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必須先是讀者

編輯必須先是讀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一位創作者問我,編輯的技能是什麼?這陣子我正在補奇幻小說編輯的技能,對於這一題很有感,想透過這封電子報聊聊。


我認為,編輯必須先是讀者,像是推理小說編輯大多因為熱愛推理,對於經典作品與時下出版不陌生,先以此為基礎,進入產業後學的是其他技能,呈現而外的是「初稿變成定稿」的過程(時間從半年到數年都有可能)包括:初步判斷作品的魅力點、研究是否已經有人寫過類似主題?哪些地方該修改,哪些不需執著;作者有修稿意願嗎?有時間修稿嗎?等等全都是編輯前期要做的判斷,與作者的溝通。過程中反覆拷問,彼此折磨,對作品沒有愛,是做不下去的。


接著是一段短而緊繃的編書期,則是基於對市場的理解與推估,一整套作品面世的計算:發給適合的設計師、該買圖還是找繪師、寫文案、在成本控制下如何作最好的裝幀包裝、思考定價、通路說書等等等。


獨立的看稿編輯不用進入後面那段編書期,但是對市場的理解與讀者的想像是必須技能。具備這項技能就是先當一個讀者。


以我自己為例。去年下半年免費諮詢中,接觸了幾位奇幻小說作者,讓我意識到這是一塊我不熟但是有興趣的領域。我將奇幻小說中的濫觴經典《魔戒》、重要作品《哈利波特》《迷霧之子》《地海》,與華文流行作品都找來讀,如九把刀不同系列、護玄、御我、水泉、瀟湘神等(過程中發現,日本奇幻居然是我原本最熟的品項)。


我是暴力閱讀者,三七二十一全都抓來,自然會知道有些作者是我誤解了,或者釐清奇幻小說與輕小說的不同。一個作者我會讀他早期與晚期作品,這樣就能看到系列一開始的面貌與作者的成長(或是歪斜)。閱讀還在持續中,也歡迎推薦好作品給我。


拉出時間線能看到經典如何影響之後的作者,以及近期作品跟當代讀者接上線的關鍵是什麼。以書籍作為閱讀基礎的好處是,不管我覺得他寫得好不好,或我自己喜不喜歡,暢銷作品是事實,肯定有讀者喜歡且願意付費的關鍵。


定錨理解讀市場大概的口味,再回頭看網文作品,也能抓到不一樣的閱讀需求。網路小說需要更直接快速地滿足當下的需求,不管是懸疑、溫暖、甜寵、虐心,任務危機,幾乎是每兩三千字就要有讓讀者能按下「閱讀下一章」的動力。不管什麼文類,網路小說持續的懸念與節奏感都很重要。以我是獨立看稿編輯的角度,我會很在意的是,前面三千字是否有讀者非看不可的內容。


先分享到這裡。下一期或許可以從作品舉一些例子,或跟你分享一位神秘作家專訪(終於!)

_________________

鳥編電子報每週三發報,歡迎訂閱

https://clainlin.com/newsletter/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可以回信給我,也歡迎轉寄或分享給你的朋友。

下週見!

avatar-img
編輯導航中
109會員
69內容數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儘管這些文章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編輯導航中 的其他內容
編輯遇到這樣的內容時,除了書籍銷售的考量,還要思考法律與道德面的界線:這些內容會讓作者被告嗎?哪些資訊需要核實,哪些細節需要馬賽克。作者是否可能擅自「加料」凸顯自己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這些內容問世是為了一時的爆料,還是有更深沉的意義要傳達?
可能因為我不但是推理迷,還是經常得跟創作者討論人物發展的小說編輯,所以我從這些不負責任的想像得到很多樂趣。
過去這一年來,我開始提筆寫作,經常以為搜集了許多素材與靈感,但實際動筆時,卻一行也寫不出來,可是這情形沒發生在家族書寫上。拉開角落被遺忘的五斗櫃,塵埃在陽光中揚起,原先以為空白的某一年,因為某個人名猛然拉出一大堆事件,各種情緒與感觸湧現,有時候甚至得要先喊暫停,讓心情平復。
編輯遇到這樣的內容時,除了書籍銷售的考量,還要思考法律與道德面的界線:這些內容會讓作者被告嗎?哪些資訊需要核實,哪些細節需要馬賽克。作者是否可能擅自「加料」凸顯自己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這些內容問世是為了一時的爆料,還是有更深沉的意義要傳達?
可能因為我不但是推理迷,還是經常得跟創作者討論人物發展的小說編輯,所以我從這些不負責任的想像得到很多樂趣。
過去這一年來,我開始提筆寫作,經常以為搜集了許多素材與靈感,但實際動筆時,卻一行也寫不出來,可是這情形沒發生在家族書寫上。拉開角落被遺忘的五斗櫃,塵埃在陽光中揚起,原先以為空白的某一年,因為某個人名猛然拉出一大堆事件,各種情緒與感觸湧現,有時候甚至得要先喊暫停,讓心情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