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鷹共學團|不同時代的人是怎麼學寫字的?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時間:春季,2025年2月-4月

對象:4位國小2、3年級學生

專案題目(驅動問題):不同時代的人是怎麼學寫字的?

專案概述:透過認識漢字的演變,並且體驗寫書法、製作古文印章、參訪故宮青銅器展覽,學生了解漢字從甲骨文演變到楷書的過程。學生最後設計「古代文字體驗活動」,讓參與者認識甲骨文,以及體驗寫書法的樂趣。


raw-image


更換專案題目

這幾位小孩從小一開始就沒有很有結構地學習中文讀寫。一方面,他們還沒有習慣「學語文就是重複抄寫」,另一方面,「手很痠」、「寫字很累很麻煩」成為他們讀寫學習的最大阻力。


順著這個觀察,我原本設計一道專案題目是:「現在都可以打字了,還需要學手寫字嗎?」,預計讓小孩以記者的身份,針對這個題目提問、調查、訪談相關人士。目的是希望他們能夠透過這一連串的探究,對「以手寫學習讀寫的必要性」呈現自己的思考過程。我不期待他們能夠從這裡得出什麼結論,他們可以做到列出問題、安排訪談、彙整資料就很足夠了。(哇哈,我沒有區分「需要」跟「必要」)


小孩們提議可以訪談國文老師,或許可以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但能夠回答這個題目的事。我們線上訪談了晏履(煉乳老師),晏履從「記錄下想法的需要」切入,跟小孩們介紹文字在歷史上扮演了紀錄故事、傳達訊息、自我表達的功能。印象很深刻的是,小孩問晏履:「有沒有其他學寫字不那麼麻煩的方式?」,晏履回答:「一定很麻煩。」我猜測應該是這句話,讓小孩覺得「好吧,那這個題目可以結束了」,降低小孩探索這個題目的興趣。(我覺得學習動機一定會隨著遭遇到的人事物有所改變,而且小孩們不是對「學習」沒興趣,而是對「題目」沒興趣,所以我覺得不成問題。)


訪談完晏履之後,我發現小孩們在上課時有點意興闌珊,便猜測是不是對這個題目的動機下降了。下次上課,我試探性地詢問他們:「我在想你們是不是對這個專案題目有點沒興趣了?」,果然他們都表示「覺得有點無聊了」。我拿出跟Chat GPT討論後設計的三個專案題目,讓小孩討論跟表決,分別是:


(1)現在都可以打字了,還需要學寫字嗎?

原本的題目維持在選項裡,因為我覺得這個方向還是有進行的價值

(2)如何讓學寫字的過程變得有趣?

小孩很常哀嚎寫字很累,再加上有一半的小孩是左利者,我覺得能夠發展出一套「小孩自己設計」的學寫字方式,還蠻有趣的

(3)不同時代的人是怎麼學寫字的?

這是我預期最不可能被小孩接受的,因為「我主觀覺得」他們對寫書法、認識漢字演變沒什麼興趣


沒想到最後是「不同時代的人是怎麼學寫字的?」勝出,主要原因是有小孩說:「我覺得甲骨文很有趣,而且這個題目裡有我還不知道的事情」,其他小孩也附議。當下我覺得自己實在幸運,能陪伴對未知事物保有好奇心的小孩。


更換專案題目,也代表需要重新規劃專案課裡需要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原本的題目偏向「在一個議題選邊站」類型,側重在整理資訊與呈現不同觀點,調整後的題目偏向「進行一項調查」,側重在認識脈絡與進行比較。我也需要在確定題目後,確定核心概念、學習內容,跟規劃該用什麼方式呈現學習成果。


確定專案題目後,就要討論出問題清單,幫助我和小孩聚焦接下來的學習方向。但這學季我很少按照問題清單來安排課程:P

確定專案題目後,就要討論出問題清單,幫助我和小孩聚焦接下來的學習方向。但這學季我很少按照問題清單來安排課程:P


要怎麼讓「應用」發生?

這一季我放了比較多了心力在兩個地方。一個是讓小孩具備足夠的經驗來準備成果發表,另一個是盡可能確保小孩將課程裡的學習應用到成果發表中。


怎樣的準備才叫「足夠」?小孩們表現出怎樣的具體行為,才叫做「應用」呢?真是讓人頭痛的問題。


我從108課綱裡找線索,抓出國小畢業前需要學的東西(漢字演變、造字原則等等),接著再安排成一連串讓國小生有辦法體驗到「時代差異」的活動。例如我們有一次一邊看書法的線上課程,一邊感受力道、墨水量、紙張材質對線條帶來的影響。我們也邀請專於藝術創作和漢字教學的佳桂,透過線香在保麗龍上燒出刻痕,做出自己名字的古代文字印章。


由於我無法教超出我能力所及的範圍,也需要留意對這些小孩來說學什麼才是重要的,因此不可能把國文課本、國學常識裡所有東西都丟給他們。從以終為始的方向來思考,就會是從小孩的成果發表的形式,倒推回來安排有哪些知識跟能力可以輔助他們完成這次專案的成果。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教他們「永字八法」,而是保留更多時間讓他們使用毛筆跟墨水玩耍。


