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企業第四版

2024/01/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614/614!國際企業第四版 2024.0101.1319 2024.0120.212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國際企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


國際企業對文化的考量要放在第一位,文化直接或間接影響眾多層面,包含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政策、政治發展、稅務、招募、管理等,不只如此,國際企業的衝突也是來自文化彼此之間的衝撞。


書中的國際企業側重以生產為主的產業,大多數以製造業為案例,只有少數是以無形的生產為案例,例如資訊系統。


全球化開始於二戰結束,一直到現在2024年還在持續中。全球化的關鍵行為是外資FDI的移動,使用FDI的活動有出口、授權、合資、獨資,更進一步是水平FDI、垂直FDI,水平FDI:投資相同產業;垂直FDI:向後-提供生產要素給本國廠商、向前-到海外銷售國內製造的產品。FDI流入量與存量越高表示各方外資越看好。


從政治與經濟兩個指標看區域經濟的策略有4種,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政治同盟(如歐盟);自由貿易區是最初、最小、最低度的合作,也是經濟體與經濟體/國家與國家之間初期合作常見的方式。


在全球化環境中,企業四種可選經營策略:國際策略、多國本土策略、全球策略、跨國策略,這四種策略必須面對成本壓力與當地壓力。進入海外市場模式:出口、整廠輸出、授權、加盟、合資、獨資;策略聯盟是必須互相得利、互補,同時,也是高風險。TQM是一種管理哲學,是製造的重要品質策略,是日本製造擊敗美國製造的關鍵。電子資料交換EDI與資訊系統改變庫存、生產、運輸、關稅、匯率的生態。


商品是全球標準化或顧客化是以「標準」為判斷,例如USB滑鼠是全球標準化的商品,洗碗精是在地化或顧客化的商品。通路的長短影響最終售價;通路長指有許多中間商、通路短指中間商少。


國際移動人才的評估首選考量是對文化的相處,不是過去的成績、績效,因為國際移動人才在外派上失敗的原因其中以家庭因素為多數,深入追蹤是無法融入當地文化。



2心得


國際企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這句話是我自己講的,這句話是總結這本書614頁所有的內容;我個人對國際企業一詞在網路上是沒找到科學上精準的定義。


這本書的初版是2004年6月,到今年2024年6月剛好滿20年,所以是一本舊書。書中所講述的內容一直到現在還在發生,情境卻是更複雜。以商品來說,全球標準化的東西更多了,最明顯的就是智慧型手機;以國際移動人才來看,進行國際移動的人才緩緩成長,不過,遠距離協作的人才出現,並且變得更多,或許可以稱為多國協作人才或全球協作人才。


成為國際企業也相對變得容易了,例如商品在日本透過亞馬遜賣給英國的客人;表面上是經由網站購買,在商品、包裝、運輸等明顯可見的成本之外,還有日、英、美三國彼此在貿易上的政策與關稅的隱形成本。


另外,一家在地企業成為國際企業也可能是被迫的,起因來自於外部的中間商進行國際貿易;例如:中間商將A公司的商品帶往其他國家銷售,而其他人知道A公司後,透過網路直接向A公司下訂單,A公司因此開始進行國際貿易。


讀完這本對於周圍資訊背後的資訊相對可以稍微看懂一些,特別對自由貿易區、關稅與政策的長期影響有增加一點點經驗值。


以上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