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為何履歷沒人打開、面試沒下文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一些朋友也開始在找工作,明明朋友的經歷也很不錯、工作能力也很好,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讓我想到之前部門應徵人的一些經驗。

raw-image

為何我的履歷總是沒人打開

  1. 單純運氣或景氣不太好
    這種事情我也不巧的發生過幾次,一進公司上百封郵件等著我急著處理、或是正在外出差,而投遞履歷的信件雖然是重要但不緊急,有的時候就很不巧的漏了看投遞過來的履歷,時間過了也就忘了再把它找出來。也發生過明明才開了缺,政策突然告知凍結人事,這種事情也常有。如果多投遞幾次有用嗎?如果這麼剛好是因為漏了信,也許有用,可以隔一個禮拜再投遞試試看。若再投一次還是沒有回應,那可能就是其他原因了。
  2. 關鍵字你都有了嗎
    關鍵字搜尋算是現代人使用電子產品的基本技能,一般人在google的時候也是會用關鍵字來搜尋確認這是不是你想要的資料,再決定要不要點進這個網頁。其實找人也是一樣的。不一定要把你的畢生所學的寫入履歷表裡面,即使按照教科書寫成一篇美麗的文章也未必會被欣賞,重點是你要找工作的職位關鍵字是不是容易被一眼看到。有看過履歷寫自己可以每天加班到十點都不會累,完全打開刻苦耐勞的主管開關,眼睛都亮了,立即聯絡!
  3. 經歷符合嗎
    通常徵人的時候會預想自己要找的應該是怎麼樣的人才,外商公司的徵人條件通常會寫得非常清楚,台灣有的公司提供的JD就常常比較模稜兩可,會讓人摸不透到底想要找什麼樣的人。通常履歷投遞過來,用人單位會花10秒鐘掃視學歷、在哪幾家公司上過班、做過甚麼職務、每一家工作時間多久、語言能力。大概就這樣,這個時候都還不會看到你的豐功偉業,深入探究你是多麼積極向上、績效多棒的人。經歷考量的點(但不是絕對)不外乎:有沒有相關產業經驗、有沒有相關職務經驗、有沒有相關專業知識。所有經歷和專業知識都是過去的累積,如果你發現你想要跨某個產業或是某個專業但是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也許你要想想是過去的經驗的相關程度太低。這時候最好想辦法先進入相同職務的相關產業或是鑽研相關專業知識,讓它可以呈現在履歷表中。當然這說的容易做的難,基本上要跨產業下的功夫可要不少,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對方要找的人跟你的經驗能不能搭上一些關係。
  4. 是否頻繁的換工作
    ​一家公司待多久才可以?這個沒有一定答案,但如果連續兩三個工作經驗都是做一年以下就離職,確實會成為用人單位的疑慮之一,當然,這也跟公司文化有關。若同時間有非常多的優秀人才,也許一念之差就會把你篩選掉。

    說真的,履歷表寫得好不好有的時候並非取得面試機會的主要原因。我也有看過履歷表寫得非常簡單(完全不是履歷教科書教的那樣),但經歷背景和目前要找的職位高度相關,用人單位還是願意一試。這也不代表履歷表不用好好寫,履歷表算是對自己過去經驗的總整理,若取得面試機會,寫好履歷表對你的面試還是會有正面的幫助的。若履歷一直沒下文,也不用太灰心,認真確認自己經歷的關鍵字和找的工作是否相符、有沒有需要加強專業技能,這才是重點。


為何面試後總是沒錄取?


在我是新鮮人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是不是問題回答得不夠好、是不是自己準備的不夠充足,後來真正參與公司用人決策的時候才發現,面試後決定要不要錄取的原因真的是五花八門,有的時候想也想不到,唯一可以建議的,就是好好準備面試常見問題、真誠、表達熱情的準備每一次面試,其他就交給命運。

至於面試的前五分鐘印象分數也是真的,通常第一題都會是要你自我介紹,這個無論如何一定要好好準備!

