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英語: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部2001年美國科幻片,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及編劇,故事靈感出自布萊恩·阿爾迪斯的短篇小說《玩了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以及伊恩·華森所撰寫的劇情大綱。故事描述有著先進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未來,一間名叫擬真電子公司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懂得愛的機器小孩「大衛(哈利·喬·奧斯蒙 飾)」,因天生被內建的程式規範影響,有了迫切想要被養母所愛的強烈念頭,爾後受到《木偶奇遇記》的啟發,踏上找尋藍仙女並渴望成為真正人類男孩的旅程。
迷人色彩科幻片兼具細膩劇情
未來都市所發生的一切,在本片呈現如此新潮,也會根據環境營造出獨特時尚感,像是溫馨居家風格、旅館詭異神祕氛圍與艷都五光十色的光景與迷幻場景令人眼花撩亂,會給人疑似會迷失其中的錯覺。就連當中的破敗機器人不斷找尋適當零件以便做自我修復以及某場巨大月亮升起的經典場景,越是觀影到最後,驚心動魄的冒險使人驚呼不已。但同時裡面也鋪成了許多值得人們反思的細膩橋段,讓這部電影更具深度,甚至看到後面,滿滿的洋蔥、感人情節將逐漸佔據雙眼的空間淚流不止。
木偶奇遇記現實殘酷版
這機器小孩會完美不變的,他的愛永無止盡,對於沒有小孩的夫妻來說,這機器小孩不但能開發新市場,也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社會瀰漫著仇視機器人的氣氛,問題不是製造會愛的機器人,真正的問題是人類能不能愛他們?這個人對機器人又有什麼責任?這是道德問題,對吧?
喬:要是藍仙女不是真的呢?她只是宇宙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只有人類才相信這種事。這就是我們的不同,也許藍仙女只是電腦病毒,蠱惑人工智慧的心靈,人類痛恨我們,他們會不擇手段。
喬:她愛的是你為她做的事,就像我為我的客人做的事。她並不愛你,大衛,她也不能愛你,你不是血肉之軀,你也不是貓狗或小鳥,你跟我們一樣都是機器人,你會被拋棄是因為他們厭倦你,或是用更新型的型號取代你,或不滿意你說錯話、弄壞東西。我們被製造的太聰明、太快,還有數量太多了。他們犯的錯讓我們嘗到苦果,世界末日降臨,只會剩下我們,這就是為何人類恨我們。
這裡就引出了一個嚴肅的道德議題,每當人們擁有一樣像是寵物、物品等重要的人事物,人們必然就對其擁有了責任感給予照顧或是保養。可當像寵物或是如大衛這樣機器小孩越是親近人、同樣給予愛,特別越是與人類同等相似的小孩,一旦遇到被拋棄(機器人屠宰場)的命運,是否會引起爭議呢?
一開始養母對於大衛的出現感到訝異,覺得實在有違人權,又因受治療的兒子遲遲沒甦醒而久久困在悲傷的她,當時仍未準備好接受大衛的存在,主要是怕對兒子的思念移情到機器大衛身上,但時間一久看到大衛的舉止與一般小孩無異,而後又加上兒子的回復,讓其受傷的心靈也不自覺的癒合。她十分感謝大衛帶給他們家的心靈富足與陪伴,但一想到為了大衛的生存著想,不得以才拋棄了他。
可見養母的心中也有著大衛的位置,只是現實社會依舊有些人並不希望機器人逐漸取代他們的地位,為此才延伸出極具暴力刺激且給人娛樂消遣的「機器人屠宰場」只要是稍微壞掉、無執照、逃離工作場所的機器人,都會給予無差別的派獵手進行狩獵。
然而與《木偶奇遇記》的男孩不同,大衛是為了生存不得不面對成人世界最殘酷的一面,他逐漸認清養母拋棄他的用意,雖然傷心但內心堅定的認為只要做個乖孩子並變成真正男孩,就有機會回到養母身邊,重回她的愛。
