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微子之命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尚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 原文


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啟代殷後,作《微子之命》。


2. 注釋


1. 成王:周成王,周武王之子,繼位後由周公攝政。

2. 黜殷命:「黜」為廢除,意指廢除殷商的天命與王朝地位。

3. 武庚:殷紂王之子,周滅商後仍讓其管理殷遺民,但後來叛亂被誅。

4. 微子啟:紂王之兄,名啟,有德而不與紂同惡,周人尊之。

5. 代殷後:作為殷人的代表,繼承其文化血脈,治理遺民。

6. 《微子之命》:《尚書》篇名,即成王對微子的冊命之辭。


3. 白話文


周成王廢除了殷商的王命,誅殺了叛亂的武庚,隨後任命微子啟來繼承殷的後代地位,並寫下《微子之命》一文加以冊命。


4. 總結


成王在平定殷遺亂後,以德報德,冊封有德的微子來延續殷人命脈,體現周朝兼容並包、尊德制度的治國理念。


啟示


平亂之後尚須安民,冊命有德者可穩定民心


國家更替非完全毀棄,亦可保存文化與血脈


政權更迭應重道義、顧人心、賞罰分明





一、


1. 原文


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統承先王,修其禮物,作賓于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

嗚呼!乃祖成湯克齊聖廣淵,皇天眷佑,誕受厥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功加于時,德垂後裔。

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恪慎克孝,肅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篤不忘。

