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烤箱的好日子」實在是太好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在排行榜上好一陣子、討論度也很高,一開始覺得書名跟書腰文字令人不明所以,看介紹也有點看不出所以然,到底讓人思考是回憶錄,是寫作筆記,還是小說的作品到底是什麼呢? 一直到台北國際書展此書被全球最大出版社藍燈書屋買下版權,引起了我的好奇,一翻開整個是停不了,作者李佳穎的描述功力實在太好,完全被書吸引,實在是太好看的一本。


內容簡介

「你快死了嗎?」


一本追殺小學同學,對戰他人記憶的回憶錄,埋藏一部挖掘成長秘密的小說,那些我們封存時刻成永恆的嘗試。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時間斷成一線之後,越走遠就越能看見那些都是時刻的標本,在我用文字把他們釘在平面上時他們就死了。」


  美國詩人普拉絲把頭放進烤箱裡,結束了自己的故事。而阿丹的故事要從何說起呢?


  小學四年級,她被班上的「兒童會」排擠,理由是「太愛跟男生玩」與「太驕傲」;打出生開始,媽媽對她什麼話都說就是不跟她說寶寶語;吃晚餐玩「說謊家」遊戲時,從未吵過架的爸媽突然宣布離婚;小學畢業的暑假獨自一人躺在客廳地板上等待時間過去;國一住進女生宿舍她見識了脖子上的草莓及可愛的香氣;十三歲遇見二十五歲的何維光,他的一句「你在想什麼」,讓她往後每次聽到都無法克制感到愛;不意發現被騙,而詐騙她的竟是自己的⋯⋯


  是回憶錄,是寫作筆記,還是小說?阿丹抓到了一隻鬼,放上筆尖,可以傳遞。然而任何影像,聲音,文字,廣義的記錄都是封存當下成永恆的妄想,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文壇都市傳說李佳穎,睽違十六年,繼《不吠》、《47個流浪漢種》、《小碎肉末》後全新小說,以辛辣活潑的語言包裹成長故事,直擊寫作本質。透過主角阿丹長大後暫棄小說改寫回憶錄之筆,從十五歲的生命裡,映照出記憶與書寫的矛盾。無論是年少時的偶像崇拜,或是那感到被拋棄的世界裡仍活生生的心有所可愛的部分,都在記錄當下被覆蓋,反噬。當記憶與文字相染,層層堆疊的敘述中,那些嘗試過的故事仍然好聽得要命,而且即將出現意義。


---------


是回憶錄,是寫作筆記,還是小說?
到底算是什麼形式、到底有什麼真實什麼虛假,我覺得對於此書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書中「我」,也就是阿丹,在書寫小說不順之後決定開始寫所謂回憶錄,對於小說對於文學、對於成長中不管是親情友情或是朦朧發展的愛情等等的解剖與思辨,充滿機制以及犀利的文字將那些模糊的感覺用文字具象化描述出來,沒有讀多久就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作者李佳穎的粉絲。 作者介紹中提到這本是作者睽違十六年又出的作品,稱作者是文壇傳奇,孤陋寡聞不曾聽聞這位作者,但閱讀這本書以後,是一定會去搜集今年即將重新出版的舊作的。


到底喜歡這本書什麼呢?好像很難簡簡單單地解釋,直接整理一些喜歡的句子吧。 有些句子單獨看或許沒有辦法自己表達出打動人心的力量,但在回憶錄或是書中的「我」阿丹的自我省視裡,這些句子是那麼振聾發聵、打中了我的心,讓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銳利與力量。


我沒想過寫回憶錄會讓我記起一些我不記得的事。這麼說不太準確,應該是說,記憶像個櫃子,有些東西擺在櫃子上,只要望向櫃子就會看到;有些擺在及胸的抽屜裡,伸手就可以拉開,有些東西擺在最高或最低的抽屜,必須踮腳或蹲下能去取。那些抽屜裡的記憶,有些東西擺在抽屜前端,一拉開就有;有些擺在抽屜後端,要把抽屜拉到底才能發現;有些擺在抽屜與夾板之間,必須把抽屜整個卸下來。但是你要知道那裡有藏東西,你要知道那裡有祕密才行。


老王說任何影像,聲音,文字,廣義的記錄都是一種對上帝的褻瀆,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我想老王撿起「進烤箱」這樣的譬喻,除了在我沒頭沒腦提起普拉絲後有順話的方便性之外,剛烈如無間地獄的火燒意象一來精準抓住數位足跡永恆不減的糾纏特質,二也頗符合褻瀆上帝會受到的懲罰。


用手機將私密時刻記錄下來的人們,與寫著筆記本的我都一樣。那些神秘的、親密的、傾刻就消失了的;那些還沒有被命名的,大於物的;那些等著被發現的,即將被發明的,我妄想用場景、人物、舉止、事件、聲音、味道的大集合把它留下來。這種執念為什麼?從何而來?我不了解。