  1. 硬技能:以為求職者會某項技能,結果其實對方不會
    這種錯誤預期其實蠻常發生的,也許我們依照履歷的關鍵字發了面試邀請給求職者,我們誤以為他有某項工作的豐富經驗,但後來問一問發現沒有的這種狀況很常發生。求職者可能寫說他在A公司有產品專案管理的經驗,結果來面試發現其實只有管理產品文件的經驗(這是我隨便舉例的),或是通常多問幾個工作內容的問題,就發現對方處理經驗不足、或是並沒有負責某項業務(畢竟每一間公司即使相同職稱、分工也可能會不同)。因為和需求差異太大,可能就會因此失去機會。
    經歷可以好好包裝,但誤會難免發生,所以也不用太放在心上,只能說你可能不是對的人。當然,如果你明明是有處理的經驗,就要準備好幾個案例好好表述,避免對方誤會其實你沒有能力處理。
  2. 軟技能:用人單位的偏好
    其實也不能說是偏好,而是每個公司都有其公司文化、每個單位的管理方式、需求的人才。而這個偏好也不是一成不變,有的時候和部門裡成員的組成、這個工作要處理的事情也會有相關。因此也不是總是需要聰明反應快的人才,組織是由各式各樣特質的人組成,有時要找開創性人才(例如:反應快、有創造力)、有時要找能夠大量處理複雜事情的人才(例如:能夠展現細心與耐心的工作經驗),有時要找會服從管理規定的人(聽話的人)、有的時候要找領導特質強的人、有的時候要找能夠把問題鑽研的很深的研究型人才、有的時候要找能夠多工同時處理很多事情的人才。
    一個人是很難包辦所有特質,就算可以,每個人也會有對於工作的喜好。建議好好研究JD內容、觀察主管都問哪些問題,再依照自己的喜好和優點強化他(也許試試MBTI),以自己為出發點才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你想想,如果用人單位明明就想要找"超級細心,處理繁瑣事情也不會抱怨的人",而剛好你又是"很討厭處理繁瑣事情的人",那麼沒應徵上說不定對你來說也不是壞事。
  3. 是不是不小心抱怨了前公司?
    之前有遇過一個狀況,詢問應徵者在前一份工作有沒有最不想要處理的事情,應徵者回答:「某某部門總是把工作丟給我們部門,說他不會做,但我覺得這樣執掌劃分不明確,那不是我應該要做的工作…..吧啦吧啦。我覺得公司應該要把執掌劃分清楚.....。」前面面試狀態都好好的,不知道為何突然使出以下抱怨三百句的絕技,把我們都給弄傻了。在面試場合抱怨算是大地雷,就算那在前公司是一個真的很嚴重的問題,也千萬不要踩!面試的主管只是想要認識你、而不是想認識你的前公司。
  4. 公司內部政策改變
    人事凍結、或是忽然有另外一個更需要補的缺空出來。有一次好不容易覺得面試到不錯的人才,聊天過程中對方也覺得自己會面試成功的氣氛,但簽呈上去的時候,原本大主管同意只要找會A技能的人就好,突然之間畫風一變希望可以再多花時間找到ABAB絕技的人,讓我跟主管大傻眼,就只好把手中的魚放掉了。
  5. 資歷超出要求(Overqualified)
    這種狀況很少發生(因為看履歷的時候會先篩選過),但也有遇過,即使沒有談到薪資,在看到你前一家公司的薪資水準後,也會突然有疑慮,如果這個職位剛好不是需要資深人才,來了也會很快覺得沒有發展而離開。

持續努力不要放棄才是真道理

即使準備履歷、找工作的書已經千百本,大家還是樂此不彼的談論這個話題,隨著時代的改變,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樣化、管理者的心思也很多樣化,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下次我來介紹一下我面試準備時看的書。

