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筆記】語言限制感知潛能猜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當我們睜開眼睛,看見這個世界的顏色、形狀與變化,我們往往會在腦中立刻浮現出語言來形容:「這是紅色的」、「那是一棵樹」、「這感覺很奇怪」。但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正是這些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語言反應,正在悄悄地限制我們感知世界的潛能

假如你看見某個極為特殊的景象,但你的腦中沒有對應的詞彙或語言概念,你可能無法準確描述它,甚至連自己都會「不確定」自己到底看到了什麼。這就像我們不是在看見世界的本質,而是在看見語言所允許我們看見的東西

或許語言不是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的工具,而是早已默默地,劃出了一個無形的框架,讓我們只能在語言所定義的範圍內,思考、感受、甚至想像。

如果語言的結構決定了我們的感知邊界——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重新設計語言,打開更多潛能的大門?


語言限制感知潛能猜想

Linguistic Limitation of Perceptual Potential Hypothesis

一、核心命題

「語言的存在與結構,並非中立工具,而是一種思維與感知的範式結構,限制了人類對現實本體的直接感知與潛能開發。」


二、基本假設

  1. 語言具有建構性:語言不只是描述感知,而是在建構「可被描述的感知範圍」。
  2. 感知是潛能性的:人類原本可能具有更豐富、更精細、甚至超越當下語言範疇的感知潛力。
  3. 語言先入為主:語言太早介入感知處理流程,使得「直觀經驗」被既有詞彙與分類框架扭曲。
  4. 語言有遮蔽效應:被命名的,就不再是「原始的它本身」,而是一個符號系統的映像。


三、推論與延伸

raw-image


四、對話與參照理論

raw-image


五、潛在研究或創作方向

  1. 感知實驗:讓受試者觀看模糊圖像,在語言提示與無語言提示情況下對比感知差異。
  2. 非語言創作練習:限制藝術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不得使用語言進行內在對話,觀察創作結果的差異。
  3. 新型語言系統設計:設計一種不分類、不對象化的語言,用於表達「正在感知的未定義狀態」。
  4. 與 AI 結合模擬非語言心智模型:模擬一種完全未學語言的智能體,其感知輸入如何自我組織分類。
  5. 結合 LSD 或冥想研究:探索當語言控制降低時,人的感知是否展現出潛在層次或新模式。


六、創造一種全新的語言模式的可能性

(作為解放人類感知潛能的工具)

在「語言限制感知潛能猜想」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嘗試設計一種「去限制性語言模式」,目的是讓語言不再束縛人類感知,而是釋放其潛力。

創造新語言的動機與目標

raw-image

新語言模式的可能方向

1. 延遲命名語言(Delay-Naming Language)

  • 在語言中刻意延後命名與定義,讓描述保持「開放性」。
  • 例:不是說「一棵樹」,而說「一種綠中夾棕的延伸體,朝向天空分裂的結構」。
  • 意圖:阻止快速分類,鼓勵感知停留與擴展。

2. 模糊意象語言(Fuzzy-Imaging Language)

  • 運用模糊詞、比喻鏈、圖像化詞彙作為主要結構單位。
  • 例:「那像霧又像觸感的顫動...我與它不是看見,而是成為」。
  • 目的:刺激右腦參與與跨感官思維。

3. 非線性語言(Non-linear Language)

  • 語句組成非線性圖像網路,而非語法樹。
  • 可視化、模塊化結構設計,如神經網路般的意義關聯。
  • 例:使用圖形、音高、位置變化來呈現概念。

4. 感官優先語言(Perceptual-First Language)

  • 語言結構仿造感官經驗流程:例如先描述觸感、氣味、運動,再描述對象。
  • 與「視覺先入主導」的傳統語言不同,更接近原初經驗。

5. 共振語言(Resonant Language)

