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從《囍宴》到《囍宴》:假婚真情的表演性及其裂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假婚姻」敘事的時代變化

由安德魯安(Andrew Ahn)執導、翻拍自李安經典之作《囍宴》的現代版《囍宴》,將原作中假婚姻的文化焦慮,重置於當代交織的制度脈絡中,描繪邊緣群體如何在權力網絡中掙扎求存,與後同婚時代酷兒正面對的「同志正典化」(homonormativity)。故事描繪女同志伴侶 Angela 與 Lee 因多次失敗的人工受孕(IVF)而陷入財務危機;韓裔男同志 Min 則面臨簽證到期的驅逐風險,而男友 Chris 卻因恐懼承諾未來,遲遲不願與他結婚以協助取得綠卡。

在 1993 年的原作中,高偉同與顧葳葳的假結婚既是對移民制度的權宜之計,也是一場同志個體在異性戀家庭秩序下不得不進行的文化演出,李安以溫和的喜劇語調處理這種「櫃中櫃」結構的雙重壓迫,捕捉了九〇年代海外華人在身分認同與家庭倫理之間的拉扯及取捨。原作中的「衣櫃」源於社會污名,2025 年版本所呈現的制度困境,則揭露了更為隱晦卻普遍的結構性暴力:同志權利被收編為國家進步敘事的一環,當「模範同志」的形象與中產價值(如經濟穩定、渴望生育)綁定,那些無法或不願符合此一典範的邊緣酷兒,反而更難擁有真誠的生活空間與情感自由。

若是置於酷兒電影的脈絡裡觀看,新版《囍宴》除了延續對跨代親情與美國亞裔經驗的深層處理,導演更進一步將酷兒敘事的重心,從慣常討論的戀愛與情慾,延伸到多元關係對多元異質性的包容。這種創作意識延續了安德魯安在《熱戀彩虹島》(Fire Island,2022)對男同志友誼的呈現,《囍宴》更將視角轉向被主流同志敘事排斥的主體,如亞裔、中年和無法納入中產階級想像的酷兒,並進一步探討:當友情轉化為「選擇家庭」(family of choice)時,我們究竟面對什麼樣的倫理挑戰與情感可能?

Min 在走投無路下,向陷於經濟困境的 Angela 提出假結婚的交易:他願意資助 Angela 與 Lee 下一輪人工受孕的費用,換取 Angela 與他結婚以取得綠卡。兩人本以為只要低調應付移民局即可,未料 Min 的韓國祖母 Ja-Young 突然來訪,而且很快就識破一切,且出於家族顏面與保護 Min 的財產繼承,祖母堅持要求 Min 和 Angela 必須舉辦一場體面的婚禮,並親自籌劃盛大的傳統韓式婚宴,邀請親友與公司員工充當賓客。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囍宴」的真與假

李安的《囍宴》,顧名思義,不僅以偉同與葳葳的婚宴作為敘事主軸,更以傳統文化的「表演性」為核心,揭示儀式超越真假的情感力量,雖然是一部以同志為主題的電影,但其敘事語境卻照顧到華人觀眾的情感經驗。筆者初次觀看李安的原作時,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婚禮當天葳葳向偉同父母敬茶的場景:當她接受偉同父親的祝福時,情緒突然變得激動,當場落淚。這段婚姻雖然是假的,它卻激發了真摯的情感。

偉同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偉同與葳葳雖然生自兩地,卻能在異地相遇、結為連理,實屬難得的緣分,勉勵兩人要好好珍惜。葳葳的眼淚,不僅是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揭示了傳統儀式對於離散華人的召喚力。婚宴所承載的,不只是家庭的祝福,更是一種對身分認同的認可。

作為觀眾,我們之所以被這幾可亂真的情境觸動,正是因為它撼動了我們對「真情」與「表演」之間界線的想像。李安鏡頭裡的「囍宴」,雖然在形式上內斂含蓄,卻有力地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尤其是在離散處境中,得以凝聚情感的作用。