    四十三歲的我在什麼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決定裸辭,展開歐巴桑的新冒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之前遇到客戶在中國地區有與他人簽訂框架協議,直到今天才真正瞭解到框架協議其中的性質與注意事項,因此在這簡單記錄一下。
    Thumbnail
    溝通,是為了某種良善關係,而去做的互動。 談判,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做的溝通。 一個談判專家必須是一個好的溝通者;但一個好的溝通者不一定是個厲害的談判專家。除非,"維持良善關係"是他的談判目的,這時候"溝通"才等於"談判"。 我們再從亞里斯多德溝通三大素來看這些原則:
    Thumbnail
    思考不是讓我們停下,而是讓我們前進的準則。 今天同事跟我提起,上班的無心與換工作的無力。因為工作單一、無挑戰,所以無心投入;因為家庭經濟大,所以無力變動,沒有勇氣。好像身為上班族的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迷惘~ 他說:「我這次要好好想想,因為我已經浪費太多時間了。」 開始行動,就成功一半了
    Thumbnail
    小心談判地雷,讓我們在溝通世界多活幾年。 2021年暢銷書"習慣致富"的作者在今年出版了新書"談判致富",他整理出談判很實用的原理原則,以下是他列舉的8大地雷用語,我嘗試用我的談判框架與經驗去做解釋與修改建議: 「你說什麼,我聽不懂。」 「我不同意。」 「你以後會後悔的。」 「我們應該各退一步?」
    Thumbnail
    因為身體與心靈是互相影響的,所以讓對方笑,很多事情就順暢了。 暢銷書"快思慢想"中把人類思維分成: 直覺反射情緒的系統1 理性邏輯深思的系統2 「從潛意識去影響系統1。」 而啟動正向系統1:讓對方笑一個,可以讓對手有機會去正向思考。 「讓對方先願意聽我們說,我們再說我們想說的。」
    Thumbnail
    學習是一段"喚醒自己"的過程 從小到大不斷學習,爲的就是考上好學校。 因為我爸總是說:「學歷可以改變人生。」以前感覺是,好像又有點不是。 因為剛出社會時的確有享受到學歷帶來的紅利,但好像僅僅是剛開始。 原來,我拿到的是一張紙,只是一張花了很多學費的紙,而非真正的學習。
    Thumbnail
    現今大眾媒體的各種雞湯文,習慣把各種問題的答案過度簡化,這會造成有風險的解題思維。遇到問題,我們該求的不是永遠不犯錯,而是如何不二過。而要不二過的第一步就是不能逃避挫敗,不能逃避責任,正確的分析,看盡不好看的事。本文提供正面臨問題且尋找解法的你,解題的幾個面向。
    Thumbnail
    每每遇到公司老板或高階主管們,很常聽到的抱怨:下面的人都各作各的,主管們問題很多,都要我下來盯;制度訂了也沒用,管理一團亂;業績沒作到,還要求加薪加班費⋯⋯ 這些抱怨來自於沒有完整的組織管理架構,即使有所謂的「制度流程」常流於形式而變成「人治」。自然就會出現很多管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做人真難,討厭老闆不行,太喜歡老闆也有問題。 只能說,在選擇公司、或每一次決定怎麼工作的時候,能夠早就設想過自己選擇的理由。 如果你想要的是樂活、下班有自己時間,那麼太過勤奮的老闆會是你的砒霜;如果你追求的是變強,那麼,找個苟且偷安的老闆會要你的命。 你會發現,愈了解自己,你找的工作愈錯不到哪裡。
    Thumbnail
    工作轉職或動搖想離職的時候怎麼思考,跟各位分享;但個人主觀意識強烈,不代表其他人也是這樣,準備好了,就邀請各位用開放的心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之前遇到客戶在中國地區有與他人簽訂框架協議,直到今天才真正瞭解到框架協議其中的性質與注意事項,因此在這簡單記錄一下。
    Thumbnail
    溝通,是為了某種良善關係,而去做的互動。 談判,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做的溝通。 一個談判專家必須是一個好的溝通者;但一個好的溝通者不一定是個厲害的談判專家。除非,"維持良善關係"是他的談判目的,這時候"溝通"才等於"談判"。 我們再從亞里斯多德溝通三大素來看這些原則:
    Thumbnail
    思考不是讓我們停下,而是讓我們前進的準則。 今天同事跟我提起,上班的無心與換工作的無力。因為工作單一、無挑戰,所以無心投入;因為家庭經濟大,所以無力變動,沒有勇氣。好像身為上班族的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迷惘~ 他說:「我這次要好好想想,因為我已經浪費太多時間了。」 開始行動,就成功一半了
    Thumbnail
    小心談判地雷,讓我們在溝通世界多活幾年。 2021年暢銷書"習慣致富"的作者在今年出版了新書"談判致富",他整理出談判很實用的原理原則,以下是他列舉的8大地雷用語,我嘗試用我的談判框架與經驗去做解釋與修改建議: 「你說什麼,我聽不懂。」 「我不同意。」 「你以後會後悔的。」 「我們應該各退一步?」
    Thumbnail
    因為身體與心靈是互相影響的,所以讓對方笑,很多事情就順暢了。 暢銷書"快思慢想"中把人類思維分成: 直覺反射情緒的系統1 理性邏輯深思的系統2 「從潛意識去影響系統1。」 而啟動正向系統1:讓對方笑一個,可以讓對手有機會去正向思考。 「讓對方先願意聽我們說,我們再說我們想說的。」
    Thumbnail
    學習是一段"喚醒自己"的過程 從小到大不斷學習,爲的就是考上好學校。 因為我爸總是說:「學歷可以改變人生。」以前感覺是,好像又有點不是。 因為剛出社會時的確有享受到學歷帶來的紅利,但好像僅僅是剛開始。 原來,我拿到的是一張紙,只是一張花了很多學費的紙,而非真正的學習。
    Thumbnail
    現今大眾媒體的各種雞湯文,習慣把各種問題的答案過度簡化,這會造成有風險的解題思維。遇到問題,我們該求的不是永遠不犯錯,而是如何不二過。而要不二過的第一步就是不能逃避挫敗,不能逃避責任,正確的分析,看盡不好看的事。本文提供正面臨問題且尋找解法的你,解題的幾個面向。
    Thumbnail
    每每遇到公司老板或高階主管們,很常聽到的抱怨:下面的人都各作各的,主管們問題很多,都要我下來盯;制度訂了也沒用,管理一團亂;業績沒作到,還要求加薪加班費⋯⋯ 這些抱怨來自於沒有完整的組織管理架構,即使有所謂的「制度流程」常流於形式而變成「人治」。自然就會出現很多管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做人真難,討厭老闆不行,太喜歡老闆也有問題。 只能說,在選擇公司、或每一次決定怎麼工作的時候,能夠早就設想過自己選擇的理由。 如果你想要的是樂活、下班有自己時間,那麼太過勤奮的老闆會是你的砒霜;如果你追求的是變強,那麼,找個苟且偷安的老闆會要你的命。 你會發現,愈了解自己,你找的工作愈錯不到哪裡。
    Thumbnail
    工作轉職或動搖想離職的時候怎麼思考,跟各位分享;但個人主觀意識強烈,不代表其他人也是這樣,準備好了,就邀請各位用開放的心一起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