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當下的力量(閱讀筆記)

書本名稱:當下的力量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本書是一本心靈成長的書籍,是由作者艾克哈特於某個晚上突然頓悟之後得到的人生啟發。內容有一點像佛學裡面頓悟之後的開悟,艾克哈特在書中試著跟大家分享開悟之後的感覺,以及提供建議給讀者該怎麼做才能接近這樣子的人生狀態。

第一章 你不等於你的心智

    喋喋不休的心智噪音讓人無法尋得內心的默觀寂照,而默觀與「本體」是分不開的。心智噪音還製造出了虛假自我,讓人的生活籠罩在恐懼與痛苦之中。

    心智如果被正確地使用,將是一個無比有用的工具;反之他將非常具破壞性。更精確的說問題不在於你是否誤用了心智,而在於你根本沒用過他;都是他反向的在使用你。你已經無意識地與他認同了,甚至不知道自己已成了囚奴。這就像是被附身卻不自知,還將附身之物當成自己;你若想重獲自由,首先需要明白你不是附在你身上之物,你不等同於「思考者」。明白這件事可以讓你觀察到自我這個實體,就在你開始觀看這個思考者的那一刻,一種更高層次的意識就被啟動。你將會明白有一種超越思維之上的「智性」存在,他是如此浩瀚無邊。相形之下思維只佔了其中的極少部分,你將會發現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東西都是從比這思維更高的層次應運而生,如此你就開始覺醒了。

    要學習聆聽,聆聽內在的聲音,而且不做任何批判、譴責,只是安靜的聆聽、觀察。當你在聆聽想法時,不只會覺知到聆聽,同時還會覺知到自己,也就是觀看想法的人。與此同時思維喪失了箝制你的力量,並且慢慢消散,因為失去你的認同,他不再獲得關注的能量,這一刻便是終結無意識強迫性思維的開始。當你的想法開始褪去,你將會在思緒之流體驗到一些不連續,可稱為「無念」的間隙。起初這些間隙大約只能維持幾秒鐘,但持續練習會漸漸為時愈長。只要這些間隙出現,你的內心將會感到些許寂靜和平安。這是你與本體合一的開端,是你回到真正的開端;而這個狀態會受心智的干擾,不過只要持之以恆,靜默和平安的感受會愈來愈深。一個人進入無念的狀態愈深,愈能了悟到純粹意識。這不是一種自我中心的狀態,反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這能帶領你遠離那個你誤認為自己的那個「你自己」。

    至於心智一詞,其意指的並非思維而已,還涵蓋了各種情緒、無意識的反應模式。情緒是在心智與身體交會時產生的,情緒是身體對心智的反應;我們並不總是能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但是透過觀照你的情緒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思維模式。你越認同自己的思維、好惡、判斷,你就越少旁觀者的角色臨在,如此一來情緒的力量就愈大,最終這些強大的情緒會以疾病的方式呈現出來。

    如果要知道你的心智在想什麼,身體永遠會給你最忠實的反應。如果心智和身體有衝突,說謊的一定是心智,說實話的一定是情緒;情緒不能告訴你「你是誰」但能夠真實呈現你當時的心智狀態。觀照情緒基本上就和之前提到的聆聽或觀看思維一樣,運用這個方法你可以讓情緒如實展現,而不受其控制;你不再與情緒合為一體,你是觀察者。依照這種方法練習,所有儲存於你體內的無意識部分,都將被意識之光照亮;切記不要分析情緒,只要觀照他就好。把你的注意力向內聚焦去感受情緒的能量,如果沒有情緒浮現,就把注意力更集中在身體的那能量場上,那是進入本體的一扇大門。

