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者之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章:群體的代價


晨光透過防疫玻璃灑進來,映照在她潔白制服肩章上,那是一枚象徵「中央預防署」的五芒星徽。她站在健康信用積分機前,掃描手腕下方那枚晶片。


【身份驗證中......居民編碼:TWN-0731-8945,總積分:864分,狀態:健康合格】


健康信用積分從1000分起,每次飲食偏差、運動中斷或生理數據異常,系統都會自動扣分。800以上為合格,600以下則進入觀察名單。


機器發出柔和提示音,門緩緩開啟。


這是衛城——全亞洲最先實施「全民預防優先政策」的模範都市。


三十年前,政府宣布了一項舉世震驚的改革:「將公共衛生列為國防等級產業,調升公衛專家起薪至三百萬年俸,以減少對臨床醫療的依賴。」此舉被稱為「逆轉法案」,意味著整個社會價值觀的翻轉。


當年的醫師公會群起抗議,但最終沒能阻擋洪流。醫療資源轉向預防體系,公衛部門被賦予超越醫療院所的預算與決策權。那些年少時立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醫學生,如今多數成了資料分析師、行為模型設計師,或健康信用調查官。


「醫療,是失敗的證明。」這句話,刻在所有國中健康教科書的第一頁。


林奕心是「中央預防署」轄下的五星風險預測師,她的任務是追蹤潛在的健康失序個體,並在其病兆出現之前,發出「行為調整令」。


今天,她接到一份紅色警報通知:

【居民王晧軒,積分下滑至危險邊緣:589分,BMI連續三季上升,運動頻率下降,有糖尿病家族史。建議進行訪查介入。】


她皺起眉,輕觸耳機。「安排今日下午四點與王晧軒面談,需啟動Level-3『風險勸導程序』。」



王晧軒曾是一位外科醫師,十年前他還在國際期刊發表外傷修復技術。如今,他是市立健保服務中心的低薪約聘員,只能處理自助診療模組的技術維護。


「醫療,是失敗的證明......」他苦笑,望著牆上的那句標語。他記得那位跪求他救母的病人,當時他還以為自己能改變世界。現在,他只被當作系統的備援配件。因為所有高風險病人,在發病前就會被預警、勸導、管制,甚至......隔離。


他知道,今天一定有人會來。他的分數跌太快了。



林奕心坐在王晧軒面前,手中的平板,顯示著王晧軒的所有生活軌跡:飲食、睡眠、步數、情緒......


「王先生,您曾是醫師,應該知道,過去我們拚命搶救的,是個體。但現在,我們保護的是群體。」


「你要我簽健康契約,接受日常飲食與作息監控,甚至居家AI陪伴輔導。但如果我拒絕呢?」


林奕心沒有回答,只是放下了一個警告通知:「依《國民健康責任法》第21條,拒絕改善者,將納入生活限制觀察名單。」


沉默蔓延。


王晧軒緩緩起身,望著那張淡粉色通知。他忽然想起多年前醫學院教授說的一句話:


「當你們以為在拯救生命時,也可能只是在順從體制。」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藍醫的沙龍
2會員
61內容數
歡迎來到這個分享平台! 我是一位執業超過10年的牙科醫師,目前擔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的牙科主任。 在這裡,我將與您分享我的專業經驗、牙科知識以及其他有用的資訊,希望可以讓您更了解如何照顧自己的口腔健康以及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的試辦計畫,包含資金挹注、醫院及床位增加、計畫啟動時間以及照護方式等重點。該計畫旨在提升住院病人的照護品質,並且減輕家屬的照護壓力,通過增設醫院和床位,及提供輔助照護人力,確保病人獲得全方位的照護服務。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的試辦計畫,包含資金挹注、醫院及床位增加、計畫啟動時間以及照護方式等重點。該計畫旨在提升住院病人的照護品質,並且減輕家屬的照護壓力,通過增設醫院和床位,及提供輔助照護人力,確保病人獲得全方位的照護服務。
Thumbnail
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的目的在於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使勞工能夠在最小的風險下工作。通過不斷更新和實施法規,雇主和勞工都應該主動參與其中,共同維護工作場所的安全與健康。
Thumbnail
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的目的在於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使勞工能夠在最小的風險下工作。通過不斷更新和實施法規,雇主和勞工都應該主動參與其中,共同維護工作場所的安全與健康。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我們分享兩項美國數位健康趨勢:「家庭醫院」與「遠端病患監控」。讓各位了解這些趨勢,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生活。 疫苗並不是 COVID-19 危機中出現的唯一醫療創新。在過去這幾年中,醫療保健行業經歷了相當大的數位化轉型,包括改進現有的遠程醫療服務,以此鼓勵非急診患者留在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我們分享兩項美國數位健康趨勢:「家庭醫院」與「遠端病患監控」。讓各位了解這些趨勢,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生活。 疫苗並不是 COVID-19 危機中出現的唯一醫療創新。在過去這幾年中,醫療保健行業經歷了相當大的數位化轉型,包括改進現有的遠程醫療服務,以此鼓勵非急診患者留在
Thumbnail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Thumbnail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Thumbnail
#東生華 已經確認我們看的政策產業市場也有共鳴 精準醫療跟NGS就是2024年大家都會關注的 尤其第二季NGS納入健保的節奏,很多相關產業股價一定都是有機會先反應 現在關鍵點就是10年線,好好運用策略操作到題材發酵結束
Thumbnail
#東生華 已經確認我們看的政策產業市場也有共鳴 精準醫療跟NGS就是2024年大家都會關注的 尤其第二季NGS納入健保的節奏,很多相關產業股價一定都是有機會先反應 現在關鍵點就是10年線,好好運用策略操作到題材發酵結束
Thumbnail
醫療相關花費較高的重大疾病對於個人或家庭是一個大的風險,透過瞭解各類疾病的發生機率與相關的開銷,來評估需要的醫療保險覆蓋範圍,以及應對策略。
Thumbnail
醫療相關花費較高的重大疾病對於個人或家庭是一個大的風險,透過瞭解各類疾病的發生機率與相關的開銷,來評估需要的醫療保險覆蓋範圍,以及應對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