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根本上是在玩兩個大遊戲:一個是金錢遊戲,另一個是地位遊戲。」 —— 納瓦爾・拉維肯(Naval Ravikant)
在職場中,你是否曾為了升遷與同事暗中較勁,或為了表現出眾拼命加班?又或者,你曾思考過:真正能讓你自由與強大的,是什麼?
根據《納瓦爾寶典》的觀點,現代人主要在玩兩種遊戲:「金錢遊戲」與「地位遊戲」。這兩個遊戲背後有著截然不同的本質與結果,理解它們,將能改變我們在職場的思維模式,甚至決定我們的長期成就與內在滿足。🧱 地位遊戲:內耗的權力競技場
「地位」來自他人對你的看法與認可,例如職位高低、頭銜長短、辦公室裡的話語權。
這種遊戲的特徵是:零和競爭(Zero-sum game)。你要上位,就必須取代別人。這種環境下,人際關係充滿猜忌,資源有限,輸贏分明。
🔍 表現形式:
- 搶功勞、甩鍋推責任
- 拍馬屁、搞政治、拉幫結派
- 表面和氣,實則暗鬥
❌ 問題在於:
- 成果往往與實際貢獻脫鉤
- 心力耗在「表演」與「比較」上,忽略真正的價值創造
- 無法建立長期穩固的個人實力或資產
💰 金錢遊戲:創造價值的正向循環
與地位遊戲不同,金錢遊戲是正和遊戲(Positive-sum game)。你的收入來自於為他人創造價值,例如設計一個好產品、提供優秀的服務、解決一個痛點。
在職場上玩金錢遊戲的人,專注在「貢獻」與「價值」上,而非比較或勝負。他們不依賴頭銜來定義自我,而是靠成果、能力、可複製的價值輸出來自我強化。
✅ 典型行為:
- 持續學習與精進技能
- 找出問題並主動提出解方
- 建立個人品牌或專業影響力
- 讓自己「具備可交換價值」
🧠 如何在現實世界中選對遊戲?
1. 遠離無意義的職場政治
如果你的工作環境過度強調階層與內鬥,請問問自己:這真的是你想待的地方嗎?地位遊戲玩得再好,離開那家公司後,一切都歸零。
2. 強化自己的「槓桿資產」
把時間投入在能產出長期效益的事物上,例如寫作、程式、創業、投資、個人品牌等。這些不會因為你換工作而消失。
3. 成為合作型人才,而非競爭型打手
地位遊戲的輸贏取決於打倒誰,金錢遊戲的成功來自共創共贏。與其內鬥,不如建立互信的夥伴關係。
4. 累積可轉移的價值
把你的專業知識、經驗與觀點產品化,不論是寫文章、開課、顧問服務,都是一種「讓自己邊睡邊賺錢」的起點。
✨ 結語:強大不是擁有職稱,而是創造無可取代的價值
人生真正的勝利,不是被別人看得起,而是你能不依賴任何人也能活得好。
別再玩那個你不想贏的遊戲。讓我們選擇創造的路,走向自由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