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為何履歷沒人打開、面試沒下文

職場 | 為何履歷沒人打開、面試沒下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一些朋友也開始在找工作,明明朋友的經歷也很不錯、工作能力也很好,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讓我想到之前部門應徵人的一些經驗。

raw-image

為何我的履歷總是沒人打開

  1. 單純運氣或景氣不太好
    這種事情我也不巧的發生過幾次,一進公司上百封郵件等著我急著處理、或是正在外出差,而投遞履歷的信件雖然是重要但不緊急,有的時候就很不巧的漏了看投遞過來的履歷,時間過了也就忘了再把它找出來。也發生過明明才開了缺,政策突然告知凍結人事,這種事情也常有。如果多投遞幾次有用嗎?如果這麼剛好是因為漏了信,也許有用,可以隔一個禮拜再投遞試試看。若再投一次還是沒有回應,那可能就是其他原因了。
  2. 關鍵字你都有了嗎
    關鍵字搜尋算是現代人使用電子產品的基本技能,一般人在google的時候也是會用關鍵字來搜尋確認這是不是你想要的資料,再決定要不要點進這個網頁。其實找人也是一樣的。不一定要把你的畢生所學的寫入履歷表裡面,即使按照教科書寫成一篇美麗的文章也未必會被欣賞,重點是你要找工作的職位關鍵字是不是容易被一眼看到。有看過履歷寫自己可以每天加班到十點都不會累,完全打開刻苦耐勞的主管開關,眼睛都亮了,立即聯絡!
  3. 經歷符合嗎
    通常徵人的時候會預想自己要找的應該是怎麼樣的人才,外商公司的徵人條件通常會寫得非常清楚,台灣有的公司提供的JD就常常比較模稜兩可,會讓人摸不透到底想要找什麼樣的人。通常履歷投遞過來,用人單位會花10秒鐘掃視學歷、在哪幾家公司上過班、做過甚麼職務、每一家工作時間多久、語言能力。大概就這樣,這個時候都還不會看到你的豐功偉業,深入探究你是多麼積極向上、績效多棒的人。經歷考量的點(但不是絕對)不外乎:有沒有相關產業經驗、有沒有相關職務經驗、有沒有相關專業知識。所有經歷和專業知識都是過去的累積,如果你發現你想要跨某個產業或是某個專業但是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也許你要想想是過去的經驗的相關程度太低。這時候最好想辦法先進入相同職務的相關產業或是鑽研相關專業知識,讓它可以呈現在履歷表中。當然這說的容易做的難,基本上要跨產業下的功夫可要不少,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對方要找的人跟你的經驗能不能搭上一些關係。
  4. 是否頻繁的換工作
    ​一家公司待多久才可以?這個沒有一定答案,但如果連續兩三個工作經驗都是做一年以下就離職,確實會成為用人單位的疑慮之一,當然,這也跟公司文化有關。若同時間有非常多的優秀人才,也許一念之差就會把你篩選掉。

    說真的,履歷表寫得好不好有的時候並非取得面試機會的主要原因。我也有看過履歷表寫得非常簡單(完全不是履歷教科書教的那樣),但經歷背景和目前要找的職位高度相關,用人單位還是願意一試。這也不代表履歷表不用好好寫,履歷表算是對自己過去經驗的總整理,若取得面試機會,寫好履歷表對你的面試還是會有正面的幫助的。若履歷一直沒下文,也不用太灰心,認真確認自己經歷的關鍵字和找的工作是否相符、有沒有需要加強專業技能,這才是重點。


為何面試後總是沒錄取?


在我是新鮮人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是不是問題回答得不夠好、是不是自己準備的不夠充足,後來真正參與公司用人決策的時候才發現,面試後決定要不要錄取的原因真的是五花八門,有的時候想也想不到,唯一可以建議的,就是好好準備面試常見問題、真誠、表達熱情的準備每一次面試,其他就交給命運。

至於面試的前五分鐘印象分數也是真的,通常第一題都會是要你自我介紹,這個無論如何一定要好好準備!

