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解散後,一定要清算嗎?-白話說明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977號民事判決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977號民事判決:

合資契約與合夥兩者均係契約當事人共同出資,雙方就出資及獲利比例均按約定定之,差異僅在合夥以經營共同事業為特點,則就性質不相牴觸部分,非不得類推適用民法合夥之相關規定,以定合資人間之權義歸屬。此外,合夥解散後,非經清算程序完結,其合夥關係不能消滅。合夥解散後應行之清算,於清算人清償債務、返還出資及分配剩餘財產等事務後,清算程序始告完結。


先說結論

合資契約若性質與合夥相似,實務上可「類推適用」合夥規定處理;且合夥關係即便解散,也須經清算程序才能真正消滅,否則仍存有法律關係與義務。


📚 條列式原文解析

  1. 合資契約與合夥契約的異同:
    • 兩者皆為共同出資並約定利潤分配。
    • 差異在於合夥強調「共同經營」。
    • 故若性質不牴觸,可準用合夥條文。
  2. 合夥解散≠法律關係終止:
    • 解散後必須完成清算,包含:
      • 清償債務
      • 返還出資
      • 分配剩餘財產
    • 清算完畢前,合夥關係仍存在。


🔍 實例演繹

假設A、B、C三人合夥開設餐廳,後因經營理念不合解散,但仍有部分債務與存貨未處理完。此時即使大家口頭說「已經解散」,在法律上清算未完結前,三人仍須對外共同承擔義務,例如償還店面租金、處理設備拍賣等。


⚠️ 小提醒

  • 合夥人要注意!就算你退出合夥,「清算沒做完」,你還是有法律上的責任。
  • 合資契約也可能吃上合夥的鍋,特別是在權利義務上模糊時,法院可能會參照民法合夥的規定處理爭議。


❓Q&A版本

Q1:合資契約一定會被當作合夥嗎?

A:不一定,但若雙方具備共同出資與利潤分享,實務上可能類推合夥規定。

Q2:合夥解散後我就沒責任了?

A:錯!要等清算完成後,合夥關係才真正終止。

Q3:我退出合夥,合夥事務還未清算,我還需要負責嗎?

A:是的,未完成清算前,你仍是合夥人,仍可能需對外負責。


🚀 關注「Yang Sir楊助理」!免費體驗 AI 法律工具,解決你的法律難題!📜🤖

你是否曾遇到法律問題,不知道該從何開始?又或是對 AI 如何應用在法律 感到好奇?

「Yang Sir楊助理」,我們提供 最新法律趨勢AI 工具應用,讓你 更聰明、更高效 地處理法律問題!📚✨

💡 現在加入,你將獲得:

🎁 免費體驗 AI 法律工具 —— 加入即享一次免費 AI 法律應用諮詢!🤖⚖️

法律 AI 工具介紹 —— 讓你更快掌握問題核心!🔍

實用法律資訊 —— 用白話文解析各種法律議題!📖

獨家內容推播 —— 不錯過最新趨勢與法規變動!🚀

📲 快來加入「Yang Sir楊助理」的 LINE 官方帳號,立即體驗!

