们了解了造成别人不信任或生气的原因时,我们的怒气就减弱了。这并不是说人的品格是由环境决定的,从而给人犯罪提供了借口。但遗传和环境往往大大妨碍了成功品格的形成。性情暴躁的人在众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愚妄。他暴露出自己缺乏悟性和自制。这是愚昧人的主要特征。最聪明的人一旦发了脾气,也会失去了他的智慧,变成愚昧人。他行事智慧的习惯本来可以防止他像愚昧人那样发脾气的。但他头脑发热,约束不住自己的言行(民20:7~13)。

【箴十四30】「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

    心中安静会使全身安静。许多真实的疾病是因隐藏着妒忌,罪恶和怒火而引起的。恢复心灵的平静和信靠就会带来痊愈 。本节意思是不嫉妒的人,有健康的心,可以让肉体健康;嫉妒将败坏整个身体状况。健康的身体会使心灵更加健康,而健康的心灵也会使身体生机勃勃(帖前5:23)。

【箴十四31】「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

      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忽视圣经中神的启示,人们就会普遍疏忽和藐视穷人。这种态度与圣经的教诲完全不同。圣经说神把穷人托付给祂比较幸运的百姓(约12:8)。以色列的土地法要求每个家庭都要持有一块土地。他们还有许多改善不幸者命运的规定(利25:10,23-28;申15:7-1)。神允许贫穷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为了显明犯罪和懒惰的后果,并考验祂子民慷慨之心。不帮助穷人,实际上就是羞辱和悖逆众人的天父(可10:21;14:7;加2:10)。神照自己的形像造人,欺压贫寒就是轻看造他的神。本节是对我们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是个警告。很多企业的获利,是奠基于廉价的工资,而这如果已经造成了「压迫」就是对神的蔑视。

【箴十四32】「恶人在所行的恶上必被推倒,义人临死,有所投靠。」

     义人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而恶人终究会为自己所行的恶推倒。恶人面临着灾难,没有神维护的保证,因为他在平安和兴旺的时候没有忠实地侍奉祂。义人面临死亡时会保持着一生陪伴他的平静信靠。  义人对神有信心,相信死亡是一个受庇护和不永死的地方。

【箴十四33】「智慧存在聪明人心中,愚昧人心里所存的,显而易见。」

     本节的原文是「智慧存在聪明人心中; 在愚顽人中,智慧也让自己被认识」。智慧人不会炫耀自己的知识,愚昧人知识虽然有限,却夸夸其词。本节也可以理解为“智慧安静地住在智慧者的心中,但愚昧人大声喧嚷他们里面的愚昧”。

【箴十四34】「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

      「公义使邦国高举」:天国是公义、和平和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在基督里面称义的圣徒,聚集在一起就是天国,那里必充满平安与喜乐。主祷文祈求神的国度降临在这世界(太6:10)。虽然圣徒永远的居所在天上,但也当努力使自己所属的群体更接近天国。虽然罪恶漫延在这世界,圣徒也不应随从世界或逃避世界,乃要努力借着福音解决终极问题,也要怀有解决现存各样问题的热忱。一国或一民族若能遵守神的法度,必享兴盛(申二十八1~14);如果偏离正道,犯罪作恶,难逃羞辱的刑罚(申二十八15~68)。

【箴十四35】「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贻羞的仆人遭其震怒。」

本节没有提到领导人是不是有智慧,但是下属如果有智慧,通常就会被接纳、喜爱、肯定,反之则会招惹其愤怒。这在各样的组织中都是不断发生的。「王恩惠」:虽然神允许祂的儿女遭遇苦难,以便让他们学习教训,好为永生作准备,虽然有些作恶的人会暂时逃脱行为上的报应,但总的说来,这句箴言仍然是真实的。不可歪曲这句话和其他表达普遍真理的话,去指责遭遇苦难的个人或国家有罪,或断言享受义人福气的人就一定是义人。「智慧的臣子」:在耶稣的比喻和其他教训中一再重复本节所表达的真理。银子(路19:11-27)和才干(太25:14-30)的比喻,特别强调了这种对比。那些假装侍奉却在行为上不检点的人,将会受到指责和蔑视。

raw-image

上图:以实玛利的后代贝都因人的帐棚。「正直人的帐棚」(箴十四11节)与此相似,比「奸恶人的房屋」(箴十四11节)要寒酸得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常希连的沙龍
0會員
295內容數
常希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箴17:【善恶互论垂为箴言(八)】                      一、善恶对比之教训(1-28)       本章圣经教导我们不可作愚顽之人。 【箴十七1】「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       「设筵满屋,大家相争」:直译是「争吵祭」,对应于
Thumbnail
2025/04/29
箴17:【善恶互论垂为箴言(八)】                      一、善恶对比之教训(1-28)       本章圣经教导我们不可作愚顽之人。 【箴十七1】「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       「设筵满屋,大家相争」:直译是「争吵祭」,对应于
Thumbnail
2025/04/28
箴16:【「善恶互论垂为箴言(七)】                    一、神绝对的主权(1-33节)      论神的主权;劝勉人要将万事交托耶和华。 【箴十六1】「心中的谋算在乎人,舌头的应对由于耶和华。」      人心中会有谋算,但实行的时候,详细地说出来
Thumbnail
2025/04/28
箴16:【「善恶互论垂为箴言(七)】                    一、神绝对的主权(1-33节)      论神的主权;劝勉人要将万事交托耶和华。 【箴十六1】「心中的谋算在乎人,舌头的应对由于耶和华。」      人心中会有谋算,但实行的时候,详细地说出来
Thumbnail
2025/04/26
箴15:【善恶互论垂为箴言(六)】                             一、善恶对比之教训(1-33)       本章继续比较了义人与恶人。恶人说愚昧的话,厌弃训诲,贪不义之财。相反,义人则传扬知识,行事谦卑,在贫乏中也会敬畏耶和华。所以恶人要遭到排斥,
Thumbnail
2025/04/26
箴15:【善恶互论垂为箴言(六)】                             一、善恶对比之教训(1-33)       本章继续比较了义人与恶人。恶人说愚昧的话,厌弃训诲,贪不义之财。相反,义人则传扬知识,行事谦卑,在贫乏中也会敬畏耶和华。所以恶人要遭到排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善意] 當糾結在別人對我們的惡意時 也不忘想想 是多少他人的善意 慢慢堆疊 才讓我們得以成長 成如今的樣子
Thumbnail
[善意] 當糾結在別人對我們的惡意時 也不忘想想 是多少他人的善意 慢慢堆疊 才讓我們得以成長 成如今的樣子
Thumbnail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Thumbnail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本文旨在回答這個問題-破除「善惡因果律 (或稱道德因果律)」的迷思,分析其心理、情感、信仰的基礎,並指出「德福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幾個可能方向。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選擇善良的人,或許心中擁有一片淨土吧
Thumbnail
選擇善良的人,或許心中擁有一片淨土吧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三國劉備在逝世前對兒子告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用意是鼓勵人多做好事,那怕是看來微不足道、甚至是舉手之勞,都應該去做;相反的,別以為是小惡就覺得無所謂,小惡積習成性,有一天可能犯下眾人撻伐的大惡。這句話,想必所有人從小都學過。多做好事,少做壞事,簡單明瞭。
Thumbnail
三國劉備在逝世前對兒子告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用意是鼓勵人多做好事,那怕是看來微不足道、甚至是舉手之勞,都應該去做;相反的,別以為是小惡就覺得無所謂,小惡積習成性,有一天可能犯下眾人撻伐的大惡。這句話,想必所有人從小都學過。多做好事,少做壞事,簡單明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