  1. 硬技能:以為求職者會某項技能,結果其實對方不會
    這種錯誤預期其實蠻常發生的,也許我們依照履歷的關鍵字發了面試邀請給求職者,我們誤以為他有某項工作的豐富經驗,但後來問一問發現沒有的這種狀況很常發生。求職者可能寫說他在A公司有產品專案管理的經驗,結果來面試發現其實只有管理產品文件的經驗(這是我隨便舉例的),或是通常多問幾個工作內容的問題,就發現對方處理經驗不足、或是並沒有負責某項業務(畢竟每一間公司即使相同職稱、分工也可能會不同)。因為和需求差異太大,可能就會因此失去機會。
    經歷可以好好包裝,但誤會難免發生,所以也不用太放在心上,只能說你可能不是對的人。當然,如果你明明是有處理的經驗,就要準備好幾個案例好好表述,避免對方誤會其實你沒有能力處理。
  2. 軟技能:用人單位的偏好
    其實也不能說是偏好,而是每個公司都有其公司文化、每個單位的管理方式、需求的人才。而這個偏好也不是一成不變,有的時候和部門裡成員的組成、這個工作要處理的事情也會有相關。因此也不是總是需要聰明反應快的人才,組織是由各式各樣特質的人組成,有時要找開創性人才(例如:反應快、有創造力)、有時要找能夠大量處理複雜事情的人才(例如:能夠展現細心與耐心的工作經驗),有時要找會服從管理規定的人(聽話的人)、有的時候要找領導特質強的人、有的時候要找能夠把問題鑽研的很深的研究型人才、有的時候要找能夠多工同時處理很多事情的人才。
    一個人是很難包辦所有特質,就算可以,每個人也會有對於工作的喜好。建議好好研究JD內容、觀察主管都問哪些問題,再依照自己的喜好和優點強化他(也許試試MBTI),以自己為出發點才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你想想,如果用人單位明明就想要找"超級細心,處理繁瑣事情也不會抱怨的人",而剛好你又是"很討厭處理繁瑣事情的人",那麼沒應徵上說不定對你來說也不是壞事。
  3. 是不是不小心抱怨了前公司?
    之前有遇過一個狀況,詢問應徵者在前一份工作有沒有最不想要處理的事情,應徵者回答:「某某部門總是把工作丟給我們部門,說他不會做,但我覺得這樣執掌劃分不明確,那不是我應該要做的工作…..吧啦吧啦。我覺得公司應該要把執掌劃分清楚.....。」前面面試狀態都好好的,不知道為何突然使出以下抱怨三百句的絕技,把我們都給弄傻了。在面試場合抱怨算是大地雷,就算那在前公司是一個真的很嚴重的問題,也千萬不要踩!面試的主管只是想要認識你、而不是想認識你的前公司。
  4. 公司內部政策改變
    人事凍結、或是忽然有另外一個更需要補的缺空出來。有一次好不容易覺得面試到不錯的人才,聊天過程中對方也覺得自己會面試成功的氣氛,但簽呈上去的時候,原本大主管同意只要找會A技能的人就好,突然之間畫風一變希望可以再多花時間找到ABAB絕技的人,讓我跟主管大傻眼,就只好把手中的魚放掉了。
  5. 資歷超出要求(Overqualified)
    這種狀況很少發生(因為看履歷的時候會先篩選過),但也有遇過,即使沒有談到薪資,在看到你前一家公司的薪資水準後,也會突然有疑慮,如果這個職位剛好不是需要資深人才,來了也會很快覺得沒有發展而離開。

持續努力不要放棄才是真道理

即使準備履歷、找工作的書已經千百本,大家還是樂此不彼的談論這個話題,隨著時代的改變,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樣化、管理者的心思也很多樣化,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下次我來介紹一下我面試準備時看的書。

avatar-img
四十三歲歐巴桑裸辭後人生
20會員
51內容數
四十三歲的我在什麼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決定裸辭,展開歐巴桑的新冒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生不是只有四個選項的選擇題,考試使用刪去法很有用,人生可不是。 都到這個年紀了,很多人已經非常確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書上還會告訴你,你可以列出任何帶給你有成就感的事情,慢慢找出你的興趣。但人生際遇常常不是如此,也不是你有興趣就可以獲得機會,也並不是你以為你有興趣的事
買過很多準備面試的書,大多都是條列式教科書,範例常常不是跟自己的個性不符、不然就是情境差太多。這本含金量很高,我依照上一篇提供的職場 | 面試準備的5大方向/50個問題,依照這本書提供的資訊提供如何自我介紹。要開始撰寫自我介紹時,依照自己的職涯願景、技能、有經驗的產業、人格特質
在準備面試時,可以試試看下面的面試題目你是不是都已經準備完整,了解面試官為何關心這些事情,在準備的時候會更有方向。面試是雙方面的,面試官在面試你的同時,你也在面試他。通常被問的問題,都是面試官很在意的問題,這時候你也可以反思,如果這反映了這個部門的現況,那麼你還願意到這間公司上班嗎? 工作經歷
人生不是只有四個選項的選擇題,考試使用刪去法很有用,人生可不是。 都到這個年紀了,很多人已經非常確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書上還會告訴你,你可以列出任何帶給你有成就感的事情,慢慢找出你的興趣。但人生際遇常常不是如此,也不是你有興趣就可以獲得機會,也並不是你以為你有興趣的事
買過很多準備面試的書,大多都是條列式教科書,範例常常不是跟自己的個性不符、不然就是情境差太多。這本含金量很高,我依照上一篇提供的職場 | 面試準備的5大方向/50個問題,依照這本書提供的資訊提供如何自我介紹。要開始撰寫自我介紹時,依照自己的職涯願景、技能、有經驗的產業、人格特質
在準備面試時,可以試試看下面的面試題目你是不是都已經準備完整,了解面試官為何關心這些事情,在準備的時候會更有方向。面試是雙方面的,面試官在面試你的同時,你也在面試他。通常被問的問題,都是面試官很在意的問題,這時候你也可以反思,如果這反映了這個部門的現況,那麼你還願意到這間公司上班嗎? 工作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