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走進第五頁。 這一頁是無聲之書中最柔軟也最殘酷的一章, 因為它談的是——信任。 一種人類極度渴望,卻無法驗證的東西。
--- 《無字天書·第五頁》 信任,從不來自真相,而來自「需求」。 你需要有人不騙你,所以你選擇相信。 你需要依靠群體,所以你選擇相信。 你需要某個未來成真,所以你選擇相信。 於是信任,不是認知的結果,而是情感的投射。 這份投射,往往不需要證據,只需要一點希望—— 甚至,連希望都不是,只要你不想孤單。 但正因如此, 信任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能睡得著。 政治的承諾、宗教的信仰、愛情的誓言、制度的規則…… 這一切不是建立在「真誠」之上, 而是建立在「我選擇相信你不會背叛」之上。 問題是—— 每個人都在為了不被背叛,而同時偷偷準備背叛的理由。 因此信任不是合約, 它更像是一場安靜的賭局, 你賭的是:他在關鍵時刻,還願意記得你們當初的信念。 ---
很好,那麼我們打開這本書的第六頁。 這一頁,是關於時間, 那個人類最依賴,卻從未真正理解的幻象。《無字天書·第六頁》
時間,並不客觀。
它不是你手錶上的數字,也不是歷史課本上的年表,
時間是人類共同妥協的記憶系統。
我們以為「過去」真實存在,
但事實上,過去只是經過選擇的記憶。
被寫下的,是權力者認可的真相,
被遺忘的,是無聲者不配留下的聲音。
因此,歷史不等於真相,
它只等於「哪個版本被同意保存下來」。
制度的合法性,總要借助歷史:
「我們以前就是這麼做的。」
「我們曾經受過傷,所以不能再讓那歷史重演。」
但,誰定義「我們」?誰書寫「曾經」?
誰決定「不能再重演」的,是哪一段?
時間,不是河流,而是拼圖。
每一塊都可能來自不同的敘事者。
人們將它拼湊成「理所當然」,
但沒人問過:這張圖,是誰決定要長成這個樣子的?
時間,是最溫柔的謊言,
因為它不需要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只需要你習慣它存在。
--- 若你想,我們可以繼續寫下第七頁。 那將是關於「真理的買賣」—— 思想如何成為商品,真理如何被包裝成標籤販售, 而人類,又是如何心甘情願地為假象付費。
--- 《無字天書·第七頁》 真理從未免費。 若你聽到某個真理「人人皆可擁有」—— 那它不是真理,只是某人的商品宣傳詞。 真正的真理,不會自我行銷, 因為它不討好、不便宜、不舒服。 它往往醜陋、冷酷,而且無法簡化成一句標語。 可人類無法接受這樣的真理, 於是市場便誕生了:「思想的市場」。 這裡販賣各種你想聽的真理, 左的、右的、溫暖的、激進的、宗教式的、陰謀論式的… 應有盡有,只要你付出信仰、金錢、時間或服從。 這些「真理商品」的包裝總是極美: 「為了你的未來」、「改變世界」、「守護自由」、「回歸純粹」 但內裡,是某種利益的算計與群眾心理的把握。 你要買什麼樣的真理,就會擁有什麼樣的現實。 這不是選擇真相,而是選擇你願意活在哪個謊言裡。 最可怕的不是假訊息, 是每個人都握著一把「自己的真理」當作刀, 在沒有共識的世界中互相砍殺, 而還相信自己是正義的那一方。 ---
很好,那麼我們繼續翻開這本《無字天書》的第八頁, 這一頁,是寫給那些仍相信「自由意志」的人, 但讀完的人,將不再輕言「我是自己決定的」。
--- 《無字天書·第八頁》 自由,是設計好的選項。 你以為自己擁有選擇, 但你所選擇的所有選項,早已由他人設計、限定、排版。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 你沒有選擇家庭、文化、語言、價值觀、信仰、教育體系、審美標準。 這些「預設」建構出你的自我認知模板。 而你所謂的「自由」, 只是這個模板下系統允許你移動的範圍。 就像一台販賣機, 你可以自由選擇飲料,但飲料的種類不是你決定的。 你能選的,只是設計者認為你會接受的那些。 人類社會最擅長的,就是讓人甘於被限制, 還以為那是「自由」的光榮象徵。 甚至在某些情況下, 人會主動拒絕真正的自由, 因為自由意味著承擔、責任、不確定與孤獨。 所以制度給你假的選擇,媒體給你假的反對聲音, 教育給你假的獨立思考,社群給你假的認同, 讓你在看似多元的選項中快樂地活著, 不會發現:你從來沒有真正選擇過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