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技術│中世紀西歐騎兵:剎!吃我標槍啦!

戰爭技術│中世紀西歐騎兵:剎!吃我標槍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面對一個陣列完整的步兵方陣,騎士魯莽的衝鋒可能會自取滅亡。不過,要是有一群輕裝馬弓手,靠機動力放箭騷擾步兵方陣,那就輕鬆多了!

遺憾的是,從現存記載來看,西歐軍隊在中世紀,普遍缺少數量可觀的馬弓兵助陣。

沒有馬弓手,那怎麼辦呢?

騎士的選擇是:標槍(Javelin)。有時甚至是直接把自己手上的騎槍怒投過去。

十一世紀的國寶級圖像史料「貝葉掛毯」,就描述了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打下英國關鍵的黑斯廷斯戰役中,諾曼騎兵高舉著長矛,作勢要擲出的景象。

有些地方乾脆把騎兵完全化成投擲標槍的輕騎兵,而且有時還頗有奇效:

在公元851年,加洛林王朝的西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與布列塔尼人間,就發生了這樣的戰役。

禿頭查理一側,不只有陣容嚴整的步兵方陣,還有薩克森的騎兵可騷擾敵軍、防衛方陣。

另一方面,布列塔尼的軍隊則以標槍騎兵為主。

雖然乍看下強弱懸殊,但布列塔尼軍活用他們輕裝騎兵的優勢,只是馳騁到標槍的射程範圍內,遠遠投出騷擾方陣後,就拍馬揚長而去。

如此循環往復個幾次,加洛林方陣沉不住氣,掙脫了禿頭查理的指揮,自行開始追擊布列塔尼騎兵。

然而,步兵方陣就在追擊之時,喪失了其面對騎兵的優勢。布列塔尼騎兵忽然掉頭衝鋒,反使加洛林軍蒙受了嚴重的損失。

雖然史料沒有解釋為什麼薩克森騎兵全場看戲的原因,不過這已經讓我們看到遠程騎兵對步兵方陣的威脅。讓人回想起曾經橫行地中海的努米底亞投槍騎兵的威力。

圖片:貝葉掛毯上的諾曼騎兵投擲騎槍。

圖片來源:

English Heritage Website

資料來源:

Bernard S. Bachrach, David S. Bachrach, Warfare in Medieval Europe c.400-c.1453-Routledge (2021)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79會員
639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098年2月,冬天就要結束,春天總算要降臨到十字軍的頭上了—— 啊,但敵人的援軍也要來了。 上一次,大馬士革的一萬大軍因為不想負擔過多戰損,主動撤退了。這一次,則是阿勒坡的的塞爾柱王子,李德萬(Ridwan)的軍隊。人數約一萬兩千人。 十字軍高層接獲消息後,想必極其驚恐,因為在漫長的行軍
在1097年至1098年的冬天,當十字軍在安條克的城外挨餓受凍、因突厥人的突襲疲於奔命時,有一個大貴族卻影蹤全無。 他叫布洛涅的鮑德溫(Baldwin of Boulogne),未來的耶路撒冷王國初代國王。 鮑德溫並不是逃跑了,而是踏上了場與安條克方向完全相反的征途:安條克在黎凡特最西邊,他反而
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而十字軍的考驗則發生在1097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 當時,兩位大首領,波西蒙德和羅伯特正率領著大批十字軍軍隊,滿載著搜刮的糧食,要載回去為飢寒的十字軍大營解圍。然後,意外就這麼發生了: 他們忽然跟一批陌生的突厥大軍打了個照面。 敵軍是大馬士革的塞爾柱王子,
1098年2月,冬天就要結束,春天總算要降臨到十字軍的頭上了—— 啊,但敵人的援軍也要來了。 上一次,大馬士革的一萬大軍因為不想負擔過多戰損,主動撤退了。這一次,則是阿勒坡的的塞爾柱王子,李德萬(Ridwan)的軍隊。人數約一萬兩千人。 十字軍高層接獲消息後,想必極其驚恐,因為在漫長的行軍
在1097年至1098年的冬天,當十字軍在安條克的城外挨餓受凍、因突厥人的突襲疲於奔命時,有一個大貴族卻影蹤全無。 他叫布洛涅的鮑德溫(Baldwin of Boulogne),未來的耶路撒冷王國初代國王。 鮑德溫並不是逃跑了,而是踏上了場與安條克方向完全相反的征途:安條克在黎凡特最西邊,他反而
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而十字軍的考驗則發生在1097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 當時,兩位大首領,波西蒙德和羅伯特正率領著大批十字軍軍隊,滿載著搜刮的糧食,要載回去為飢寒的十字軍大營解圍。然後,意外就這麼發生了: 他們忽然跟一批陌生的突厥大軍打了個照面。 敵軍是大馬士革的塞爾柱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