    真正的愛與喜悅離不開人的本然狀態,也就是人與本體合一的狀態。每當思緒之流出現間隙,我們就有可能瞥見愛、喜悅或是一剎那的深度平安,這三者並非我稱的情緒,他們存在於一個比情緒更深的層次。愛、喜悅和內在平安是本體的三個面向,是人與本體相連結時產生的三種感受,是故真正的愛、喜悅與內在平安是沒有對立面的,他們並非心智的產物,而是超越心智之上。情緒則不然,情緒是二元心智的產物,受制於二元對立的法則。換言之,你不能只要快樂不要痛苦,不能只要愛不要恨。當你處於未開悟狀態,擁有的只是快樂不是喜悅,短暫的快樂之後必然轉為痛苦;快樂來自外在,但喜悅則源自於你的內在。快樂與痛苦彼此依存,今日帶給你的快樂,明天可能會讓你墜入痛苦的深淵。心智或許可以暫時遮蔽愛、喜悅與深度平安,但無法摧毁他們,就好比即使是烏雲密布,太陽也不會因此消失,只是退到烏雲的後面罷了。

 

第二章 意識:擺脫痛苦的方法

    擺脫痛苦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專注於現在,比如說現在正在使用手機,那麼就全神於使用手機,這就是一種「臨在」的狀況。在跑步的時候就專注於跑步,讓自己在某個時段上離開時間之流,而與本體完全合在一起,或許就可以感覺到喜悅與深層的平安。而其操作方法可以這麼做,你正在看著書本,仔細地想著你是用你的眼睛在看著書本,而不是你的心智在看書本,然後你的意識在跟著心智,你的意識要成為做事情的主體。痛苦是由心智連結內在的情緒以及身體產生的生化反應,如果你的主意識參與了這個痛苦,那麼你就會陷在其中,無法自拔。這個時候能做的最好方法就是主意識脫離心智的運作,主意識去觀察思維、情緒、身體的痛苦狀況,光只是觀察就如同光照耀黑暗一般,能讓痛苦失去能量,慢慢消散。

 

第三章 深入當下

    你或許曾經短暫瞥見臨在、深入當下如何轉化你的認知,但無論那經歷多麼美好、深刻,只有一次經歷是不夠的。你真正需要和我所關心的是意識的永久轉化,所以要努力打破慣性的思維模式,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將注意力從過去和未來拉回當下。

    透過自我覺察更多的臨在會自然而然進入你的生活之中,意識到自己沒有臨於當下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臨在了。當你能夠觀察你的心智,你將不再受困,這時默觀的臨在將會現前,那是有別於心智的存在,保持臨在,隨時觀察自己心智的動靜,觀察自己的思維、情緒以及面對各種狀況的反應,留意自己因某些狀況或某些人而做出的反應,也留意自己將注意力放在過去或未來;別做任何評斷或分析,只要觀察你的思維、感受、你的情緒,留意你的反應就可以了。不要把這些當成個人的問題,如此你將會感受到有個比你觀察之物更強大的存在,在心智的背後,那觀察著臨在本身的靜默觀察者。

 

第四章 心智逃避當下的策略

    大部分人醒的時候,都不斷處於「普通無意識」和「深層無意識」之間。所謂的普通無意識狀態是指認同於思維、情緒、反應、欲望與個人好物。大部分人都處於此狀態中,受小我支配,但本體渾然不覺。一旦事情出了差錯,小我備受威脅,甚至是關係中出現衝突,那普通無意識的狀態就會轉變為深層無意識的痛苦,使人陷入強烈的不快樂,那是普通無意識狀態的加強版。

 

第五章 臨在狀態

    當你意識到本體,本體同時就意識到他自己;當本體意識到他自己,就成了臨在。本體、意識、臨在其實是同義詞,我們也可以說,臨在就是意識到本我存在的意識狀態,或是一種了知自我意識的生命狀態。

 

第六章 內在身體

    想要覺知到本體,必須從心智手中奪回你的意識。之前被無用的強迫性思維所困住的意識將可獲得釋放。對此有一個非常有效而簡單的方法,就是將注意力從思維轉移到身體上,這麼做可以使你感受到一個無形的能量場,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上,從內在去感受全身,感受生命存在於你的手、你的腳、你的身體,專注於感受內在身體,不要思考,只要去感受。你的專注力越強,你的感受就會越清晰;感受你的內在身體,感受他的無形無相,你永遠都可以感受他更深。內在身體是介於外在形象與真實本相之間的門戶,請記得千萬不要與他失去聯繫。

