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像著年幼的牛若丸在鞍馬向大天狗學習武藝的過程,其實是有些不忍的。七歲該是在父母身邊任性嬌寵的年紀,卻可能因為家族身份之故,被父親送到鞍馬寺學習。頑皮的他,半夜偷溜出寺,遇到了武藝高強的大天狗。就在因緣巧合下得以拜師學藝,遂成就了一番眾人傳誦的故事,也讓他成了日本戰國末年的英雄。

鞍馬,位於京都的北方,由於位置稍遠,所以許多安排京都旅行的人,通常鮮少將其納入行程規劃中。再則從鞍馬走到貴船,其實就是爬鞍馬山,雖然其高度並不高,但已足夠讓許多人望之卻步。話雖如此,這趟京都行,一則考量不同範疇的體悟,一則還有避暑的需求,所以貴船鞍馬也就成了一個另類規劃。更何況名聞遐邇的戰國時代武士源義經,幼名牛若丸,就是在鞍馬習得武藝,而沿途的魔王之碑、樹根道以及魔王殿,更為這故事平添更多的想像。尤有甚者日本許多的小說、漫畫的場景都選擇在此一區域,想來其必定具備一種引人遐想的元素,這可又讓人好奇不已。
下午的行程是爬山哦!早在搭乘叡山電鐵時,便不斷地預告鞍馬行的挑戰,小朋友依舊一派天真。沿途的山林景象,讓人感受到這兒比起三千院更加深入森林,關於爬山這件事也就更有感覺。電車上遊客雖然稱不上多,可也不能說少,不經猜想著,也許這旅程沒想像中這麼辛苦。然則念頭方起,就被潑了個冷水。電車才一抵達貴船口,幾乎大部分的旅客就都下車了。只剩下寥寥可數的幾個人前往終點,也就是下一站鞍馬站。

何妨,心裡頭試著讓自己釋懷一些,本來就預期這趟旅程遊客必定稀少,更何況颱風才剛過境,天氣尚不穩定,在這樣的情況下爬山,大部分的人該是敬謝不敏吧!一出鞍馬站,那偌大的天狗像,著實惹人注目,腦袋不禁悄悄勾勒著年幼的牛若丸在半夜遇到大天狗的情境。沿途的店鋪不多,但幾乎全都販賣著大天狗的面具,那火紅的長鼻子與帶點肅殺的眼神,著實讓人敬畏不已。這會兒,不禁深深地佩服牛若丸竟然有勇氣跟隨這位師父習藝,要我可能逃之夭夭。

走過仁王門之後,往上看去那幾乎數不盡的階梯開始預告著接續行程的辛苦。然則既來之,則安之,一步一腳印慢慢地往上爬。或是階梯或是陡坡,這山路還算好走,只不過負擔倒也不輕,所幸天候微涼,果真是消暑的好去處。走了約末二十分鐘,幾個大陡坡之後,大夥開始呼吸變得沈重,檢視著手上的地圖,原本預計從鞍馬走到貴船的路程,眼下還不到四分之一。尤其是過了魔王碑之後,不知怎地總隱約覺得這趟路沒想像中好走。擔心地回過頭詢問是否接續後段的行程,抑或者修改計畫原途返回鞍馬,再坐電車到貴船口。沒想到全家一致贊同,挑戰接續的山路。


檢視一下背包中的飲水,方才一段路已經耗費許多,於是決定在多寶塔前的自動販賣機多買點水,因為猜想著往後的山路應該不會再有商店或者販賣機。而爬山,飲水實為關鍵所需。接續走著,那數不盡的階梯依舊在眼前開展著,每一個轉折,同樣的景致重現,從一開始的輕聲嘆息,到後頭已經習以為常,只是眾人的腳步越發沈重了些。就在此時,小亮亮突然提議要跟媽媽換背包。這趟旅行除了大行李箱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背包,除了我身上的背包之外,素雯的背包遠比兩個孩子要沈重許多。小亮亮看著媽媽辛苦的樣子,決定要跟媽媽交換背包。媽媽原本還有些遲疑,就在那一刻,我彷彿在小亮亮身上看見牛若丸堅毅的眼神,想起了牛若丸年紀輕輕不也在此修行鍛鍊。這機緣具足,也許正是為了讓眼前的小男生蛻變與成長吧!




更換背包之後,看著小小的身子背著一個還不算小的背包,兩手放在胸前緊抓著背帶,毫不猶豫地快步往前走著,深怕母親因為心疼而反悔。那是一種感動,更是一種欣慰,看見孩子的長成與懂事。也在那情感的翻騰中,終於抵達了鞍馬寺金堂。從高處下望,果真有站在山頭的精彩,涼風徐徐吹來,讓人一解疲憊。寺務所前的瑞風庭,那極為特殊的樣貌,就是傳說在650萬年前為了拯救人類特地從金星造訪的護法魔王尊降臨之處。
稍事休息之後,一家人繼續踩踏著前行的腳步。可是不一會兒天色瞬間轉為昏暗,才納悶著時間點不太吻合,半開玩笑地說著該不會大天狗現身要來磨練教化我們,或者魔王降臨要來照護我們。沒想到話沒說完,雨滴就落在眉間。這下可好,一早的豔陽讓人錯估天氣,只想說今天的行程很累,為了減輕負擔而只攜帶一把雨傘。心裡知悉這其實犯了爬山的大忌,偷懶果真換來當頭棒喝的教訓。可眼下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雨勢在濃密樹蔭的遮檔下,變成了浪漫的雨絲,讓人對這座山林心懷感激。大天狗與魔王尊的想像又在心頭浮現,雙手合什,在那庇蔭的氛圍中,緩步走著。


