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金滕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尚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 原文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2. 注釋


1. 武王:即周武王,姬發,推翻商朝的君主,周朝開國之君。

2. 有疾:生病。

3. 周公:即周公旦,武王之弟,著名的政治家、禮樂制度的奠基人。

4. 作《金滕》:《尚書》篇名,「金滕」即金縢,指以銅匱封藏誓命等重要文書。該篇記錄周公在武王病重時的忠誠與對國家大義的承擔。


3. 白話文


周武王生病,周公便撰寫《金滕》一文,表明他願代武王承擔天命,以安定國家。


4. 總結


《金滕》記錄周公在兄長病重時以忠誠表願、託付於上天的故事,展現其無私與對國家大義的承擔。


啟示


忠誠與無私是古代賢臣的典範


國家穩定依賴於信義與大義的承擔


領導者生病或困厄時,賢臣的輔佐尤顯重要





一、


1. 原文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為功,為三壇同墠。為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今我即命于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


乃卜三龜,一習吉。啟籥見書,乃並是吉。公曰:「體!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一人。」


公歸,乃納冊于金滕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2. 注釋


1. 克商:武王滅商。

2. 弗豫:不安,不適,指生病。

3. 穆卜:虔敬地占卜。

4. 戚:哀傷。

5. 墠:祭壇。

6. 植璧秉珪:插置玉璧,手執圭玉,為祭祀之儀。

7. 太王、王季、文王:周朝三位先王,為武王祖先。

8. 書:占卜的文字記錄。

9. 元龜:特選的大龜殼,用於占卜。

10. 瘳:病癒。


3. 白話文


在滅商兩年後,周武王病重,兩位輔臣說:「我們為王占卜祈福吧。」周公說:「怎能因為我們的哀傷而驚擾先王呢?」於是他親自舉行祭祀,在南方設立三個壇位,面向北方,周公站立其上,插下玉璧,手執玉珪,向太王、王季和文王祈告。


史官記錄祈詞,大意說:「您的後代某(即武王)罹患重病,若三位先王在天上仍擔天命,請讓我周公旦代替武王承受此疾。我品德如我的父兄,才幹多樣,能侍奉神靈。武王不如我有才,故不能完成祭祀之任。若天命可轉移,願我來承擔,好使天下安定。若神明允許,請讓我以璧與珪迎受命運;若不允許,我便收起璧與珪。」


他用三個龜殼卜卦,一次便顯吉兆,打開籥匱見文書,皆為吉。周公說:「太好了!王應無大害。我周公誠心祭告三王,願長保天下安定,此是我等待的時機,願先王記得我這一人。」


周公回去後,將祭告文書封入金滕銅匱中。第二天,武王病情便好轉了。


4. 總結


這段記錄了周公為病重的武王代禱於先王,以己身代兄受命、承擔國運之舉,展現了至誠忠義與大公無私,也體現了天命與宗廟信仰對古代政治正當性的深遠意義。


啟示


忠義可感天地,誠心可動神明


領袖之病攸關天下,重臣需有承擔大任之心


國運所繫,不僅靠勇力,更需敬德與信仰





二、


1. 原文


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于後,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誚公。


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滕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事。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熟。


2. 注釋


1. 武王既喪:武王去世。

2. 群弟:指管叔等武王之弟。

3. 孺子:幼主成王。

4. 弗辟:不避嫌,不逃避誤會。

5. 居東:周公攝政時離京居於東地。

6. 鴟鴞:一種兇鳥,詩作名,用以自比受誤解。

7. 大熟:農作大豐收。

8. 偃:倒伏。

9. 金滕之書:周公當年封於銅匱中的告天文書。

10. 弁:戴帽,此處為隆重莊敬之意。

11. 小子:謙稱自己。

12. 沖人:指年幼或無知之人。

13. 築之:建設、修整。


3. 白話文


武王去世後,管叔及其他王弟們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會不利於年幼的成王。」周公對召公與太公說:「若我避開此事,將無顏面告慰先王在天之靈。」於是他東巡攝政兩年,終於討平叛亂,捉住罪人。其後,周公作《鴟鴞》詩送給成王,表達自己的冤屈與忠心。成王仍未敢責怪周公。