    當你有意識的在使用心智思考時,記得也要關照自己身體的部分,讓自己在使用心智的時候也能不脫離自己的內在身體,這樣會讓你的思考更有創意。同時在跟別人講話的時候記得掌握住你的心智去聆聽,而且關注你的內在身體,你會聽到話語背後的更多意義。

 

第七章 進入未顯化狀態之門

    要養成靜心冥想的習慣,每次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10到15分鐘就夠了。坐在椅上不靠椅背,把背挺直這樣可以讓你保持警醒,然後放鬆全身閉上眼睛,做幾下深呼吸,感受氣息一進一出你的腹部,觀察氣息如何隨著你的呼吸而緩慢的起伏,覺知到你整個身體的內在能量,不要思考,只要去感覺就好,這樣可以讓你從心智手中把意識奪回來。

    等你清楚感受到內在身體為一個單一能量場之後,停止任何觀想,全神貫注在你的感覺上,如果可以的話,放下任何你還有肉身的心理形象,你會發現最終只剩下一種遍滿一切的臨在感受。接著請更專注在這份感受上,並與他融為一體,讓自己消融在這個能量場之中,讓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你與身體徹底瓦解。此時內與外的界線消失了,連內在身體也不復存在;透過深深地進入你的身體,你已經超越了你的身體。如果你感覺很舒服就盡可能停駐在純粹本體之境中,然後再度去覺知到你的身體,你的呼吸以及你的感官感覺,最後張開眼睛用幾分鐘的時間還顧一下四周,不帶任何評判的觀看,同時持續感受你的內在身體。

    悟入無形、無相之境時,人將會驚艷到真正的自由,那是一體生命分裂為多元個體之前的無分別狀態,他會使你擺脫形象的枷鎖,撤除你對形象的認同,我們可以稱他為未顯化狀態,那是一個極度寂靜平安的境界,卻也充滿了喜悅活力。每當你臨於當下,從源頭射散出來的純粹意識將會像光一樣穿透你,而你會了悟到那光並不在你之外,他就是你內部最深的本質。

 

第八章 開悟的關係

    所謂開悟的關係,是指你開悟之後和別人之間的關係。比如和伴侶的關係,你若想要開悟,不需要期待伴侶也想這麼做;別指責伴侶的無意識行為,當你一開始批評,就是與心智認同,自然就陷入無意識狀態。不過有時候指出伴侶某些言行不周慮的地方是恰當的,只要你非常警醒,非常臨在,小我就沒有介入的餘地。若是如此,你的意見將不帶有指責、指控或爭論對錯的意味;當你的伴侶表現出無意識行為時不要去評斷他,評斷對方會把對方的無意識行為與真正的他混為一談,誤以為那就是對方。不做評斷並不是指你視而不見對方的無意識狀態,而是你成為知道卻不再成為反應,你不再和黑暗對戰,而是把光帶進來;你不再對幻象做反應,你看見他同時也看穿他。「成為知道」為愛的臨在創造了一個清淨空間,在那裡你允許一切人事物成為他們自己,沒有比這個更強的意識轉化劑了!

 

第九章 超越快樂與不快樂,邁向平安之境

    不論發生了怎麼樣負面的事情,其中必有一份功課等著你去學習,哪怕事發當時你並不知道那是什麼。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的說情境沒有正、負面之分,只是如其所事。當你能夠接納一切本然,以此為一意識清明的方式生活,你人生之中善惡變不復存在。

    你沒有在假裝任何事,你只是允許一切如其所事。允許一切發生的態度,會帶你超越心智的抗拒模式,不再創造出二元對立的思維,這是寬恕最基本的部分。要記住,我們在這裡談的不是快樂,比如說你摯愛的親人剛剛往生,或你感覺死亡正在逼近,你一定快樂不起來。這些情況下沒有人可能是快樂的,但在這些時刻你卻可以保有內在平安;你也許還是憂愁和流淚,但只要你不再抗拒,在憂愁底下便會浮現深深地寂靜,與神聖的臨在,那是本體的流露,是一種內在的平安,是沒有對立面的善。

 