多年後我讀到一段文字大意是:「不要嘲笑說話有口音的人,因為那是勇敢的標誌。敢到一塊陌生的土地上,用另一個國家的語言說話,那是勇敢的標誌。」


當時我很清楚,我太喜歡想像死亡,真死了就沒辦法做這麼有趣的活動了。


我媽認為我們應該要隨時保持警覺,按照今日世界的敵意來調整自己的女性特質,幫助你達成人生的追求。有方向的具體動機比無靶可畫的「可愛」容易理解,種種說法都是要預備我,避免我不知所謂地追求那飄忽的可愛,而困惑,而迷失。不過她與我都沒料到,我的青春期竟是在困惑與迷失中,被可愛拾起的過程。


因為網路上交談的時間差是思想的修圖,反應的濾鏡。已讀未回的時間就算只是幾秒鐘,也是狡猾骨溜充滿算計。


周可儀此刻與我的親暱感有點虛無,彷彿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突然被路邊命理師攔下宣告你們前世是兩隻一起牽手午睡以防漂走的海獺,我相信她也有一樣的感覺。


你在想什麼?.......我把夢告訴了那人。儘管長大的我已經懂得對那句話充滿戒心,但還是無法克制地在每一次聽到時感到愛。


過了很久我才了解,聊天時突然發現自己到了一個沒去過的地方不一定是好事。我以為進了大觀園,但在私語言的空間裡,大觀園與暗巷無異。在那裡霸凌毆打強暴經常被當成灌頂醍醐,混亂痛苦自厭則被看作存在的證明。


時間斷成一線之後,越走遠就越能看見那些都是時刻的標本,在我用文字把他們釘在平面上時他們就死了,無論我讀到的東西多麼美麗,多麼擬真,多麼活,都是屍體,他們沒有生命。生命是什麼你知道嗎?是那個將一刻活成一個宇宙的人。
記錄最可怕的是,他們會回頭吃掉那些時刻,覆去那些時刻,最後變成唯一的時刻。我注視那些屍體,他們長相是我愛的人,但不是。我卻不知道哪裡不是。


寫東西有點像魔術方塊,在移動小塊段落的過程中有時會破壞了本來看似接近完成的結構,差一格整齊的色塊忽忽四散五裂,讓人心驚膽戰,若有時就那樣悍然再轉,再轉,所有顏色又奇蹟似的聚合貼緊,魔術的一刻。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懂了大家介紹這本書會說的那些話,如同推薦序裡引用書裡討論回憶錄與小說的差別是真實,不能做到真實的回憶錄作者,「變等同於背棄了作者與讀者之間唯一約定」,因此書中的「我」,也就是阿丹開始寫回憶錄以後,開始去跟久未聯繫的離婚父母親以及學生時期或許也稱不上朋友的人聯絡,一邊回憶一邊寫作、一邊思辨一邊回顧自己人生。

聽起來相當地純文學、甚至有點哲學,因此當初我一直對這本書興趣缺缺。 但越是人生低潮越是能感受到文學的魅力,真正讓人走出迷霧或痛苦的,不是麻痺神經的快感、或是打發時間的無腦娛樂,而是認認真真地隨著文字去思考、去和自己千瘡百孔的心面對面坐下來好好談談。


我不知道要如何去稱謂現在台灣文壇上這一輩的佼佼者,應該算是中生代嗎? 總之這幾年真的閱讀到好幾本原本因為覺得好像太純文學、好像討論的東西很苦情嚴肅,即使買來也是興趣缺缺擺了很久才展卷,但一打開以後就愛不釋手變成作者粉絲的台灣好作品。 這些作者多半經歷了有點與人不同或是艱辛的童年青春期,但他/她們成功地將那些過去化成了創作的養分,變成精彩的故事、文字本身則帶了撫慰人心的力量,讓我覺得閱讀到這些書真的是一件太幸運太幸福的事情。這本就是給我這樣感覺的其中一本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的所讀所見
1會員
35內容數
閱讀與旅行的紀錄 五星:必讀 四星:很好看推薦閱讀 三星:還不錯可以看看 二星:不喜歡 一星:難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等了好久,終於排到一本。真的滿好看! 不過、最讓我驚訝的是 封面的風格、如同內文描繪看起來甚至有點魅惑、邪氣的老闆娘紅子 書本內頁的其他繪圖又回到小學館風 讓我一時很錯亂。 這系列的重點其實是 買東西#要注意使用說明書 (誤 XD)
Thumbnail
等了好久,終於排到一本。真的滿好看! 不過、最讓我驚訝的是 封面的風格、如同內文描繪看起來甚至有點魅惑、邪氣的老闆娘紅子 書本內頁的其他繪圖又回到小學館風 讓我一時很錯亂。 這系列的重點其實是 買東西#要注意使用說明書 (誤 XD)
Thumbnail
這本書也是去年出版後入手就一直放著,最近贖回才又開始再次翻閱,依舊溫暖。
Thumbnail
這本書也是去年出版後入手就一直放著,最近贖回才又開始再次翻閱,依舊溫暖。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我的日子被書籍、創意活動和與朋友的相聚填滿,即使在雨天也有意外的驚喜和溫暖的交流。
Thumbnail
我的日子被書籍、創意活動和與朋友的相聚填滿,即使在雨天也有意外的驚喜和溫暖的交流。
Thumbnail
暢銷書排行榜等於爛書排行榜?讓新一代的暢銷書作者們來打破這個魔咒
Thumbnail
暢銷書排行榜等於爛書排行榜?讓新一代的暢銷書作者們來打破這個魔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