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1)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中學生也能了解的現代社會命脈簡介

這系列於2024年寒假動筆,政治的動盪衝擊出的不是對立,筆者看到的是,基於製造業才能存活的現代社會,居然高達八成的人對製造業毫無所悉,即使自己就在製造業,視野也只能侷限在自己產業的製程,頂多上下游產業(或僅在前後製程)之中,很難跳出其外。

這不是罵人,也並不可悲,是很可怕的現實,因為能有跨域眼光的人很少,而限於時間,專業人士通常有廣博與專深兩難選擇,而越專深的專家越自信,就越容易被資訊屏蔽,對自己不了解的行業做出過度解讀。

所以,筆者這個系列想要解釋一下,為何有產業實務經驗的智庫研究員,對當前的全球化越來越抱持疑慮。不是政治經濟理論,更不是軍事文化交鋒,比較是基於對全球產業鏈的理解。

不,應該要改成全球產業「網」。

這張全球產業蛛網反過來影響到國家政治的選擇,進一步讓踏入深淵者難以抽身,離開的痛苦宛如毒品戒斷,不願者抽離者則迷幻其中,逐漸衰弱。

首先,筆者要談的是,製造業的基本邏輯。

這個系列,全部會用台灣文社組可以理解的語言去敘說,提到各種礦藏原物料、加工品時,以國中二年級的程度解釋。

已經很懂的理工生請別找麻煩,這系列提供個人經驗,或許你也能有所得。


學歷至上導致產學分離的中華民國社會

製造的邏輯,最基礎的就是原物料生產,然後進行加工,如圖:

raw-image

具體點來說,就是工人物語(The Settlers),找到鐵礦開採後,送去加工成鐵。(編:這是1993年開創即時戰略先河的老遊戲,2023年推出第二代) 

raw-image

我們都曉得,鐵可以當成產品,但不能直接拿來用,必須進行加工,而加工就會有目的性,所以就模擬生產類遊戲而言,就是基礎礦產挖出去後,送去後續加工,再運到需要這項礦產的產業,最後變成可以賣給消費者的產品。所以同樣是加工製造,要區分可以用面向業者,或是面向一般消費者來區分。

raw-image

從這邊,我們可以稍微解析一下,現代製造業的生產流程,產業鏈動輒十幾道,面向中間加工品、半成品,與面對最終消費者的成品,業者的思維會一致嗎?一定不會。

台灣的中學課本,有提到各級產業的內容,也稍微提到區位,但幾乎不會有老師把成本概念加進去。筆者的意思不是說老師不講成本(因為不同區位的本質就涉及成本),而是指課程內容沒有空講到計算,更不會拿去算。這變成讀高職相關職科的學生,反倒會比大學生更早接觸到此點。

簡單說就是,了解製造業生產成本,交易買賣的邏輯,走高職、專科路線的學生,會比讀到大學、研究所的同學清楚很多。尤其是20歲就已經進入職場,開始接觸貿易業務的學生,相關常識會遠比大學生好。但偏偏在台灣有很嚴重的學歷文化,大學生很容易認為,自己數學能力較好,也會看統計分析,比那些考不上的同學強太多了。 

讀愈高眼界愈小?輕視基層產業,是極化對立的土壤

在過去高教尚未擴張的年代,這種說法多少還有些道理,我們聯考年代出身的很清楚,前10%的大學生與其他同學相比,數學計算、統計分析的基礎能力是比較強。但這也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實務經驗少的人,反而會瞧不起經驗多的,並會以自己翻資料的思維,認定社會的運作依照他看的理論而行。

也不能說不對,大方向或許是,但運作細節絕對不是,看懂數字上上下下的影響,跟知道上下的具體原因,兩碼子事。

高教擴張後,惡性循環的更誇張,因為念大學的人變多,代表越來越少的人會在專科高職接觸。而更加不幸的事實是,通常數學能力真的不好的同學,會有避免填商業管理群的傾向。

這代表什麼?代表高教擴張後,越來越少人去接觸商管貿易的實務,尤其台灣以中小企業起家,照道理說,一個學生要求職,應該是要以中小企業為標準。但大學通常不會將進入10人小公司當作教學目標,範例往往都是大企業,現在的學生有輕視庶務的傾向。

坦白說這很麻煩,但筆者無法解決,整個世代的人,包含歐美日都有反製造業傾向,這絕對不是哪個人背鍋就能解釋。

以筆者的經驗來說,年紀越小就接觸到比較基層的生意,會對產業實務有比較冷靜的看法。沒接觸過的同學,很容易在高教擴張的現在,上大學後從理論想像世界的運作。

更糟糕的是,基於薪資福利,這些同學會想要選擇大企業,也就是工作內容單純,接觸面少的職缺。與中小企業那種什麼都要會一點,反而面對世界心胸大一點的狀況對比,難怪這20年,整個先進國家都有極化現象。

從名嘴到網紅:將複雜專業簡化成線性廉價的世界

極化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天天吃豬肉但沒見過豬走路」,但因為網路媒體的暢通,想要知道製造生產的實況,似乎看看影片就能懂,多了一群隔空專家。當然不能說這樣不對,想知道不了解的產業,網路看看確實比到現場快速,但要能獲得有意義的經驗,前提是我們自己要先有相關經驗。

不然連人家在幹嘛都看不懂,純粹看熱鬧。

而極化政治則是刻意抬高隔空專家的地位,讓高教擴張下的每一個人,都以為能夠很簡單的理解這個世界。

  • 編:比如年輕人把社群編輯當成夢幻職業,其實是完全輕視編輯專業,以為「只要做自己平常在做的事情就可以了」的簡化理解。用個淺顯的比喻來說,這心態就像小孩子想在遊樂園當吉祥物工作人員。

極化的手法是極度簡化,單純簡化沒有問題,極度簡化到單一成因才是。我們可以透過玩工人物語,快速理解製造業的邏輯,更複雜一點的遊戲還要算成本,意義不下於專業課程。

但你不會認為工人物語能代表現代製造業,就像你不會以為會玩HOI(編:Hearts of Iron,台版譯名為鋼鐵雄心,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模擬遊戲)的人就可以當將軍一樣。

極化政治,就是透過極度簡化,讓每一個自以為是高學歷的人,輕視其他產業,輕視其他文化,輕視所有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在美國極化的基礎走社會、種族、文化,在日本種族文化行不通,從階級下手,在台灣則是文憑主義。

所以,下一篇開始,筆者要慢慢講,現代製造業為何跟課本講的有點不一樣,量變如何產生質變,後半部會從製造業的狀況談到全球政治,以及全球化困境。

16.9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