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萊北壁
屏風山(太魯閣語:Dgiyaq Tptak,意為「像扇子的山),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西部,太魯閣國家公園西南側,屬於中央山脈,其中最高的主峰海拔3247.5公尺,為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65,峰頂立有三等三角點6378號。山嶺相對頂平,山脊迤邐如垣,宛若屏風一般,因而得名,也由此名列九嶂之一。山區植被以針葉林與針闊葉混合林為主,山脊向南接連奇萊北峰,北方隔立霧溪與畢祿山相望。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松果拼字
早上5:40從清境住宿出發,到登山口整裝上背包後於6:40起登,一開始從海拔2500公尺下切到溪谷1900公尺,到了溪谷要過溪,山友脫登山鞋赤腳踩石頭而過,我則拿塑膠鞋套套上鞋子,過溪後鞋頭微濕。





約8:40到屏風避難山屋,稍作休息,放其他裝備後,9:15輕裝續往屏風山,一路上沒遇到其他山友,想必今天晚上山屋必能清靜許多。


1:25到三角點,我們遇見兩名女山友,說起整路都沒遇見其他人,今天屏風山包場,我們在這佔地小小的三角點聊天,我吃著女山友分享的銅鑼燒,交換來時路訊息,問起我們幾點起登?她們是從山屋出發,前一晚就入住山屋,我們晚她們一小時出發,驚嘆說我們腳程很快,殊不知我們在登頂前1-2K爬坡也是叫苦連天,掙扎不已。



隨即說要先下山了,否則會被我們追上,心想當晚都會在山屋碰面,誰快誰慢無妨,照自己步調即可。之後台中女山友說我們往前走,去看看奇萊北壁,今天陽光普照出大景,待在這沒景的三角點實在可惜,說完就鑽進小徑,兩旁都是高劍竹,走出來後視野開闊,眼前湛藍天空下,要往萊北壁的草坡綠草如茵,奇萊北壁顯得柔和可親許多,此景宛如相機鏡頭裡的構圖與景深。

山景看夠也拍夠了,約2:10才意興闌珊下山
去程爬坡攀繩回程就變成陡下坡,5:30下到溪邊取水擦洗兼取水(當晚煮食用,及隔天行進水)我們跟另兩位女山友,面對面在桌上邊煮邊聊,其中一位說自己這幾年脊椎問題沒爬山,(山人常因家庭生活、工作忙碌等原因而暫停上山),還說爬山喜歡就會喜歡,繞了一圈還是會再回來山裡,或許我也是,從跑步生活再回來爬山,山是我的慰藉與歸屬,我終究還是回來了。




散落一地的松果
4/23 屏風避難山屋平安 23度 濕度75% 西北風23km/h
早上約8;05離開山屋下山,我們從山屋下到溪底再往上爬升約600公尺,腰繞爬到一個高度後,停下來遙望對面的屏風山,清楚看到路徑,她指著前方說:「昨天我們就是下切到溪底,再往上爬到三角點,回程再複製同樣路線」,我笑說我們真傻!對!山人就是傻,有著探索遠山叢林的浪漫主義,我們去很遠很高的山旅行,背著所有家當(睡眠裝備)爐具,水、食物,走過爬過自己看了也稱奇的高山,又傻傻喊著我們從那裡走過來的耶!


這次是與在三仙台認識的女山友結伴同行,新認識的兩個女山友說我們是忘年之交,我們分別從台北、台中旅行到台東而相遇,恰巧她也是爬山愛好者。如果說人一生中都是緣分開啟與結束,或許也是另一轉折的開始,我重啟與山的緣分與交集,與她同行,豈不美妙?

眾山友皆知好山友難尋,因緣際會我們因山而相伴,未來因行程不同而各分東西也是常態,後來同山屋的女山友留在我車窗的紙條是不是也開啟另一緣分呢?

約10:15上到海拔2200公尺時(登山口2500),留守人來訊息說要下雨了,此時雲層增厚,山雨欲來,我們抓一下時間,低著頭很認命的往上爬,接近登山口時我很訝異說到了嗎?站在登山口的一對山友喊說到了啦!才驚覺真的登出了,之後又如常閒聊,向我們打探山屋訊息...等,

閒聊結束一上車就開始滴雨,驚呼幸運躲過,卻迎來霧氣瀰漫,行車距離能見度不到十公尺有,直到合歡山暗空公園視線才逐漸明朗,我們小心翼翼開著車踏上歸途。

登山口到屏風山三角點

屏風山屋到登山口

屏風山屋到登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