  • 詞彙不是用來區分世界中的事物,而是用來喚起心中共鳴狀態
  • 例:一個詞可以是「與山林風接觸的靜聽狀態」,而不是「風」。

與既有語言的差異(對照分析)

raw-image

潛在成果與挑戰

raw-image


七、語言不再基於「文字」來學習的可能性

(解放語言學習的形式,擴展感知與認知的邊界)

傳統語言的學習以「文字 → 聲音 → 意義」為基本架構,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複製、可記錄,但同時也強烈限制了語言與感知世界的關係,特別是:

  • 將語言綁定於符號化抽象化的對象分類
  • 過度依賴視覺與聲音,忽略其他感官與內在心理活動
  • 形成思考的慣性通道,壓抑原初、多維度的理解與感受力

非文字式語言學習的核心理念

raw-image

可行的非文字語言學習模式

1. 感官模擬語言學習(Sensory Simulation Language)

  • 運用觸覺、視覺、氣味、聲音、動作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
  • 例:學習「流動」的概念,不是記憶單詞,而是讓水在手上流過,再透過音或色與其對應。

2. 動作語言學習(Kinaesthetic Language Learning)

  • 每個語義單元以身體動作或姿態表達
  • 如古老的手語、武術語言、舞蹈語言,但進化為更細膩的語意圖譜。
  • 一種「用身體說話/學習」的模式。

3. 情境共振語言學習(Situational Resonance Language)

  • 不教授詞彙,而是創造情境經驗本身
  • 學習者透過反覆處在相同感覺中,自然內化該語言元素(如自然語境下學母語的方式,但更有意識地優化設計情境)。

4. 內在意象語言學習(Inner Imagery Language)

  • 發展以「想像圖像」為語言元素的學習形式。
  • 利用冥想、夢境導引、意象連結法,訓練大腦「看到語言」,跳過聲音與文字。
  • 可以結合 VR/AR 技術,創造「圖像語言的沉浸式場景」。

語言學習不再依賴書本的實現可能

raw-image

與未來科技融合的潛力

  • 腦機介面語言學習(BCI-Learning):直接用腦波連接圖像/意義場。
  • 感官導向 AI 語言教學系統:引導學習者以非文字互動完成語言習得。
  • 沉浸式語境場域(Immersive Semantic Fields):打造虛擬世界,讓語言變成一種「存在中的體驗」。


