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化妝品、健康食品、中西藥品及醫療器材廣告規範一次搞懂!
上一篇也是必看:行銷人注意!藥品&醫材廣告送審眉角全攻略:這樣送才合規(衛生局親回整理版)
我跑過的產業:
從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化妝品、中藥製造,到百貨零售業,我都曾操作品牌行銷、產品經理(PM)、公關(PR)等角色。
說穿了,在台灣,中小企業的分工沒那麼細,行銷常常就是「萬事通」的代名詞──從產品上市策略到廣告送審、甚至客訴應對,有些還身兼萬能小編及媒體公關全部包辦。這篇,就來用我的經驗談,幫你一次釐清台灣常見商品在法規與廣告上的送審重點,少走冤枉路、避免吃罰單!尤其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怕吃罰單,老闆口袋沒有深到,可以把罰單當廣告費,所以如何趨吉避凶是重點!!
一、事前送審:哪些廣告需要「先過關才能上架」?
✅ 1. 藥品、含藥化妝品、醫療器材
藥物及醫材廣告,除產品本身須取得藥品許可證或醫療器材許可證外,藥商也須另行取得主管機關核准,並向傳播業者送驗核准文件,才能刊播藥物廣告。
藥品 醫材 含藥化妝品這三類產品依《藥事法》,在廣告刊登前必須通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或直轄市政府的核准,取得廣字號。
前陣子因申請公司的營登所在地是宜蘭,才知道要向食藥署申請。
也就是說,如果藥商所在地位於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之廠商,請向轄區衛生局申請,不是上述這些地區,要跟食藥署申請!
也可參考連絡方式及受理單位:廣告審查單位聯絡資料
📌 常見例子:
- 含氟牙膏(氟含量 > 1,500ppm):被視為藥品管理
- 美白、防曬、染髮等特殊成分若含量達藥品標準,也需列管
- 醫療器材(如雷射儀、電療機):分風險等級管理,通常需經臨床測試與三階段審查
👉 送審前,務必準備:
- 產品許可證(藥品、醫材)
- 廣告文案
- 刊登媒體名稱與檔案格式
👉 想查詢許可證與有效期限,可至西藥醫材許可證查詢。
✅ 2. 中藥品
若產品屬中藥,所有廣告(無論是電視、廣播、雜誌、海報或網路)都要向「衛生署中醫藥司送審」申請審查並取得廣字號。
小提醒:和西藥一樣,分為平面廣告(例如海報 傳單 DM 網頁)及電視廣告(影音類 或廣播腳本),要分開送審!
✅ 3. 健康食品(小綠人標章)
市面上常見的「健康食品」,若要使用小綠人標章或主張特定保健功效(如降血脂、調整體質等),必須:
- 通過衛福部健康食品審查
- 提供人體實驗證明功效(費用高達 100~400 萬)
- 經6個月至4年審核,核發健字號,才能正式刊登廣告
👉 認證難度高、成本也高,通常只有大廠會投資申請。
在廣告內容方面,目前健康食品能通過認證的功效只有13種,分別為護肝、抗疲勞、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免疫調節、骨質保健、牙齒保健、延緩衰老、促進鐵利用、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而一般坊間所謂的「營養保健食品」只是採用類似於健康食品之產品成分,但產品未經科學實證,所以只能當一般食品販售,依「一般食品」管理喔!
二、常見國際認證標章
*GRAS:食品安全認證最嚴格的規範層級,代表可安心長期食用
*halal認證:代表符合伊斯蘭教規條可食用的食物。
*猶太Kosher認證:符合猶太教規.清潔可食的食品,包含原材料及添加劑都必須符合Kosher認證。
*美國FDA:FDA是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縮寫。
此機構創立於1906年,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保護消費者的聯邦機構之一。負責依法審批監督食品和藥品的生產,並且負責有關醫療設備化妝品、手機和微波爐之類放射性產品,以及寵物和養殖動物的飼料以及藥品等的審批和監督。確保產品的安全性是FDA重要使命之一。
三、事後管理:不是不用送審就可以「為所欲為」!