和小孩討論過後,我們決定以「古代文字體驗」進行成果發表,要在學季結束時邀請家長們參與這個活動。其中一組的小孩想要製作一款叫「甲撲克」的遊戲,那是結合了寶可夢集換式跟甲骨文的卡牌對戰遊戲。另一組則是在大富翁的基礎上,把寫書法設計成其中的關卡。兩組小孩們在製作過程中會面對一個問題:「會不會花很多的力氣在『設計遊戲』,減少了『學寫字』的比重?」


當然,以這些小孩來說,大部分的時間都處在「我想要製作這個遊戲!」、「手作好好玩!」、「我要做得比另一組厲害!」的思緒裡,所以得適時地提醒他們不要偏離專案主軸太多。在製作成果發表時,我會讓他們看看貼在牆上的專案題目,思考看看可以怎麼讓「學習」、「寫字」這兩個元素融入到他們的作品裡。另一個作法是讓他們在剛開始上課時就先寫好簡易版的計畫。因為他們通常會忘記自己計劃了什麼,所以在他們一頭熱的時候,讓他們回頭看一開始寫的計畫,他們就會說:「喔,對耶,我是要做這個。」


小孩一開始很清楚他要製作的成果是什麼,但做到後面就變成製作大富翁,書法顯得沒那麼重要了XD

小孩一開始很清楚他要製作的成果是什麼,但做到後面就變成製作大富翁,書法顯得沒那麼重要了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 Ju Tu的沙龍
6會員
9內容數
Wei Ju T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9
教學記錄#4_哲學思辨_容貌焦慮
Thumbnail
2023/06/29
教學記錄#4_哲學思辨_容貌焦慮
Thumbnail
2023/06/15
教學記錄#3_哲學思辨_臺美館一日遊
Thumbnail
2023/06/15
教學記錄#3_哲學思辨_臺美館一日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註:幾若十年前就算「古早」矣!   我小學2年的時,自市內搬去庄跤。小學彼幾若年,逐擺考試我攏第一名,演講、朗讀、作文比賽攏是我。   我看阮同學,佇厝內講台語,來學校愛講華語,不只華語講袂輾轉,定定愛講台語才會使,有查某同學佇邊仔喝:「說方言。」有的會去共老師投,老師聽著嘛無罰,庄跤學校嘛
Thumbnail
註:幾若十年前就算「古早」矣!   我小學2年的時,自市內搬去庄跤。小學彼幾若年,逐擺考試我攏第一名,演講、朗讀、作文比賽攏是我。   我看阮同學,佇厝內講台語,來學校愛講華語,不只華語講袂輾轉,定定愛講台語才會使,有查某同學佇邊仔喝:「說方言。」有的會去共老師投,老師聽著嘛無罰,庄跤學校嘛
Thumbnail
以注音為排序標準,範圍為N5-N3的日語漢字筆記。 本次排序為ㄒ。
Thumbnail
以注音為排序標準,範圍為N5-N3的日語漢字筆記。 本次排序為ㄒ。
Thumbnail
以注音為排序標準,範圍為N5-N3的日語漢字筆記。 本次排序為ㄐ。如有錯誤請指正,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す。
Thumbnail
以注音為排序標準,範圍為N5-N3的日語漢字筆記。 本次排序為ㄐ。如有錯誤請指正,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す。
Thumbnail
終於完成了這本成語的讀書會。 坦白說,我是有點訝異國小的孩子對於成語,沒有以往的熟練。因為基礎不是很熟練,要學習更多的成語,就顯得「捉襟見肘」。 在最後一次課程,決定讓孩子「愉快學習」,而進行了「妙語說書人」之成語大考驗。也就說,說書人的說詞必須是成語。(坦白說,這對孩子也是一個難題啊
Thumbnail
終於完成了這本成語的讀書會。 坦白說,我是有點訝異國小的孩子對於成語,沒有以往的熟練。因為基礎不是很熟練,要學習更多的成語,就顯得「捉襟見肘」。 在最後一次課程,決定讓孩子「愉快學習」,而進行了「妙語說書人」之成語大考驗。也就說,說書人的說詞必須是成語。(坦白說,這對孩子也是一個難題啊
Thumbnail
這次我想分享我自己的「大家的日本語」教材自學法,適用範圍為初級到進階四冊。以第五課為例。
Thumbnail
這次我想分享我自己的「大家的日本語」教材自學法,適用範圍為初級到進階四冊。以第五課為例。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台灣文學館的常設展《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一個將百年來的文學史化為日常,透過不同的多媒體設備,讓觀眾可以與文學互動,讓文字不單單是字詞,而是我們的日常。整個展覽從空間、色調、文字、呈現都非常完整細膩,在觀展的過程有很多的感受湧上心頭,因此想來紀錄並分享這段美好體驗! 以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台灣文學館的常設展《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一個將百年來的文學史化為日常,透過不同的多媒體設備,讓觀眾可以與文學互動,讓文字不單單是字詞,而是我們的日常。整個展覽從空間、色調、文字、呈現都非常完整細膩,在觀展的過程有很多的感受湧上心頭,因此想來紀錄並分享這段美好體驗! 以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