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家午後寶妹用餐後,突然說要刷牙,於是拿著新牙膏去衛浴廁所裡準備刷牙的動作,我也不吝嗇地稱讚寶妹,表示她很棒!做得很好!❤️
👶寶妹回:早上跟晚上吃完東西都要刷牙喔~妳知道為什麼嗎?
👩我問:是什麼呢?妳可以說說看嗎?
👶寶妹回:因為吃東西後,牙齒會卡東西,刷完後就不會了!
👩我問:哇!妳怎麼知道的?
👶寶妹回:我在電視看到的!
突然想起自己幾次參加線上講座時,常常都有一些講師或網路的家長都在討論3C議題,電視也屬於這一類生活一部分,但它當然不是涵蓋生活所有的部分!而是都能看我們如何使用,當有孩子後,便是重新調整使用電器用品的習慣!說真的,這都沒有好壞對錯,都是一念之間 ☺️
我也是會跟孩子做討論,盡可能隨著不同年齡,給予彼此一點彈性的調整空間跟方式,不讓自己成為完美主義的媽媽,也不要求孩子一定要當完美主義的寶貝,這真的不一定比較好的❗️
沒有完美主義跟沒達到我們設定的目標等等,也不意味著就是很爛、很懶、沒有原則、拖延症患者……所以我也練習著當孩子某一件事沒做好或做得不理想時,就瘋狂碎念他們 🎃
對我而言,做家長的我們,有什麼想法、感受出現時,都可以試著列清單,並跟孩子們好好討論;而當孩子也有想法、感受出現時,也可以試著傾聽和適度的調整,這就是一種 雙向尊重 的境界 ✨️
沒有人一出生,就什麼都會做,直到年老後的那一刻,也是都有活到老、活到老的時候出現,例如:年老後膝蓋骨骼慢慢退化,走路自然會慢一些,那麼內在的心理韌性則需要適度做出調整,才不會因看見自己有退化的情況,產生心生自卑或過度哀怨。有負面情緒也沒有不好的,也能因此更認識自己的不同面貌,當看清了也是一種幫助 生命調節 的驅動器 🎈
所以,回歸前面提到的3C產品的使用話題,總結就是:任何專家或有經驗的講師,所提供的建議都能當成參考,不是一定就要當成重心指標完全複製照做,這樣很可能迷失方向,還可能變成給自己或一個家庭很大的壓力,這個壓力一旦沒處理好,也可能變成是我執,這就不太妥當了❗️
#生活日誌 #親子 #四歲11個月 #價值觀
#育兒經 #生活習慣 #自我成長 #多元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