秋季,穀物豐收,尚未收割,忽然天起大雷電與狂風,禾苗全倒,大樹連根拔起,百姓恐慌不已。成王與大夫們穿著朝服,打開金滕銅匱,發現周公當年請命代武王受罪的文書。王與兩位重臣詢問史官與百執事,回答說:「確有其事,只因公命我等不可說出。」


成王手執書信淚下,說:「不必再占卜了!從前周公為王室辛勞,我年幼不知。如今天顯威兆,是為彰顯周公之德。我這小子從今日起改正自身,我國的禮法也應回歸正軌。」王親出郊祭,天果降雨、風勢轉順,倒伏的禾苗全數復起。兩位重臣命人將倒木重新扶正加固。當年終於大獲豐收。


4. 總結


這段記述了周公攝政受誤解、忍辱負重、以德報怨的歷史,最終天意昭示其忠誠,感動成王與百官,使天下重歸安定。展現出儒家所推崇的忠誠、信義與天命觀,並突顯領袖之德對社稷安危的深遠影響。


啟示


忠臣受誤不可輕信流言,須以德感人


天命與人心相合,正義終會昭雪


領袖應及時自省悔過,信賢用德


國家治亂,不僅靠法制,更仰賴道德與天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3會員
609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9
1. 原文 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 2. 注釋 1. 西旅:指西方部族或西方諸侯。 2. 獻獒:獻上大狗(猛犬)作為貢品。 3. 太保:周初重臣,輔佐武王、成王的重要大臣,這裡指召公。 4. 作《旅獒》:《旅獒》是太保為記錄或感慨西方諸侯獻獒之事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或詔書。
2025/05/09
1. 原文 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 2. 注釋 1. 西旅:指西方部族或西方諸侯。 2. 獻獒:獻上大狗(猛犬)作為貢品。 3. 太保:周初重臣,輔佐武王、成王的重要大臣,這裡指召公。 4. 作《旅獒》:《旅獒》是太保為記錄或感慨西方諸侯獻獒之事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或詔書。
2025/05/09
1. 原文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2. 注釋 1. 武王:即周武王,周朝開國君主。 2. 勝殷:指周武王征討殷商獲勝。 3. 受:商紂王的名字。 4. 立武庚:武庚是商紂王之子,武王立他為殷後,監國於殷地。 5. 箕子:商朝賢臣,紂王時諫不從,裝瘋
2025/05/09
1. 原文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2. 注釋 1. 武王:即周武王,周朝開國君主。 2. 勝殷:指周武王征討殷商獲勝。 3. 受:商紂王的名字。 4. 立武庚:武庚是商紂王之子,武王立他為殷後,監國於殷地。 5. 箕子:商朝賢臣,紂王時諫不從,裝瘋
2025/05/09
1. 原文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2. 注釋 1. 武王伐殷:周武王發兵討伐商朝。 2. 往伐歸獸:「獸」為獵物,引申為俘獲、戰利品。此處意為伐商成功、班師回朝,帶回俘虜與戰果。 3. 識其政事:記錄下這場征伐的政治與軍事事蹟。 4. 作《武成》:撰寫《
2025/05/09
1. 原文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2. 注釋 1. 武王伐殷:周武王發兵討伐商朝。 2. 往伐歸獸:「獸」為獵物,引申為俘獲、戰利品。此處意為伐商成功、班師回朝,帶回俘虜與戰果。 3. 識其政事:記錄下這場征伐的政治與軍事事蹟。 4. 作《武成》:撰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陸西星《封神演義》全書有四百多個人物,以下把有名有姓的人物儘量羅列。
Thumbnail
陸西星《封神演義》全書有四百多個人物,以下把有名有姓的人物儘量羅列。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吒咤一時的鄭莊公去世了,大臣祭仲協助太子忽即位成為新的國君,後世稱為鄭昭公⋯⋯
Thumbnail
吒咤一時的鄭莊公去世了,大臣祭仲協助太子忽即位成為新的國君,後世稱為鄭昭公⋯⋯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Thumbnail
周平王晚年打算把鄭莊公的部份權力分給西虢公,這引起鄭國的不滿,於是周王室和鄭國各自交換人質。
Thumbnail
周平王晚年打算把鄭莊公的部份權力分給西虢公,這引起鄭國的不滿,於是周王室和鄭國各自交換人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