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跳脫舒適圈》讀後感-2-成長的真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接受自己,到展現自己——走進自然成長的節奏

閱讀《別再跳脫舒適圈》的第二部分,一個深刻的領悟逐漸浮現:成長並非意味著拋棄現在的自己,而是從完全接納當下的自己開始。這本書如同一位細心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越每個章節,逐步揭示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證明什麼,也無需拼命跳出所謂的「圈子」。真正珍貴的是,在自己獨特的節奏裡,讓那個真實、自然且充滿生命力的自己自然綻放。

🎯 從自我接納開始

當作者在第6章直白地告訴讀者:「你沒有問題」時,那句話彷彿輕輕解開了我心中長久以來的一個結。若我能真心相信並接納現在的自己已經足夠好,內心的緊繃便能鬆解,做事也隨之更加自在流暢,反而更容易收穫豐碩成果。

這提醒我:真正的前進不是源於刻意的自我改造,而是來自放下對自己的對抗,才能踏出穩健而有力的步伐。

🛡️ 界線,是自我尊重的基石

第7章探討的界線概念促使我思考:除了明確的工作與生活分界,例如休假時不回覆工作訊息,我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展現對自己的尊重?

我發現,當談話觸及宗教或政治等敏感話題時,我已養成用溫和方式表達「我沒有特定立場」的習慣。這不僅是保護自己情緒界線的方式,也創造了一個讓彼此都能保持舒適、相互尊重的交流空間。

尊重自己的邊界,是邀請他人尊重我們的第一步。

🎭 在生活中綻放真實光彩

第8章關於「自我展現」的討論讓我回想起兩個令我感到最自在的場景:

一是用AI練習英語口說時,當討論內容切合我的興趣領域,表達便特別流暢自然;另一個是參加社區大學的社交舞課程,與程度相近的同學共舞時那種默契感,讓我感受到「恰如其分」的安心與喜悅。

這些經驗告訴我:當外在表現與內心渴望一致時,才會體驗到真正的安定與滿足。

🌀 擁抱「圈裡」的心流時刻

第9章介紹的「在圈裡」(in the zone)概念立即讓我聯想到心流體驗。我最難忘的一次是購買ChatGPT PRO的首日,整天沉浸在摸索與建立個人GPT的過程中,幾乎忘了時間流逝。那一天,疲憊感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絕的探索動力與純粹的興奮感。

這經歷讓我領悟:真正的熱情與投入並非來自自我強迫,而是源於自由自然的探索過程。

🌿 擁抱獨特的成長軌跡

這階段的閱讀深化了我的理解——人生不是一場「拚命跳出舒適圈」的競賽,而是一系列學會信任自己、尊重自己、真實表達自己的珍貴練習。

我開始珍視那些看似微小卻意義深遠的選擇:放下對自己的質疑、設立必要的界線、在自在中展現真實、在自由探索中沉浸心流。

隨著書本即將引領我進入「擬定前往的地方」這個新章節,我期待未來的旅程不再是被焦慮驅使的盲目前行,而是以喜悅與安全感為基礎,逐步描繪並實現的獨特人生藍圖

原來,我一直都夠好了

原來,我一直都夠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尼爾森的沙龍
34會員
401內容數
歡迎來到尼爾森的沙龍,在人生的某個岔路口,來這裡坐一下。
尼爾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你曾放棄過哪一項「看似無用」的學習? 你是否曾經因為這樣一句話而中斷了某個學習計畫:「這個技能將來真的用得上嗎?」
Thumbnail
2025/05/07
你曾放棄過哪一項「看似無用」的學習? 你是否曾經因為這樣一句話而中斷了某個學習計畫:「這個技能將來真的用得上嗎?」
Thumbnail
2025/05/06
我初次翻開“別再跳脫舒適圈”這本書時,心中帶著一絲質疑。過去,「舒適圈」常被貼上「原地踏步」、「逃避挑戰」的標籤,讓我一直深信只要想成長,就必須跳出去,必須強迫自己走那條艱難的路。
Thumbnail
2025/05/06
我初次翻開“別再跳脫舒適圈”這本書時,心中帶著一絲質疑。過去,「舒適圈」常被貼上「原地踏步」、「逃避挑戰」的標籤,讓我一直深信只要想成長,就必須跳出去,必須強迫自己走那條艱難的路。
Thumbnail
2025/05/04
成功,不是跑在別人前面,而是活出自己的節奏。
Thumbnail
2025/05/04
成功,不是跑在別人前面,而是活出自己的節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理解生命的本質,提升自己的狀態, 告別不同的頻率,建立安全的界線。 有能量的壯大自己的氣場~ 讓愛真實存在並信任自己~ 主導自己人生設計的路徑! 福生無量🫶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pOzM4BpZl/?igsh=bXhlMXpmZ
Thumbnail
理解生命的本質,提升自己的狀態, 告別不同的頻率,建立安全的界線。 有能量的壯大自己的氣場~ 讓愛真實存在並信任自己~ 主導自己人生設計的路徑! 福生無量🫶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pOzM4BpZl/?igsh=bXhlMXpmZ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你真的覺得自由嗎? 因為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自由。古往今來,無數神秘學都告訴我們,追求靈性成長的理由,除了釋放自己,還是釋放自己。釋放自己的恐懼、釋放限制自我的意識形態、釋放幻覺妄想、釋放痛苦。釋放尚未成為真正的自己的那股焦慮感。 自由。 你感覺到了嗎? 你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自由而做
Thumbnail
「你真的覺得自由嗎? 因為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自由。古往今來,無數神秘學都告訴我們,追求靈性成長的理由,除了釋放自己,還是釋放自己。釋放自己的恐懼、釋放限制自我的意識形態、釋放幻覺妄想、釋放痛苦。釋放尚未成為真正的自己的那股焦慮感。 自由。 你感覺到了嗎? 你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自由而做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重新養自己一遍,從零開始,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概念。「零」代表著無,也代表著一個全新的開始;重新養育的核心觀念是通過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整,糾正過去的誤解和生活方式,以實現個人理想和成長。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重新養自己一遍,從零開始,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概念。「零」代表著無,也代表著一個全新的開始;重新養育的核心觀念是通過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整,糾正過去的誤解和生活方式,以實現個人理想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