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建置『求職者黑名單』資料庫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資工作者力量的匯集:不該是用來關掉求職者人生的機會之門,而該是創造讓求職者,再嘗試提升自我一次的可能性。」
近日再次看到有HR夥伴在小週末群組上倡議建置『求職者黑名單資料庫』,對於這件事十幾年來至少有夥伴建議過我五次,我之前曾私下分享過我的看法,這次我想公開來跟大家說明,也歡迎人資夥伴討論賜教。
raw-image

【我們可以做,但該不該做?】

要不要建一個全台HR共享的求職者黑名單資料庫,現在早已經不是一個技術問題,也不是人資夥伴信任的問題,而是赤裸裸的『價值選擇』問題。

我先講結論

我反對建置這樣的黑名單資料庫,即使技術上可行、HR圈也願意參與,我依然反對。

因為它牽涉的不是HR工作效率的提升,而是人性、道德、責任,以及最沉重的那一個問題:如果這個資料庫導致一個人萬劫不復,我們能承受嗎?

#我反對的原因有三:

一、#尺度的模糊性:誰來決定什麼叫「該列入黑名單」?

我們說要列入「惡劣求職者」,那我想問:怎樣才算惡劣?

~有HR覺得「面試遲到」就是態度不佳;

~有HR認為「錄取後放鳥不來報到」是不可原諒的大罪;

~有HR對於「履歷誇大」零容忍;

~有HR則覺得「年輕人講點場面話」可以理解。

這些標準完全不一,背後藏著的,是每位HR的價值觀差異、經驗背景差異、組織文化差異。你能把這些主觀標準變成客觀數據嗎?

我們做績效評估都知道,連9宮格評等都有誤差,更何況是這種「社會性判決」。一旦入庫,後果卻是難以挽回的人生污點。

二、審核的風險:不是怕HR亂搞,是你不知道誰會亂搞

如果這是一個開放的黑名單資料庫,那麼請問:誰來審核?

~是建立一個中央審核委員會?

~還是靠多數人投票來決定是否上榜?

~還是單純採「舉報即記錄」?

請不要高估人性的公正性,也不要低估人性的報復心。有HR可能因為求職者一句頂嘴話、一次談薪不順就私心列名;也有公司內部鬥爭時HR被迫「政治表態」去黑掉某位候選人。

這樣的系統,本質上是讓『資訊不對等』變成一種權力暴力。這不是HR該掌握的工具,因為這是制度原罪的產物。

三、最關鍵的道德風險:萬一造成一條人命,我們承擔得起嗎?

這是我最不想講、卻不得不講的。

請想像,一位剛畢業的年輕人,帶著某次面試的不成熟表現,被一位HR記上一筆。資料庫共享後,其他公司看到這紀錄,不問青紅皂白拒絕錄用。他投履歷一年皆無音訊,焦慮、崩潰、懷疑自己,最後做出極端行為。

這不是虛擬的劇本,而是我們每天接觸到的真實求職者心理狀態。你以為列入黑名單只是「HR給的警示」,但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是關上一生的所有求職可能性的大門。

對於這個可能的嚴重後果,不是問「我們該不該賠償」,而應該要問:「我們該不該創造這樣的風險結構?」

#HR應該是守門員_而不是審判官

我們的角色是:

~協助企業辨識適任人才;

~協助人才找到適配舞台;

~協助組織維持運作的公平機制。

但我們不是法官,不該有權定義誰該活下去、誰該被放逐。當HR變成「社會的法警」,這已經不是招募工作,而是某種程度的社會控制機制,那是非常可怕的未來。

#我們可以記住誰犯過錯,#但不能決定誰無權再試一次

有時候,HR容易過度把求職當作一種隱形的「道德篩檢」,忘了職場其實就是一個學習與改變的歷程。每個求職者,都有犯錯的可能性;但我們這個社會系統該設計成「引導人變好」,而不是「讓人再也無法翻身」。

#當然我並不天真

我知道有些人就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濫用企業資源。但那種人,也大概率不會因為黑名單的出現就改變行為,反而只會害其他「誤入歧途」的人一併被埋葬。