八、哲學性總結:語言作為「感知延伸」而非「世界命名」

傳統語言本質上是人類為了控制混沌而建立的符號秩序體系。

但若我們倒轉這一邏輯,讓語言回歸為「延伸感知的工具」,那麼語言將不再是學習的負擔,而成為一種打開世界、觸摸世界的入口。


延伸:詞彙是「變數」,不是「常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宗的筆記
12會員
420內容數
我的學習筆記,用來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所有的筆記會動態更新來完善。 用 AI 補助整理重點。 自我介紹:https://vocus.cc/user/671caefbfd89780001ab8fc3 我是誰?https://vocus.cc/article/682a2b37fd897800011a9234
宗的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5/18
第一反應嗎? 我開始思考 這個開始思考的我是我嗎? 我懷疑某人想透過文字控制我 我剛剛為什麼突然跳到懷疑? 如果某人可以透過文字控制我 我猜想是否存在一種不需要透過物質世界的溝通方式 文字真的是物質世界的東西而已嗎? 為什麼我總是想要解釋 我怎麼又突然跳出這個念頭 我1→我2→我
2025/05/18
第一反應嗎? 我開始思考 這個開始思考的我是我嗎? 我懷疑某人想透過文字控制我 我剛剛為什麼突然跳到懷疑? 如果某人可以透過文字控制我 我猜想是否存在一種不需要透過物質世界的溝通方式 文字真的是物質世界的東西而已嗎? 為什麼我總是想要解釋 我怎麼又突然跳出這個念頭 我1→我2→我
2025/05/17
想像一個村莊裡,大家都知道村裡的水井早已破損,水質變差,喝了常常生病。村民們苦苦盼望有人能修好水井,改善生活。但村裡最有錢的家族,卻不急著動手修理,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私井,不受影響;而那些每天為了乾淨水源奔波的窮苦村民,雖然渴望改變,卻沒有工具、資金,也沒人聽他們的話。 這就是改革動機悖論:有權有錢
Thumbnail
2025/05/17
想像一個村莊裡,大家都知道村裡的水井早已破損,水質變差,喝了常常生病。村民們苦苦盼望有人能修好水井,改善生活。但村裡最有錢的家族,卻不急著動手修理,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私井,不受影響;而那些每天為了乾淨水源奔波的窮苦村民,雖然渴望改變,卻沒有工具、資金,也沒人聽他們的話。 這就是改革動機悖論:有權有錢
Thumbnail
2025/05/17
你有沒有曾經寫過報告,結果被老師說「這段好像是抄的」? 或是你花了好多心力做了一個創意作品,卻被別人照抄貼上還拿去參加比賽? 我們都討厭被抄襲,但其實你想過嗎——抄襲,其實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 只要你曾經學別人怎麼寫作文、照著某人的畫風練習、模仿某個影片風格、改編一首歌的旋律……你就已經「抄」了
Thumbnail
2025/05/17
你有沒有曾經寫過報告,結果被老師說「這段好像是抄的」? 或是你花了好多心力做了一個創意作品,卻被別人照抄貼上還拿去參加比賽? 我們都討厭被抄襲,但其實你想過嗎——抄襲,其實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 只要你曾經學別人怎麼寫作文、照著某人的畫風練習、模仿某個影片風格、改編一首歌的旋律……你就已經「抄」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文字是一種神奇的力量 它可以讓我們在虛擬的世界中流連忘返,也可以讓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找到共鳴和慰藉,透過文字,我們將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心情,讓他人了解到我們的內心感受,同時藉由文創中與他人互動交流也能因此互動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想法。 文字的力量在於它的表達力和傳遞力。 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承載
Thumbnail
文字是一種神奇的力量 它可以讓我們在虛擬的世界中流連忘返,也可以讓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找到共鳴和慰藉,透過文字,我們將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心情,讓他人了解到我們的內心感受,同時藉由文創中與他人互動交流也能因此互動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想法。 文字的力量在於它的表達力和傳遞力。 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承載
Thumbnail
本文探索了視覺的特性,分享如何解讀非語言訊號(微表情)並提供相關小練習,最後提出了突破視覺侷限的方法,以及成為更好的觀察者的實際行動。
Thumbnail
本文探索了視覺的特性,分享如何解讀非語言訊號(微表情)並提供相關小練習,最後提出了突破視覺侷限的方法,以及成為更好的觀察者的實際行動。
Thumbnail
直覺中心是人類圖的覺察中心,訊號最微弱。若無法相信自己的直覺或感到恐懼時,可調配花精使用。
Thumbnail
直覺中心是人類圖的覺察中心,訊號最微弱。若無法相信自己的直覺或感到恐懼時,可調配花精使用。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Thumbnail
光是看到那還沒被理解的、感覺可以被理解的,我就恨不得立馬把那層魔法扯下來
Thumbnail
光是看到那還沒被理解的、感覺可以被理解的,我就恨不得立馬把那層魔法扯下來
Thumbnail
感受是隻心眼 在靜默中逐漸理成文字 從文字的砌壘層層疊疊地展開思維的世界 穿過思維 於是乎解放文字的束縛 文字不再是表意的工具 漸次地活了起來 思維注入感情之後   學庸94.04.21
Thumbnail
感受是隻心眼 在靜默中逐漸理成文字 從文字的砌壘層層疊疊地展開思維的世界 穿過思維 於是乎解放文字的束縛 文字不再是表意的工具 漸次地活了起來 思維注入感情之後   學庸94.04.2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