上帝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于上公,尹茲東夏。

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烈祖,律乃有民,永綏厥位,毗予一人。

世世享德,萬邦作式,俾我有周無斁。嗚呼!往哉惟休,無替朕命。」


2. 注釋


1. 猷:語氣助詞,用以引起話語,相當於「啊」或「聽著」。

2. 殷王元子:殷王長子,此處指微子啟。

3. 稽古:考察古代典制。

4. 崇德象賢:崇尚德行,效法賢人。

5. 作賓于王家:成為周王室的賓屬,即受周朝任命管理殷民。

6. 克齊聖廣淵:極為聖明且深遠,形容成湯德行。

7. 除其邪虐:去除邪惡與暴虐。

8. 恪慎克孝:恭敬謹慎並能盡孝道。

9. 上公:高等諸侯的稱號。

10. 尹茲東夏:治理東方的華夏之地。

11. 典常:典章制度與禮法。

12. 蕃王室:輔助並使王室興盛。

13. 毗予一人:輔佐我(即成王)一人。

14. 無斁:不懈、不止。


3. 白話文


成王說:「啊!你是殷王的長子。你應當遵循古代的制度,崇尚德行、效法賢人。你要繼承先王的事業,修治禮法,成為王室的賓臣,與各國和睦共處,使福祉延續萬世。

你祖先成湯聖明深遠,為上天所眷顧,承受天命,寬厚地撫育百姓,掃除邪惡暴政,他的功業當時便受稱頌,德行更流傳於後代。

你應當繼續實踐他的志向,你一向有良好聲譽,恭謹慎重、孝順,對神明也很恭敬。我讚許你的德行,堅定且不忘本。

上天降下福澤,百姓也敬畏順從,因此我任命你為上公,治理東方之地。

你要謹慎推廣你的教化,小心地接受這命令,遵循禮法制度,協助王室興盛。發揚祖宗的美德,治理好百姓,永遠安穩地保住你的地位,輔佐我這一人。

希望你的德行代代相傳,成為萬國的楷模,使我們周朝永不衰敗。啊!去吧,這是福分,不可辜負我的命令。」


4. 總結


成王以隆重的語言褒獎微子啟之德,命其為上公,治理東方殷遺民,並期許他繼承成湯德業,輔佐周朝,永保太平。


啟示


尊德而任人,可安撫民心、延續文化


忠孝恭敬、謹慎自持,是為臣之本


王命為重,不可輕慢,需以德行承之


國家延續需有制度傳承與人心歸附





二、


1. 原文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作《歸禾》。


2. 注釋


1. 唐叔:即唐叔虞,周成王之弟,封於唐(後為晉國)。

2. 得禾:獲得稻禾,象徵豐年或吉兆。

3. 異畝同穎:「畝」指田地,「穎」指禾穗,意為不同田地所種之禾竟結出相同的穗,象徵祥瑞。

4. 諸:之於,表示方向。

5. 王命:成王下命令。

6. 歸:歸還或送回。

7. 東:指周公當時居於東方的洛邑或東征之地。

8. 《歸禾》:文獻名稱,此為周王因禾瑞命唐叔將禾送歸周公而作的文辭,表彰其功或昭示瑞應。


3. 白話文


唐叔虞得到了禾穗,那禾雖來自不同田地,卻長出相同的穗子,他便將這象徵吉祥的禾獻給天子。成王下令唐叔將這禾送給東方的周公,並作《歸禾》一文來記述此事。


4. 總結


這段文字記述唐叔發現禾瑞,象徵國家吉祥,成王遂命其歸於周公,顯示對周公德政的肯定與天命的印證。


啟示


天人感應、政德所感,瑞應視為君臣德行的表徵


君主以瑞祥歸賜功臣,既為獎賞亦為昭示政令正當


禾瑞同穎象徵和諧與合一,反映國泰民安的理想




三、


1. 原文


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2. 注釋


1. 周公:即周公旦,周武王之弟,輔佐成王的重要政治家。

2. 既得命禾:「命禾」即指唐叔奉命將禾獻給周公。周公「得命禾」即接受了這禾瑞。

3. 旅天子之命:「旅」在此為承接、奉行之意,即奉行或遵循天子的命令。

4. 作《嘉禾》:撰寫或制定名為《嘉禾》的文辭或命令,用以記錄、頌揚禾瑞的吉兆及天子旨意。


3. 白話文


周公接受了天子所賜的瑞禾,並依照天子的命令撰寫《嘉禾》一文。


4. 總結


這句簡要記述周公接受禾瑞後,奉命撰作《嘉禾》,反映當時以瑞應為德政象徵,並用文獻記錄天命與政教成果。


啟示


政德感召祥瑞,象徵天命所歸


禾瑞被制度化為政治與宗教象徵


禮樂制度中,吉兆須配以文辭記錄,以示傳世與教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4會員
611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1
1. 原文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 2. 注釋 1. 武王崩:周武王去世。 2. 三監:周初分封武王三弟(管叔、蔡叔、霍叔)監視商遺民,稱「三監」。 3. 淮夷:東方的淮水流域部族,周初列為四夷之一。 4. 相成王:周公輔佐年幼的成王執政。
2025/05/11
1. 原文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 2. 注釋 1. 武王崩:周武王去世。 2. 三監:周初分封武王三弟(管叔、蔡叔、霍叔)監視商遺民,稱「三監」。 3. 淮夷:東方的淮水流域部族,周初列為四夷之一。 4. 相成王:周公輔佐年幼的成王執政。
2025/05/10
1. 原文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2. 注釋 1. 武王:即周武王,姬發,推翻商朝的君主,周朝開國之君。 2. 有疾:生病。 3. 周公:即周公旦,武王之弟,著名的政治家、禮樂制度的奠基人。 4. 作《金滕》:《尚書》篇名,「金滕」即金縢,指以銅匱封藏誓命等重要文書。該
2025/05/10
1. 原文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2. 注釋 1. 武王:即周武王,姬發,推翻商朝的君主,周朝開國之君。 2. 有疾:生病。 3. 周公:即周公旦,武王之弟,著名的政治家、禮樂制度的奠基人。 4. 作《金滕》:《尚書》篇名,「金滕」即金縢,指以銅匱封藏誓命等重要文書。該
2025/05/09
1. 原文 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 2. 注釋 1. 西旅:指西方部族或西方諸侯。 2. 獻獒:獻上大狗(猛犬)作為貢品。 3. 太保:周初重臣,輔佐武王、成王的重要大臣,這裡指召公。 4. 作《旅獒》:《旅獒》是太保為記錄或感慨西方諸侯獻獒之事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或詔書。
2025/05/09
1. 原文 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 2. 注釋 1. 西旅:指西方部族或西方諸侯。 2. 獻獒:獻上大狗(猛犬)作為貢品。 3. 太保:周初重臣,輔佐武王、成王的重要大臣,這裡指召公。 4. 作《旅獒》:《旅獒》是太保為記錄或感慨西方諸侯獻獒之事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或詔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陸西星《封神演義》全書有四百多個人物,以下把有名有姓的人物儘量羅列。
Thumbnail
陸西星《封神演義》全書有四百多個人物,以下把有名有姓的人物儘量羅列。
Thumbnail
簡介《封神演義》的情節內容和書籍資訊。
Thumbnail
簡介《封神演義》的情節內容和書籍資訊。
Thumbnail
李世民連番遭到打擊,終於下定決心爭取天子之位。 同時,齊王李元吉也展開了行動……
Thumbnail
李世民連番遭到打擊,終於下定決心爭取天子之位。 同時,齊王李元吉也展開了行動……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