🔗 點擊這裡加入 https://line.me/R/ti/p/@800reiku

讓我們一起探索 法律 x AI 的無限可能,你的法律問題,不再卡關!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ang Sir楊助理的沙龍
26會員
203內容數
分享讀書心得,以及工作常見法律問題的討論,一個一起努力分享知識的空間。
2025/05/02
在票據到期前,如果執票人具備追索權,則可以請求指定的預備付款人或經其同意的其他人,針對匯票進行參加承兌。這是一種為了保障付款安全、減少追索糾紛的法律設計。
Thumbnail
2025/05/02
在票據到期前,如果執票人具備追索權,則可以請求指定的預備付款人或經其同意的其他人,針對匯票進行參加承兌。這是一種為了保障付款安全、減少追索糾紛的法律設計。
Thumbnail
2025/04/30
即使贈與人出資購買第三人之財產,並直接過戶予受贈人,只要雙方合意且無償,即成立贈與契約。贈與標的可為現在財產,也可為將來可能取得之財產。
Thumbnail
2025/04/30
即使贈與人出資購買第三人之財產,並直接過戶予受贈人,只要雙方合意且無償,即成立贈與契約。贈與標的可為現在財產,也可為將來可能取得之財產。
Thumbnail
2025/04/28
外國人未經許可提供勞務,即便無聘僱關係、不付報酬,只要有「容留行為」就違法。負責人若未盡管理或查核義務,即使非故意,也因過失違反就業服務法,須受處罰。
Thumbnail
2025/04/28
外國人未經許可提供勞務,即便無聘僱關係、不付報酬,只要有「容留行為」就違法。負責人若未盡管理或查核義務,即使非故意,也因過失違反就業服務法,須受處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撤銷詐害債權及債權人之代位權,應該算是民法債編保全章節中,最重要的兩個法條了。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統一見解認為「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於上述大法庭裁定統一見解後,在保險專業學習上,更不能忽略上開兩個法條之運用。
Thumbnail
撤銷詐害債權及債權人之代位權,應該算是民法債編保全章節中,最重要的兩個法條了。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統一見解認為「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於上述大法庭裁定統一見解後,在保險專業學習上,更不能忽略上開兩個法條之運用。
Thumbnail
本票裁定算是我國很常見的裁定,而欠債追討本票債權時,不少債務人會處分自己的一部分財產,或債務人為了清償債務而處分自己財產。這時候外觀上看起來好像是「脫產」,法律上就會有一個問題:債權人拿到本票裁定後,債務人處分一部分財產,這樣有刑責嗎?
Thumbnail
本票裁定算是我國很常見的裁定,而欠債追討本票債權時,不少債務人會處分自己的一部分財產,或債務人為了清償債務而處分自己財產。這時候外觀上看起來好像是「脫產」,法律上就會有一個問題:債權人拿到本票裁定後,債務人處分一部分財產,這樣有刑責嗎?
Thumbnail
當共有人無法協議土地分割時,需要提起訴訟,由法院裁判分割。原告需提出完整的分割方案,涵蓋所有共有人的位置和需求,確保方案的完整性。
Thumbnail
當共有人無法協議土地分割時,需要提起訴訟,由法院裁判分割。原告需提出完整的分割方案,涵蓋所有共有人的位置和需求,確保方案的完整性。
Thumbnail
前言 民法侵權行為係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固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亦屬於侵權行為,而法律對於債務不履行既另設有規定,關於侵權行為規定於債務不履行自不適用。 是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債權人自得擇一行使,僅關於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於
Thumbnail
前言 民法侵權行為係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固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亦屬於侵權行為,而法律對於債務不履行既另設有規定,關於侵權行為規定於債務不履行自不適用。 是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債權人自得擇一行使,僅關於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於
Thumbnail
有契約就會產生義務,契約成立後,契約的一方對他方負有給付義務,或是雙方互相負有給付義務,這個給付可能是實體的東西,也可能是去做或不做特定的事情。 民法第 199 條 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 給付,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 不作為亦得為給付。 如果違反給付義務,傳統民法學稱
Thumbnail
有契約就會產生義務,契約成立後,契約的一方對他方負有給付義務,或是雙方互相負有給付義務,這個給付可能是實體的東西,也可能是去做或不做特定的事情。 民法第 199 條 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 給付,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 不作為亦得為給付。 如果違反給付義務,傳統民法學稱
Thumbnail
有學生問我:家中長輩保單因為欠債被法院終止與強制執行,可是長輩需要那張保單,可以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嗎?先來說這個問題背後的實務見解,即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
Thumbnail
有學生問我:家中長輩保單因為欠債被法院終止與強制執行,可是長輩需要那張保單,可以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嗎?先來說這個問題背後的實務見解,即是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
Thumbnail
在與別人就紛爭事件進行調解或和解時,往往都會加上斷尾條款,諸如「雙方同意就本爭議不得再對他方為其他主張、請求或申訴」。 難道,上述這樣的約定,就一勞永逸了嗎?怎麼調解成立之後,對方又來告了呢?
Thumbnail
在與別人就紛爭事件進行調解或和解時,往往都會加上斷尾條款,諸如「雙方同意就本爭議不得再對他方為其他主張、請求或申訴」。 難道,上述這樣的約定,就一勞永逸了嗎?怎麼調解成立之後,對方又來告了呢?
Thumbnail
根據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的裁定,債權人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但實際執行上仍存在挑戰。本文探討法院裁定的影響及主流見解。
Thumbnail
根據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的裁定,債權人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但實際執行上仍存在挑戰。本文探討法院裁定的影響及主流見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