第十章 臣服的意義

    真正的臣服並不表示你該消極地忍受一切無所作為,也不表示你該停止計劃或採取積極行動。臣服是一種簡單而深邃的智慧,是要讓人隨順生命之流,而不要逆流而行。你經驗生命之流的唯一時刻就是當下,臣服意味著無條件、無保留地接受當下這一刻,停止對本然的內在抗拒;內在抗拒就是透過心理判斷和負面情緒對本然說不。人遇到事情不對勁的時候特別不容易臣服,因為這時心智的期待和當下的本然出現了巨大落差,然而也正是在逆境中人最需要學會臣服,如此才能化解你的痛苦與悲傷。臣服於本然可以讓你擺脫心智的桎梏,重新與本體連結;抗拒其實是心智運作的產物。

    臣服純然是一種內在狀態,並不表示你不能對外採取任何行動,改變你的處境。事實上你需要臣服的不是這個境遇,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那就是當下。你不需要接受不喜歡的人生處境,不需要欺騙自己說陷在泥沼中沒什麼關係。剛好相反,你最需要充分認知到的就是你想要脫離困境,你將會聚焦在當下這一刻,不對它貼標籤,不去評斷當下;如此抗拒心理消失了,負面情緒也不見了,你會接受當下的本然。在這之後你一樣可以採取行動,想辦法讓自己脫離困境,這些行動我稱之為「正面行動」,他們比發自憤怒絕望和挫折的「負面行動」有效多了,在達成你想要的結果之前,你持續練習臣服,不再對當下貼任何標籤。

 

 

讀後心得:

    說真的,這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特別是作者在講到一些有關人的意識、心智、情緒、身體之間的關聯性,以及意識該如何脫離心智變成一個觀察者。如果學過禪學或一些靜心的課程、活動,或許比較能夠知道作者在講什麼。然後閱讀完,你要不要去試試看?那又是另一個選擇了!

    主意識要主動去掌控自己,其實是有一點辛苦,比如說我們在走路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用腳來走路,這個是要動到那個念頭。通常我們在走路的時候都是無意識地走路,有可能你的身體在走路,但你的心智正在想著昨天或明天的事情,然後你的主意識就跟著你的心智在想那件事,壓根沒有跟著你的身體在走路。這個時候我們要去養成習慣,覺察到你正在走路,把那個感覺找到,有意識地是你主導在抬腿走路。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要把意識找回來,避免你經常活在過去或未來而沒有活在當下。

    其實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不存在於那些困擾我們事情的發生當下,而是受困於那個事件造成的心理回憶。其實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是可以活在沒事情的平靜當中,但重點是你能不能掌握到你的內在,在那些大部分的時間當中,活出平安自在;而只有在那少部分該處理那事件的當下時,才去思考該怎麼做,但在那個時間點你是處於主動的去使用心智解決那些事件,或者思考那些事件,而不是被動的被心智帶著走。不要在事件的當下被心智帶著走,甚至在其它很多的時間當中也被心智帶著走,那我們真的就不自由了。

    想要用主意識來掌握自己,其實是可以透過練習的;不是每個人都像作者有那樣子的機緣可以突然頓悟、明瞭到當下的力量。我們可能要透過不斷地不斷地練習,才有可能讓意識去掌握到自己的程度越來越深,以及越來越長。這個部分可以實驗看看,一旦你練習這樣做之後,跟沒有這樣子做,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差別?當你發現這樣子的差別可以讓你真的過得比較好時,你就有可能努力的學習這樣去過生活。