🚫 化妝品
包括廣播,電視,雜誌,平面文宣海報,網路等廣告,自2017年1月6日以後,因大法官針對此送審制度判定為違憲,因此此後均不需送所在地衛生局審查,但是如果太誇大,還是會吃罰單的唷。另外,現在「含藥化粧品」已修正為「特定用途化粧品」,規定品名和標示不可以出現「藥用」、「藥皂」等詞,有宣傳療效的疑慮。但若廣告文字有療效暗示(如「藥用」字樣),依然會被認定違規。特定用途化妝品更要避免使用「Q彈」、「澎潤」等非核可字眼。
⚠️ 保健食品、美容食品
只要是「一般食品」,平面與網路廣告不用送審,但不能誇大功效或使用健康食品用語。若在電視、廣播播放,仍需送審!
大致的原則是,廣告內容涉及「預防、改善、減輕」就是誇大!但「調節、幫助促進」卻可以,另外,在一般食品(非小綠人),可使用的廣告詞語請收~
而沒有這些成分的話,要怎麼寫廣告內容呢?我的方式是:
先去搜尋你想用的詞語+空格+違規,就會看到是否曾有人用這詞句而被罰啦~~~
但是,還是老話一句,只要有被檢舉仍可能會被罰,重點是——自由心證很高!
衛生局說你誇大,就是誇大,無論你覺得自己寫得多文青、含蓄或科學都沒用。
例如膠原蛋白粉現在不能宣稱Q彈.澎潤...形容漂亮的合法文字只有一句:美容養顏
因為根本不知道是不是新發想的形容詞也是犯規的,完全看衛生局自由判斷,毫無標準...甚至只好用日文的漢字來暗示,其實在國外的食品業者幸福多了,政府根本沒管這麼多。
※以下為涉及醫療效能:
- 宣稱預防、改善、減輕、診斷或治療疾病的詞句如:「防止便秘」、「壯陽」、「治失眠」等,
- 宣稱減輕或降低導致疾病有關之體內成分:例句: 「解肝毒」、「降肝脂」。
※未涉及醫療效能涉及誇大或容易產生誤解:
- 涉及生理功能者:例句:「增強抵抗力」、「增智」、「增強記憶力」、「改善體質」、「解酒」。
- 涉及五官臟器者:例句:「保護眼睛」、「增加血管彈性」。
- 涉及改變身體外觀者:例句:「豐胸」、「預防乳房下垂」、「減肥」、「塑身」、「增高」、「使頭髮烏黑」、「延遲衰老」、「防止老化」、「改善皺紋」、「美白」、「纖體(瘦身) 」。
此外,我也建議可以參考以下原則來寫產品:
- 使用原料的諧音詞
產品本身的特色,通常都是我們最用心但是消費者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原料當切入點來做描述,比如好好介紹專利原料,但不寫療效。
2.適合使用的族群
如使用的族群可以從「視力不佳者」改為「3C族群」。 看到網上還滿有笑點的:舉例式的場景,「看到不乾淨的東西,來一粒讓視野更新晰」,真的很有趣味性。
3.不涉及身體器官的感受
「骨質流失...有效延緩鈣質流失」這句話提到器官組織就是明顯涉及違規,像知名的「蹲下去,爬起來(台語)」就是一個成功的廣告詞!在使用的時候不論是文字或是圖片都務必要避開提及身體器官!
4.努力換句話說
我們可以思考這麼好的產品,可以怎麼幫助使用者變更好?例如美白產品不能只想寫「亮白」,也可以從客群使用後的狀態來寫,比如:「路人回頭的次數變多!」
🎯 實戰心得小提醒:
- 廣字號快到期前1~3個月就該展延
- 看送審單位要依據公司營登所在地決定
- 跨區市設廠的公司可能須多單位送審
結語:行銷人必備的法規素養,才是你的超能力!
每個在健康產業工作的行銷人、PM、設計、文案,都應該要懂廣告審查與法規限制。這不只是「走法律流程」,更是避免產品錯誤曝光與品牌受損的保護傘。
別讓「一句話」毀了你一整年的行銷佈局。
用對方法,才能讓產品走得穩、飛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