安德魯安的韓式婚宴,則是一場充滿活力且精心策劃的盛會,其視覺風格強烈,透過華麗的儀式美學與色彩運用,展現亞裔文化傳承在全球化語境的再現策略。這場婚禮由祖母一手操辦,親自監督每一個細節,堅持維護家族的體面,並悉心營造出孫兒與新娘天作之合的假象。賓客多為家族企業的員工,場面熱鬧歡愉,而隨著儀式進行,眾人壓力越來越大,Angela 在關鍵時刻嘔吐,全場瞬間鴉雀無聲。那份精心營造的和諧假象,也在此刻出現裂縫。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與李安的原作相比,安德魯安對「囍宴」採取了更為懷疑的立場,甚至否定婚宴對亞裔角色及觀眾的正面意涵。囍宴不再是文化認同與家庭和解的橋樑,而是一個赤裸裸的假象:一場只為滿足家族期待及保護面子的表演。電影尾聲,Min 與祖母的深情對話更揭示了「假」的多重層次:囍宴的假不僅僅是同志無法出櫃的結果,更是愛情本質上的制度性安排。祖母在理解並接納 Min 的那一刻,她坦然地說,自己從未愛過丈夫,當年的婚禮,同樣是虛構的。這番話不僅消除了兩人之間看似不可逾越的世代鴻溝,更讓「假」成為一種跨越性取向的共同經驗。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同志「自由」了嗎?

有趣的是,Angela 的媽媽 May 的人設與韓裔祖母形成強烈對比,電影透過把前者的過度接納與後者的傳統壓迫並置,揭露當代亞裔家庭的複雜性。May 作為同志盟友獎得主及同性戀親友會(PFLAG)活躍成員,她對 Angela 的「支持」往往帶有強烈的自我投射,時常強調自己的盟友(Ally)角色,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這種以愛之名的過度接納,反而讓 Angela 倍感壓力,使她難以坦然面對自己的情感與選擇。

當代亞裔同志不僅要回應來自上一代的文化期望,也必須承受西方進步話語顯生的新形式監控,如何潛藏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之中。將新版《囍宴》與李安原作並置觀看,不禁讓我思考一個核心問題:同志的自由究竟是什麼呢?在同婚尚未合法的年代,自由或許意味著擁有選擇結婚的權利;但在同婚已成常態、社會表面更加包容的今天,我們所面對的枷鎖真的減少了嗎?同志進入婚姻,真的就能幸福快樂嗎?

從 1993 年原作的沈默衣櫃,到 2025 年新版的喧鬧出櫃,兩部電影都在提醒我們:婚姻,從來不只是愛的證明,而每一場婚宴,無論真假,都是未完成的進行式。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囍宴》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5/08
《冥婚鬧泰大》作為改編自台灣同志喜劇的泰國影像作品,展示了當代東南亞影視產業在文本再製、明星生產與文化資本操作上的複合性。本篇並未以「如何改編?」、「改編了什麼?」作為框架,而是從跨文化商品的角度切入,分析泰國影視如何結合明星 CP 文化、複製成功文本,進行文化行銷策略的一環。
Thumbnail
2025/05/08
《冥婚鬧泰大》作為改編自台灣同志喜劇的泰國影像作品,展示了當代東南亞影視產業在文本再製、明星生產與文化資本操作上的複合性。本篇並未以「如何改編?」、「改編了什麼?」作為框架,而是從跨文化商品的角度切入,分析泰國影視如何結合明星 CP 文化、複製成功文本,進行文化行銷策略的一環。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上路後,台灣成為了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然而,同性伴侶的許多權利仍未受到充分的保障。近年來,立法院陸續修法,讓同性配偶得共同收養無血緣之子女;內政部也透過函釋,開放了跨國同婚,讓婚姻平權跨出一大步。
Thumbnail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上路後,台灣成為了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然而,同性伴侶的許多權利仍未受到充分的保障。近年來,立法院陸續修法,讓同性配偶得共同收養無血緣之子女;內政部也透過函釋,開放了跨國同婚,讓婚姻平權跨出一大步。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認定現行民法第限制唯一有責配偶不得請求裁判離婚,原則上並不違反憲法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同時翻轉了法院長期以來的見解。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認定現行民法第限制唯一有責配偶不得請求裁判離婚,原則上並不違反憲法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同時翻轉了法院長期以來的見解。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