    我要去練習,在大部分不在事情當下的時候都能保持平心自在地去過生活;而在事件當下的時候,我也可以平心自在地處理問題、面對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laydee-avatar-img
2025/05/10
謝謝你寫這篇筆記!我應該是在讀第二或第三次的途中,想著這次重讀完要寫心得,但事實是一直岔開去讀別的書😆每次重讀都有新體會,也很高興有機會能看到別人(您)有共鳴的不同部分:)
夙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2
Claydee 果然是同道中人,原本在圖書館借了一本回家看,結果看完後跑去誠品買了一本新的。哈哈!放著,心裡想說以後每年都把它拿來溫習一次。
avatar-img
夙愚的沙龍
15會員
61內容數
夙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公共電視台戲劇﹝茶金﹞觀賞後記錄
Thumbnail
2025/04/30
公共電視台戲劇﹝茶金﹞觀賞後記錄
Thumbnail
2025/03/21
書名:存股致勝心理學。作者:孫悟天、孫太。閱讀筆記。  
Thumbnail
2025/03/21
書名:存股致勝心理學。作者:孫悟天、孫太。閱讀筆記。  
Thumbnail
2025/03/04
書名:100張圖搞懂半導體產業鏈,摘要與心得。
Thumbnail
2025/03/04
書名:100張圖搞懂半導體產業鏈,摘要與心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回顧一下目前到現在分享過的心靈成長文章,算一算加上這篇剛好第十篇了!這次要來介紹海苔醬去年購入的當下的力量牌卡!記得在2023年8月左右,閱讀到這本「為人生帶來奇蹟の魔法書: [圖解] 25個靈性智慧精華」,書中介紹好多有趣且不錯的心靈書籍,作者推薦的其中ㄧ本就是艾克哈克·托特著作的「當下的力量」。
Thumbnail
回顧一下目前到現在分享過的心靈成長文章,算一算加上這篇剛好第十篇了!這次要來介紹海苔醬去年購入的當下的力量牌卡!記得在2023年8月左右,閱讀到這本「為人生帶來奇蹟の魔法書: [圖解] 25個靈性智慧精華」,書中介紹好多有趣且不錯的心靈書籍,作者推薦的其中ㄧ本就是艾克哈克·托特著作的「當下的力量」。
Thumbnail
當下的力量是一本探討靈性開悟的心靈書籍,作者透過問答的方式,教導讀者如何集中注意力,體會內在靈性和開悟的力量,並提供心靈與情緒的調和方法。本書還介紹了靈性教導的共通點與不同形式存在,以及內在平靜與心靈平和的力量如何影響外在目標的追求。
Thumbnail
當下的力量是一本探討靈性開悟的心靈書籍,作者透過問答的方式,教導讀者如何集中注意力,體會內在靈性和開悟的力量,並提供心靈與情緒的調和方法。本書還介紹了靈性教導的共通點與不同形式存在,以及內在平靜與心靈平和的力量如何影響外在目標的追求。
Thumbnail
“當你開始踏上旅程,路就會自己展開。希望翻開此本書的你,也同時展開了內在成就探尋之旅。願我們終將來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圓滿之境!”   終於來看這本好書-內在成就-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作者:愛瑞克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隔了幾個月終於接續先前的內在原力與原力效應來到內在成就這本,與前兩
Thumbnail
“當你開始踏上旅程,路就會自己展開。希望翻開此本書的你,也同時展開了內在成就探尋之旅。願我們終將來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圓滿之境!”   終於來看這本好書-內在成就-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作者:愛瑞克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隔了幾個月終於接續先前的內在原力與原力效應來到內在成就這本,與前兩
Thumbnail
《內在原力》今天看完了這一本書,滿有共鳴的,作者艾瑞克提出了改變人生的九種心態,我覺得非常有共鳴,所以這一本書閱讀得速度非常快。而這本書的內容可說是在他之前在TMBA活動演講「從優秀到卓越」的延伸版。在我看完整本書之後,又再到youtube上收看了一次這一段演講,對於內容有更完整的吸收。如果嫌看書的
Thumbnail
《內在原力》今天看完了這一本書,滿有共鳴的,作者艾瑞克提出了改變人生的九種心態,我覺得非常有共鳴,所以這一本書閱讀得速度非常快。而這本書的內容可說是在他之前在TMBA活動演講「從優秀到卓越」的延伸版。在我看完整本書之後,又再到youtube上收看了一次這一段演講,對於內容有更完整的吸收。如果嫌看書的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別把心思放在結果上,全神貫注地做好手上的事,若能如此,結果自然會完美呈現。
Thumbnail
別把心思放在結果上,全神貫注地做好手上的事,若能如此,結果自然會完美呈現。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