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看了某部華語劇情影集。這裡面的角色關係是這樣的:
男生主要有五個人: 男1(男主角)、 男2、男3、男4、男5
女生主要有三個人:女1(女主角)、女2、女3*男1、男2、男3、女2是從大學時期就很要好的好朋友。這四人就是在上海地區工作的普通上班族。因某次烏龍事件,女3在大馬路被搶,女1適時出現,而此時男1、男2、男3、女2四人也巧合碰上這個事件,於是這幾個人就開始認識,展開長達十年的複雜關係。
這故事是以女1為中心,男1(男主角)、男2、男4、男5(除了男3 免疫外)全部喜歡上女1,展開長達十年的愛情糾葛。

//
*男1是位很聰明的金融專家(學者)
*女1是因逃婚關係,從鄉下到上海的18歲青純少女。家境很窮,非常單純、善解人意、凡事替他人想,認真向上想要出人頭地。
*女2 是位口直心快,但有小心機的人。
*女3是一位大企業的富二代千金。
*男4是一位成功的年輕企業家。
*男5是一位大企業富二代花花公子哥。戀愛史很豐富,曾有無數的女朋友。
//
(1)男2開始猛追女1,所以女1的第一任男朋友是男2,兩人開始同居。但因男方媽媽嫌 棄女1的出身,短期交往後分手。
(2)男3一直喜歡女2。可是女2只當男3為哥們。
(3)女2一直喜歡男1。但男1對女2沒感覺。
(4)男1明明很喜歡女1,但不敢表達出來。同樣的,女1也對男1有好感。(這情愫埋在心頭裡長達十年)
(5)女2與女1是閨蜜,同住在一起。但女2為了防止女1接近男1而採取情緒勒索,以及製作一個男1喜歡女2的假象。
(6)男4因為救了陷入經濟困境的女1一家子,女1本來同意嫁給男4,後來因故取消。
(7)男5從來沒碰過一個像女1如此單純,又不愛他的財富一直拒絕他的奇怪女生,在猛烈追求下,同時又再一次救了女1貧窮家境下打動女1的芳心,成為男女朋友同居在一起,這是女1的第二任男朋友。但男5家財萬貫,工作繁(煩)忙,只希望他的女人是一位乖乖在家等他回家。但不符合女1想要自立自強的期待,在二方價值歧見下最終分手。
(8)最終男1 鼓起勇氣向女1告白。女1本來不太敢接受,因為女1已跟其他二個男人在一起過了,怕男1心裡有疙瘩,在男1的保證下,最終還在生活在一起,後來共過創業到結婚。
(9)男5最後跟女3在一起,也走上紅毯。
//
前面只是我要舖陳故事的前因後果。我想要問的問題是:
「如果你最要好的好朋友是你的太太(或女朋友)的前任男友,而你的太太(或女朋友)又跟你認識的另一個男人也曾在一起同居過。當你跟你的女伴在親密時,你會不會連想著她也曾跟你的最要好朋友及其他人坦露相見,那畫面一直浮在眼前?而內心會不會起疙瘩? 」
我想,我會的!我會很不舒服!
難道愛情可以包容這一切嗎?
--------------------------------
題外話:
成為一個講故事的人(或編劇)首先要先定調這個劇本的主軸是什麼?接下來就要先有一個貫穿全場的結構。結構包括時、地、人、物、以及關連。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軟性題材。
腳本中的人物個性(特質)要見釐定,再來決定彼此的關係,再安排出場次序,可以順轉也可以反轉,可以個性改變,或者來個意想外的安排,可以分分合合,也可以一路堅持到底的特質,過程中也要創造不雷同的組合,這樣更有張力。
人與人的互動,一定有感性,就會牽涉到喜怒哀樂、同頻或不同調、情感連結與恩怨情愁,這就就有高潮迭起與劇情起伏。人生不外乎就是這些情境,因為我們是富有高度思想的非理性高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