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開始踏上旅程,路就會自己展開。希望翻開此本書的你,也同時展開了內在成就探尋之旅。願我們終將來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圓滿之境!”
終於來看這本好書-內在成就-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作者:愛瑞克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隔了幾個月終於接續先前的內在原力與原力效應來到內在成就這本,與前兩本稍微有點不同,透過這一本書更看到愛大的內心是如何的堅毅,而自己也許可以因著這道光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我們活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看似各項資源都比以往更加豐沛,某個程度來說取得資源的成本也都在降低,可同時卻因為許多外在的比較,而讓我們的幸福感來得低或是隨時處在一種比較的焦慮感。與其因為不斷向外產生焦慮,不如練習往內探索,追尋心中的那個樣貌,慢慢接近我們想要成為的那個模樣。一樣挑選一些篇章分享推薦給大家。
“內在成就讓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到豐盈圓滿,即使在獨處、漫長的黑夜也能夠感到自在從容,因為光發自於內心。”
有什麼事情是你談起時會眼睛發光?有甚麼事情當你投入其中可以瞬間進入心流忘記時間?然後當這些時間過去了,也許身體有些疲累,但心理是有踏實感。我們不需要活在他人的嘴巴裡,也不需要被那些美化過的社群角度所困擾,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找到自己天賦所在,然後發揮自己的天賦追隨夢想,並在這樣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幫助更多的人,給予的越多,反而收穫成就的更多。
“我們的舉手之勞,是他人的無能為力。-謝文憲”
“內在成就非常多樣化、因人而異;一個人終其一生幸福快樂與否,也唯有自己可以定義。”
所以我們應該就放下一切世俗觀點,恐怕也不是這樣極端的行為,這樣的內在與外在其實並非如同光譜,只能朝向某一邊靠近,而是兩個同心圓,也許會有點不同方向,但也可能可以彼此相輔相成,如同作者說的:外在成就運用得宜,可當內在成就的催化劑。重點是我們在外在成就達成的過程之中,內心有沒有對於自己內在成就的一個嚮往,然後知道自己是慢慢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這樣其實就好了。
“人們真正要的快樂,在過程中已經擁有,最後獲得什麼樣的成就,那是另一件事,給在意的人去在意就好。”
有時候我們需要某些機緣,需要一點Serendipity(幸福的意外、愉快的驚喜),而這樣的類似正向心理及吸引力法則的環境也是可以創造的:
1. 移除偏見
2. 開放心靈
3. 培養情緒基礎與動機
4. 透過行動連結人脈
5. 彈性看待事情發生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認知基礎,就不會因為還沒有抵達而心灰意冷,而是因為自己逐漸靠近而心懷感恩,也可以正向看待這趟人生體驗旅程中的大小事,逐漸地實現自己的天命-使用自己生命的最佳方式。
“因為永遠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而且機會是要自己創造。”
我們的外在焦慮驅使某個程度的強迫學習,擔心學的東西有所不足,同時又因為擔心自己能力不足,遲遲不敢實踐自己的所學,然後陷入一種學習的焦慮與困境。有非常多的老師都推廣著,你要開始才能很厲害,而不是很厲害了才開始。社群是一把雙面刃,它讓我們陷入比較的焦慮,但同時又搭建了一個很容易分享的平台。看了一本書可以練習把內容說出來,寫出來,錄下來,就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分享與紀錄,透過這樣紀錄的過程絕對可以單比看書而吸收的更多。而工作職場之中,透過教導反而自己更知道是否有好好系統化步驟的呈現,透過學習者的實際工作就知道教學的成果如何。如何驗證自己會不會熟不熟,找個人教就知道了!
“一旦將焦點移到能不能幫助到別人,將自己關心的範圍放大到更多人的時候,我們的內在成就也將因此而擴大。”
我們賺不到超過我們能力範圍的錢,是我們關心的範圍,造就了我們能力的極限。一定有某個能力強過我們許多的神人,甚至窮其一生我們都無法達到那樣的境界,可此同時如果我們追求的不是單一能力的極值,而是多重能力交集之後的極致,那也許我們也可成為某個領域的神人,更加關鍵的是這樣的專注與深化如何透過大量的幫助他人輸出,達到加乘的效果,利他共贏其實就是如此。
“是我們關心的範圍,造就了我們能力的極限”
三個段落,十個章節,二十八本延伸閱讀,五十三句整理過的金句,每個章節都有一段自我練習。有大量的舉例,文字也容易閱讀,每年讀千本書的愛大,一本如同導引書籍,也許不同的世代讀起來會有一些不同的感受,也許我們都還在追尋天命的過程,只要我們知道我們正在慢慢靠近,外在的成就有在積累,只要跟自己比較,重點在於內在成就的探索追尋,願大家都能迎向心中的那個模樣,好書分享推薦給大家。
#阿崴閱讀
#內在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