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 au Royaume-uni
「在這裡我每天都用電腦寫日記,回去會再好好整理成遊記,總是要這樣,我才會有旅程真的結束的感受啊!」
在英國每一天都被照顧得好好的,每一餐都吃的比平時出遊還要好很多,有趣的是我們這些亞洲人受不了白天的麵包和三明治,好幾天的晚餐都吃些熱熱辣辣的亞洲菜。

我很會吃飛機餐,除了最後一趟回台睡到斷片累到吃不下,其他每一頓飛機餐都吃個精光。

「每一天」的早餐都一樣
第一天在Glasgow的opening night吃的是西式餐廳Table Twenty Eight,妥妥的西餐,需要選前菜、主餐與甜點,我點了蔬菜湯佐麵包、桑葚鹿肉佐時蔬與馬鈴薯塔、百香果奶酪,鹿肉的選擇太吸引人,所以大膽的嘗試了一次,它吃起來介於豬肉和牛肉之間,第一次吃感覺很妙,沒有特別偏愛;這間餐廳的口味似乎比較重,蔬菜湯是濃湯重鹹,時蔬也是醃到太入味,好多人的甜點都是甜到吃不完。
我們都覺得這頓晚餐太長了,將近要三小時,吃到一半店員還把燈的亮度調暗,讓一切更有情調,更想睡覺。

第一次知道鹿肉的英文是 vension
隔天在University of Aberdeen學生餐廳的午餐又讓我嘗試了一個全新的西式料理:加蔥花的薯條,在一家賣Loaded Fries的店,那麼蔥花大概就是Loaded Fries的其中一種口味了,當店員把盛滿薯條的食物籃端到我們面前,我們都被上頭綠綠的蔥花嚇到了,那不是該加在湯麵裡的青蔥嗎?我試著配著起司吃了一口,可以理解,但不能認同,學到以後在國外點薯條要確認一下配料。

在Glagow吃了墨西哥餐廳,也是太鹹又太大份;在Sheffield吃日式料理,我不吃生魚片,其他的熟食跟熱湯中規中矩;在Leeds吃泰式餐廳和中餐廳,前者的打拋豬應該要選擇加辣的,沒有荷包蛋,後者大家圍著圓桌吃飯彷彿回家了,白飯和高油高鹽的合菜還是比較合胃口;在Twickenham吃印度料理和泰式餐廳,印度料理那晚是抵達倫敦的第一晚,九點開始的晚餐又讓人想睡覺,實在是好洋派的作息,印度一直不是我的菜,吃個交誼。

Glasgow的墨西哥餐,真的好喜歡莎莎醬!

Leeds泰式餐廳的打拋豬飯沒有荷包蛋


Leeds某天的中餐吃中餐

印度料理,九點開始的晚餐又讓人想睡覺,實在是好洋派的作息。

最後一晚在Twickenham的泰式料理
從蘇格蘭到英格蘭的長途車程停留鄰近湖區的休息站,吃了一份扎實的豬肉鹹派,我很喜歡吃派的派皮,所以餡料不論甜鹹都喜歡,不過也是重口味,而且吃到後來竟然吃出一點酸菜白肉鍋的味道,嘴裡的中西合璧太多太多了。
自由時間自己去吃的有在York大名鼎鼎的Shambles Kitchen,是旅伴之前拜訪York有吃過的澎湃三明治,肉鋪街的肉果然是好吃的,我點的牛肉醃得相當入味,配上我不太喜歡的酸黃瓜是一頓重鹹的午餐,份量太大,我們都沒有吃完,應該兩個人點一份的。

酸菜白肉口味英式鹹餅/ Shambles Kitchen豬肉三明治
連鎖店有吃Julibee和Chipotle。
Julibee是旅伴的心頭摯愛,她在國外唸書時唯一會吃的速食就是Julibee,不需要麥當勞作為垃圾食物的選擇,對於現在的台灣沒有Julibee覺得很可惜(曾經有過,我們喜歡到去查Julibee在全球駐點的前世今生),只要出國到有Julibee的地方都一定要吃,我就在越南吃過一次,他們的炸雞真的很厲害,不輸其他大廠牌和台灣夜市,我們甚至連續兩晚都吃,第二晚只點雞柳條過癮,這回辣到隔天有點拉肚子。
Chipotle是韓國姊姊推薦印度姊姊的美式墨西哥連鎖快餐,有一晚自由時間,旅伴跟我跟著印度姊姊一起吃。像去Poke店一樣,可以把自己想吃的每種食材組合起來變成一份餐,我選了沙拉、牛肉、白米飯和莎莎醬,太想吃飯也太莎莎醬了,結果,這個組合榮登我整趟旅程最喜歡的一餐!她們都覺得我好誇張,再次證實英國是美食OO了吧。

Julibee 什麼時候可以回歸台灣?

Chipotle 的莎莎醬牛肉飯是我這趟最喜歡的一餐
最後一晚的泰式餐廳被我們包了半場,最後一頓一起吃的晚餐,這次我點泰式炒河粉,醬汁除了酸還甜,儼然是台南的口味,同行的泰國姊姊說這類似道地的味道了,但泰國本地的還是比較好吃。那晚她很熱心的張羅大家點餐點酒,甚至是起鬨拼酒,最後自己喝到茫,被我和朋友撐著回飯店,是這趟旅程中最跟我們有最多笑聲的人了。
「人只能寫在日記,不能寫在遊記。」
人,絕對是我最不捨這趟旅程的最大原因,人最令人不捨。
總是覺得人們在任何地方相遇都是神奇的,尤其我們跨過整片大陸相遇,沒有太深度的聊天,卻是真正的密集相處天天見面,在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機會,從北到南一起走過了那麼多地方,能不覺得神奇嗎?印度餐廳的那天晚上,我和中國姊姊一起走在倫敦的夜裡,我說沒想到會這麼好玩,大家人都好好,大概就是因為我們做著相同的工作,肯定在個性或處事上都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才會那麼順暢好玩,倒數幾晚我是真的很捨不得結束這趟旅程,在飯店床上一個人聽著張震嶽的《再見》,都感傷了。
我們說著如果有去彼此的國家要找對方,不論到底是不是客套,我都會當真,亞洲還算近啦,而且這幾天真的被照顧得太好了,大家也都很樂於交流,每一天都很開心,完全不累,完全想不到明天。

心底被攪動的,數不清是第幾次冒出頭的夢,也是只能寫在日記不能寫在遊記。
這趟有太多搭巴士的時光,也讓我重新想起自己是多喜歡搭車的,就像喜歡搭飛機一樣,獨自一人跟著震動的車搖搖晃晃,看著窗外變化的景致,藍天白雲綠地人車,想著好多事情。曾經寫過「交通時間在人身上是靜止的,不論在交通工具上有做什麼或沒做什麼都不屬於浪費,還能懷有期待抵達的心情」,在英國的拉車時間,不論起點還是終點都是我初次見面的他方。
他方便是重要的關鍵字了。
做著這份工作,再實際去到英國的校園裡,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們在大樓裡、在草地上過著自己的異鄉生活,感到處處是機會,遍地有靈感,鐵定不會全然無憂無慮,不過只要從心裡長出力量,便會產生動能,當齒輪開始運轉,人都可以去到想去的地方。
只是生活真的在他方嗎?生活恐怕——倘若心裡有夢——要在他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