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帶班上孩子一起做 " 超慢跑 "的探究與實作
想說都做了! 乾脆整理出心得影片了!
這個 podcast 討論了超慢跑的各個面向,包括它的定義、如何判斷適合的強度(用心率、說話測試、自覺用力程度 RPE),以及時間和頻率的建議。內容也涵蓋了正確的跑步姿勢,強調上半身挺直、前腳掌落地、小步快頻,並介紹了如何透過節拍器 App 找到個人最佳步頻。
此外,還提到了超慢跑的好處,例如提升心肺功能、燃燒脂肪、穩定血糖、舒緩壓力等,並分享了保持運動樂趣的方法,像是更換跑步路線、聽音樂、找伴、設定小目標等。
最後,總結超慢跑的重點在於低強度、正確姿勢和持續性,鼓勵聽眾專注於身體的感受,享受與身體合作的過程。
重點心得 :
超慢跑的核心概念是以非常低的強度進行長時間的跑步,重點在於培養基礎有氧能力和燃燒脂肪,而非速度。
判斷超慢跑強度是否合適的關鍵方法是,跑步時能夠輕鬆地與人交談而不喘不過氣。
自覺用力程度(RPE)有時比心率更能準確反映身體的疲勞程度,因為心率容易受到咖啡因或睡眠不足等因素的影響。
超慢跑的姿勢要點包括:上半身保持挺直,想像頭頂有條線往上拉,並盡量用前腳掌或腳掌中間先落地,避免腳跟大力撞擊地面。
書籍《天生就會跑》的觀點認為,過度保護的跑鞋可能會削弱腳部的力量,並導致用腳跟著地的習慣,反而增加衝擊力。
透過節拍器 App,以 10 分鐘為單位,測試不同步頻下的心率變化和自覺用力程度,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黃金步頻。
即使每次只跑 20 分鐘的超慢跑,也能對燃燒脂肪和降低三高有所幫助。
超慢跑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並由於長時間處於低強度有氧區間,身體會傾向燃燒脂肪作為能量來源。
超慢跑的效果來自時間的累積和強度的穩定,速度並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傾聽身體的聲音並享受過程。
跑步不該是對抗身體,而是要與身體合作。
podcast 整合參考資訊 :
https://vocus.cc/article/67b8a4fafd8978000199ca66
https://vocus.cc/article/67fbcba0fd89780001223e6d
https://vocus.cc/article/675508f6fd8978000178a237
https://vocus.cc/article/682ca3c2fd89780001473197
https://vocus.cc/article/68005d12fd89780001d52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