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交通不是口號,是設計】韓國做到了,台灣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在韓國自駕的朋友,應該都會有一個共同感受——開車變得沒那麼焦躁了。在韓國的住宅區,速限清楚劃設為30公里,並在每段約300公尺的路段設有明顯的減速提醒。你甚至不用靠導航或Google Map去看限速,因為路面不斷在提醒你:這裡是給人生活的地方,不是給你飆車的場地。

最厲害的,是他們不光用「數字」來告訴你要減速。每一個紅色減速標示都是震盪標線,也就是你開快了,車子會開始晃動、發出聲響。車輛與駕駛人被迫「身體記住」減速的感覺。

更用心的是路口設計。只要是速限30的區域,路口的地面就會被漆上大面積的紅色油漆,號誌燈桿則是醒目的黃色——不用猜,從視覺到觸覺,都讓你清楚知道:這裡有行人,這裡要慢。

甚至在郊區,行人道依然寬敞清晰,不會像台灣一樣一離開市區就「只能靠邊走」甚至「走在水溝蓋上」——這種細節,就是基本的人本思維。


不是因為韓國人特別有禮貌,是制度讓你變得守規矩

當你在一個有邏輯、合理設計的限速與交通環境中開久了,駕駛人會內建一種穩定感。你會開始主動控制速度,在沒有監視器、沒有警察的地方也會自然地減速。

你開起來不焦躁,心情穩定,行車不會累,不會有那種「每秒都要防撞」的壓力。這就是制度讓人守規矩,不是靠罰單,是靠「你願意也容易」守規矩。

回頭看台灣,則是什麼?速限隨便訂、標線亂畫、路窄還停車、人行道被當停車場、沒有緩衝區、也沒有提醒機制。然後一堆監視器、一堆罰單,罰的不是壞人,而是連規則都搞不清楚的市民。

你在台灣一上路,就像走進戰場。大家都怕死,所以搶快、搶道、按喇叭。不是因為我們壞,而是這個交通制度本身壞透了。


所謂「人本交通」就是這樣:合理提醒,而非陷阱設計

在韓國,就算你一天開過30次減速帶、20個限速30路段,你也不會煩躁。因為它們真的「有必要」,真的「有邏輯」,而不是像台灣那樣莫名其妙一堆限速、沒有警示、只為抓你違規賺罰金。

所謂人本交通,不是設幾個斑馬線就算數,不是喊口號,也不是年年發文關心行人死傷數字。而是從道路規劃的源頭就把「人」放在設計中心,從標線、視覺、路寬、緩衝空間,到速限與路權分配,讓人可以安心走路、開車可以自然慢下來,不再是你死我活的賽道邏輯。


台灣,還有什麼藉口?

台灣交通不是沒有救,是你們不願意學。不願意承認錯誤規劃、不願意花預算重劃設計、不願意踩駕駛的特權、不願意正視行人的存在。但只要一天不改,我們就還要用「生命」換「過馬路的自由」。

人走在地上,不該像在求生。我們不是問得太多,是你們做得太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連序
0會員
12內容數
你好,我是一個對城市充滿期待、也對現況充滿不耐的人。 我寫的不是冷冰冰的理論,而是你我每天走在街頭踩到的坑、看不見的結構問題,以及那些理應屬於我們的權利,卻一再被犧牲給汽車、體制、與冷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存在著行人道、騎樓利用和無障礙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考驗,更是我們社會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應該為他人、為家人、為整個家庭多考慮一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便利,還要顧及他人的需求。開慢一點,給予他人讓步的空間,不僅是交通上的禮讓,更是一種社會共融的表現。
Thumbnail
近期在機場,越來越常看到有人騎「電動行李箱車」,現在台灣也買的到,我們實際測試,速度最快可達時速13公里,不過價格要價近2萬元,但這種車可以騎上馬路嗎?據了解,這一種行李箱車,屬於個人行動器具,因此騎上道路,是依照各縣市自行規定,但大多縣市都不開放騎上馬路.騎樓等場域,只能在封閉空間,而且最大行
Thumbnail
近期在機場,越來越常看到有人騎「電動行李箱車」,現在台灣也買的到,我們實際測試,速度最快可達時速13公里,不過價格要價近2萬元,但這種車可以騎上馬路嗎?據了解,這一種行李箱車,屬於個人行動器具,因此騎上道路,是依照各縣市自行規定,但大多縣市都不開放騎上馬路.騎樓等場域,只能在封閉空間,而且最大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提示:時間固定,距離比=速率比
Thumbnail
提示:時間固定,距離比=速率比
Thumbnail
道路可以無限量「加法」嗎?
Thumbnail
道路可以無限量「加法」嗎?
Thumbnail
今天是勞動節休假,你去了哪裡走一走呢?韓國的勞動節也跟臺灣一樣是休假的唷!當你在臺灣街上遇到韓國觀光客迷路了,可以提供幫助並告訴他們正確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使用韓文助詞和時間用法來引導韓國觀光客到臺北捷運站的方式。
Thumbnail
今天是勞動節休假,你去了哪裡走一走呢?韓國的勞動節也跟臺灣一樣是休假的唷!當你在臺灣街上遇到韓國觀光客迷路了,可以提供幫助並告訴他們正確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使用韓文助詞和時間用法來引導韓國觀光客到臺北捷運站的方式。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令人意外地,從嘉義居然可以搭區間快到台東,時間又快、價錢又便宜,就是做到屁股有點酸。但是相對自強等快車,看+拍窗外美景的時間絕對足夠,能夠為自己放假的心情預先做個鋪墊。
Thumbnail
令人意外地,從嘉義居然可以搭區間快到台東,時間又快、價錢又便宜,就是做到屁股有點酸。但是相對自強等快車,看+拍窗外美景的時間絕對足夠,能夠為自己放假的心情預先做個鋪墊。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