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從來沒有對人說過。
小時候,我最期待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零用錢,而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在我運動會的時候出現,為我加油、為我鼓掌,知道我在學校過得怎麼樣、看見我得獎的那一刻。這個願望,我放在心裡很多年,但好像從來沒有實現過。
我爸爸是市場裡的屠夫,每天半夜就得起床工作,結束辛勞的一天後,還會去漁港釣魚。為了能多一點跟他相處的時間,我願意半夜跟著他出門,甚至睡在髒亂臭氣的市場裡。
就是在那個環境,我第一次真正看見爸爸工作的樣子:俐落地處理肉品、與客人談笑、被同行誇讚手藝好、做事細心可靠。那種在工作中被尊敬的光芒,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從他身上我學到一件事:「不管做什麼,只要用心,就會被看見。」
這份態度陪我走進職場。在中華電信,我從基層快速晉升為店長,主動爭取成為企業內訓講師,拿下兩屆全國績優店長,也成功培育出兩位績優門市人員。我喜歡帶團隊,喜歡看著夥伴的成長,甚至發現,他們獲獎的那一刻,比我自己拿獎還開心。
我曾以為,這樣的職涯,就是我追求的全部。
直到我成為一位父親。
孩子突如其來的重病,讓我的世界瞬間翻轉!
我第一次面對「工作與家人」之間強烈的衝突,也讓我看見那個從小就渴望父母陪伴的自己,其實從未被真正滿足。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不想讓我的孩子,也經歷一次又一次「爸爸缺席」的遺憾。
我開始思考,如果未來有一天,家人最需要我,而我卻因為工作無法在場,那麼我過去所有的努力與成就,還有什麼意義?
我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我的人生要寫下墓誌銘,我希望上面寫的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在家人最需要的時刻,他沒有缺席。」
我相信,人生的價值不該只用職銜或獎項衡量,而是看我們「陪伴了誰、成就了誰、守護了誰。」
於是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安穩的職場,轉型為一位能夠自由安排時間的自僱者。
重新設計我的工作與生活,為的就是:當家人需要我時,我能出現在他們身邊;當孩子需要擁抱時,我不會缺席。
我依然熱愛工作,也享受帶領夥伴成長的過程。但我更清楚地知道,如果有一天要為我寫下一句話,我希望不是「他是一位優秀的主管」,而是「他沒有缺席家人的關鍵時刻」。
這段旅程並不輕鬆,但我從未後悔。因為我終於開始活出那個更貼近內心渴望的自己。
如果你也站在人生的轉彎處,想重新找回內心的聲音、思考不同的職涯可能,我很願意交流。也許我們能一起走出一條,不再為遺憾讓步,更貼近本心的路。
★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或是持續關注我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