原本期待雨勢能夠越來越小,可事與願違。走到遮那王堂時,雨勢轉驟,而且身子也已經半濕。簷下已經有些遊客正在躲雨,我們也跟著坐了下來。稍稍整理一下狼狽的模樣,而後靜默下來,聽雨。饒富趣味的是,滴答滴答的聲響,在眼下的情境中,該是讓人煩躁與不安,可不知怎地,心或許帶著些憂懼,但依然安住。腦子裡不禁想著,這原就是練功之所,看來眼下的考驗還沒結束。翻看著地圖,還有約末五分之二的路程,眼下也只能前行,只盼時間能換得雨勢暫歇。
心念暫歇之後,回顧周遭約末十來個旅人,就外表與口音判斷,除了身旁的兩位歐美人士之外,其餘都是日本人。猜想著這夏季登山的旅程,仍難以獲得短暫過客的青睞。時間緩慢地流淌著,一如細雨在路旁積累而成的水道。走與不走成了兩難,因為對於山路的不熟悉,因為對於天候變化的陌生,少掉的判斷的憑據。腦袋裡反覆斟酌著,看著親愛的家人,躲雨的時間已經將近二十分鐘,直覺上雨勢短期之內難有改變。走吧!即便淋著雨,我們慢慢走吧!


就這樣我們接續了原有的路程,雨勢或大或小,難以判斷究竟是因為樹蔭的濃密所造成的影響還是雨勢本身變化使然。前行一會兒終於來了傳說中的木根道,這兒主要由於地表堅硬以致樹根無法伸展,故形成樹根在地面上蔓生的壯觀景象。當然這兒也是傳說中牛若丸鍛鍊腳力、跳躍訓練的絕佳場所。因為雨勢與地面濕滑之故,我們沒能仿效牛若丸也來個跳躍訓練,可是那遐想也足以讓人回味。

又走了一段路後,我們來到了奧之院魔王殿,這兒祭祀著前述所稱的魔王尊。合什禮敬之後,所面對的就是這段路的最後關卡,極其曲折又泥濘不堪的下山道路。猶記得上山時看見那難以計數的階梯,幾經轉折數量依舊總不免輕聲嘆息。可眼下面對著泥濘濕滑更為原始的下山路,則是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心裡知曉在雨中走這段路,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扭傷腳踝,甚至跌傷。於是乎重新整隊,由我走第一位,小蓁蓁第二個,小亮亮走第三個,素雯殿後。我提醒著每一個人都得看清前一位所踩的地方,並且清楚地告知下一位,哪個路段得要特別小心。一路上看著小蓁蓁每每謹慎地回頭告訴小亮亮要小心腳下濕滑的地面,不禁深深地感動著。

就這樣一步一步安穩地踩踏著,即便雨勢仍未趨緩,仍然提醒自己別要趕路,安全為上。這一段左拐右彎的下山路,一方面也許是對於道路的陌生,另一方面則是從躲雨處重新出發後,超過半個小時的路程,卻僅遇到兩位遊客,其他時間幾乎都沒半個人影,彷彿只有我們待在這座山中,更增添了些許心理上的壓力。是故行走其間不免覺得特別漫長,可是路再長,只要腳步沒有停歇,就有走完的時候,當看見柏油馬路時,不禁歡呼起來。我們終於走完了這段路,這段從鞍馬到貴船口的山路。也許這不過是一段普通的健行山路,可是因為陌生、因為天候遂有了很不一樣的經歷。

看著眼前倆姊弟的身影,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那背著大背包的身子,以及不斷回望提醒的認真。這段路,兩人彷彿被牛若丸所感召,褪去了稚嫩,學習著承擔。這是成長必經的歷程,可出乎意料之外地,這竟會在眼前上演。雖然在等站牌的過程中,兩人童心再起,玩起了踩腳,那又何妨。他們原就是孩子啊!
搭乘公車到貴船口的電鐵站,迎面駛來正要前往鞍馬的電車,回想著兩個多小時的經歷,不禁深深地感激著。這段路或許辛苦,可是辛苦原就是成長與蛻變所需的代價,一如牛若丸蛻變成原義經。我不知道多年之後,孩子們是否還會記得這一段雨中山行的種種體驗,我只知道,這一段路不僅讓孩子們長成,也讓一家人的心緊緊地聚在一起。

鞍馬山,從古至今成就了許多的故事,而如今又多了一筆,同樣關於孩童,關於心的相繫與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