看清人性(喜新厭舊與複雜感情)與社會現實面的牛郎機器人喬(裘德·洛 飾)雖開始因為一樁命案而無故被通緝,可他依舊能靠著俐落的社交手腕明白人們內心的需求,同樣的活在人們所制定的規則裡,但他享受天生被賦予內建的程式規範所制約(機器情人的主要服務)享受自己的人生,卻強烈的渴望向人們證明,他也如活生生的人一樣曾經存在過,獨一無二和大衛同樣似乎都不願被人們輕易遺忘。
有著不同點是一些較為舊型的機器人就如初次踏上更險惡的社會般,在人們未給予健全的教育下,大多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多數只能傻愣愣地被人們給抓走,甚至充當娛樂用途被殘忍摧毀。而心中被賦予「愛」的大衛不一樣的是卻有著比多數機器人還要豐富的人類情感,為此將要被殘忍對待之際,深知當下是要趕緊求救的。也因為藉由機器小孩舉止和外觀的模樣太過與一般小孩相似,進而間接喚起一些觀眾的良心,讓他們多少意識到機器屠宰場的做法之殘酷。
機器小孩與機器情人給予人的感情慰藉
本片凸顯了越先進、複雜的社會,現代人們寂寞的心靈更是越來越多,眾多環境、條件之複雜的情況下,不安全感與日俱增,人們找尋自己的另一伴非常困難,享受單身者自然就多,可當某些人獨自處於黑夜的懷抱時,隨時間流逝其內心久而久之莫名的會感到空虛,彷彿人生好像少了什麼,卻有的時候內心說不出個所以然。為此機器情人的出現將為人們帶來心靈上的安慰與身體上的滿足。
機器小孩的出現反倒在本片背景故事是為因應世界末日而有了強制限制人口的政策,因此為了讓某些想要小孩的家庭更是完整與滿足,大衛便以此為目的而被製造出來。他的主要存在因天生被內建的程式設計影響,註定他的一生已被制約,永遠只能愛著養母。給予養父母精神上的陪伴,讓人的心靈感到溫暖與滿足。
認識愛人與被愛的真諦
從機器男孩的視角讓我們認識愛人與被愛的喜悅。剛開始大衛張開眼便是如初次來訪又好奇的孩童,不斷對養母的周圍感到好奇而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學習且試著如何愛著養母。雖說天生內建程式影響而被制約只能愛著養母一人,時間一久接受到養母的愛的同時,深刻感受到被愛(養母的陪伴與照顧)的美好。「愛」促使他充滿動力、有著使命外,更多是帶給他內心的喜悅與富足快樂。也因為內心有愛,即使面臨被拋棄,渴望獲得愛的他心中有了明確目標與勇氣,目光堅定不已,促使他進行險惡的冒險。
擁有靈魂與思想的美好
外星訪客:我很羨慕,人類能夠擁有靈魂,他們對人生意義有百萬種解釋,透過藝術、詩歌、數學公式,人類一定是生存意義的關鍵。但是人類不再存在,所以我們進行一項計畫,利用骨骼或皮膚殘留的基因,複製一個人活生生的身體,我們也想知道能不能從複製人身上找回她的記憶?你知道我們發現什麼嗎?時空軌跡,似乎存儲了大量資料,記錄著過去的每一件事,但這項失敗了,複製人只能存活整整一天。
外星訪客對於人類有著強烈的好奇與羨慕,認為「人」這樣複雜的個體、複雜的情感擁有著靈魂,其思想不斷演進的加持下,延伸出了許許多多發明與文化薰陶,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讓人內心深處渴望進步的腳步不輕易停止。同樣的腦海裡的「思想」給予人們看事情的角度、解決問題等更是能擁有多種方式。
這裡分享哲學家伊曼紐‧康德的一句哲學感悟:在困難面前,我們要有堅強和樂觀的態度。
結尾
孩童的純真使其進一步認識現實人性的醜惡,當中讓我們認識「愛」的重要性,根據愛的類型,能使人變得美好溫暖、勇氣與瘋狂,沒有愛的加持,似乎內在就缺少些動力,甚至可能會遺忘到要自我保護,隨波逐流的被無情的規則所摧殘而迷失自己。而大衛與喬的奇特冒險讓我們明白即使天生被賦予一些既定規範又如何,正所謂與「規範」和平共處,他們都渴望像「人」生活努力著,享受並試著以自己的方式用心度過他們的人生。
所有影片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