所以我反對建立這樣的求職者黑名單資料庫。不是怕做,而是怕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192會員
265內容數
2025/05/14
想轉職到HR領域?本文深入剖析HR工作的真實樣貌,不僅點出迷思,更揭露其挑戰與成就。從人性洞察力、系統思維到專業技能,帶你瞭解HR的關鍵要素,並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這條不炫目卻深刻的職涯道路。
Thumbnail
2025/05/14
想轉職到HR領域?本文深入剖析HR工作的真實樣貌,不僅點出迷思,更揭露其挑戰與成就。從人性洞察力、系統思維到專業技能,帶你瞭解HR的關鍵要素,並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這條不炫目卻深刻的職涯道路。
Thumbnail
2025/05/11
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視角批判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指出其展覽設計如何反映資本邏輯,並將藝術轉化為富裕階級的文化消費品。文章分析展區劃分、青年藝術家困境、科技主題展覽的娛樂化以及藏家群體的階級屬性,揭示藝術如何成為可打卡、可複製的風格檔案,以及觀眾如何被納入商品化流程。
Thumbnail
2025/05/11
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視角批判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指出其展覽設計如何反映資本邏輯,並將藝術轉化為富裕階級的文化消費品。文章分析展區劃分、青年藝術家困境、科技主題展覽的娛樂化以及藏家群體的階級屬性,揭示藝術如何成為可打卡、可複製的風格檔案,以及觀眾如何被納入商品化流程。
Thumbnail
2025/05/10
這篇文章探討了身兼人資專業者、妻子與母親角色的女性(HR媽媽)所面臨的困境,她們在職場和家庭間蠟燭兩頭燒,承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文章點出職場制度、社會觀念及伴侶理解等面向的問題,呼籲社會給予HR媽媽更多理解、支持與改變現狀。
Thumbnail
2025/05/10
這篇文章探討了身兼人資專業者、妻子與母親角色的女性(HR媽媽)所面臨的困境,她們在職場和家庭間蠟燭兩頭燒,承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文章點出職場制度、社會觀念及伴侶理解等面向的問題,呼籲社會給予HR媽媽更多理解、支持與改變現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一些朋友也開始在找工作,明明朋友的經歷也很不錯、工作能力也很好,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讓我想到之前部門應徵人的一些經驗。
Thumbnail
最近一些朋友也開始在找工作,明明朋友的經歷也很不錯、工作能力也很好,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讓我想到之前部門應徵人的一些經驗。
Thumbnail
近期的求職大潮下,你的履歷自傳準備好了嗎?履歷總在HR眼前一閃而過? 不要期待HR看你的履歷能夠一眼入魂! 曾在跨國企業、外企新創擔任過HR的筆者針對履歷、自傳的修改,我們有話要說!
Thumbnail
近期的求職大潮下,你的履歷自傳準備好了嗎?履歷總在HR眼前一閃而過? 不要期待HR看你的履歷能夠一眼入魂! 曾在跨國企業、外企新創擔任過HR的筆者針對履歷、自傳的修改,我們有話要說!
Thumbnail
中高階求職者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求職策略,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透過檢視履歷亮點、慎選申請的職務、大膽嘗試主管職務、及耐心尋找合適工作等建議,可以協助求職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中高階求職者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求職策略,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透過檢視履歷亮點、慎選申請的職務、大膽嘗試主管職務、及耐心尋找合適工作等建議,可以協助求職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 發現招募其實是一個解鎖的過程,過往的成功經驗,即便相同職缺,也會因用人單位不同,無法完全複製貼上。
Thumbnail
🔐 發現招募其實是一個解鎖的過程,過往的成功經驗,即便相同職缺,也會因用人單位不同,無法完全複製貼上。
Thumbnail
在求職過程中,瞭解行業資訊可以幫助更加了解公司,進而掌握面試技巧,讓你更有自信地應對面試。本文將介紹四個工作指標平臺,包括面試趣、104人力銀行、1111人力銀行、CakeResume,讓你求職更順利!
Thumbnail
在求職過程中,瞭解行業資訊可以幫助更加了解公司,進而掌握面試技巧,讓你更有自信地應對面試。本文將介紹四個工作指標平臺,包括面試趣、104人力銀行、1111人力銀行、CakeResume,讓你求職更順利!
Thumbnail
Hi, 我是 #邊走邊聊 的Una🙌 接續上篇聊到求職前的準備,今天想與正準備投履歷的朋友們分享,該怎麼有效率地為不同公司的職缺客製化履歷,才能引起HR或主管的高度興趣呢🤔
Thumbnail
Hi, 我是 #邊走邊聊 的Una🙌 接續上篇聊到求職前的準備,今天想與正準備投履歷的朋友們分享,該怎麼有效率地為不同公司的職缺客製化履歷,才能引起HR或主管的高度興趣呢🤔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