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醫理論的脾臟
在西方醫學中,脾臟屬於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主要由淋巴組織組成,具有免疫、濾血、儲血和造血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脾臟常常因會外傷,而進行手術切除,儘管切除不會有立即的危害,但往往會導致免疫功能的明顯下降。
在中醫理論中,脾臟主運化,具有升清與降濁的功能,當人體進食時,脾臟會將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水穀精微中的水液會由脾上輸於肺,經肺的宣發肅降送達全身;而另一部分的水液則會下達於腎及膀胱,化為尿液排出體外。另外,脾臟也有控制血液在經脈中運行的功能。
脾臟功能不好者,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四肢無力、全身浮腫、口腔問題等症狀。脾臟功能不好者,如果經中醫的調理後,往往會出現如腸胃痛、出冷汗、臉色發白等症狀,這也是修練土之呼吸法後,可能出現的身體反應。
第二節 仰姿土之呼吸法
先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平躺,並執行上文提及的準備動作(參考第一、二章),準備完畢後,先提肛並吸氣至下丹田,接著肩膀下沉並繃緊腰腹部一圈的肌肉,隨後閉氣並收縮喉嚨,此時身體應該會微微前彎,以此為預備姿態,再次提肛進行二次加壓,身體會再前彎些許,然後放鬆並回到預備姿態,接著重複以上動作,如同進行仰臥起坐一樣(與中丹田呼吸法一樣,壓力愈強,氣感愈強,但也愈容易出現頭暈,所以應先從一半開始,並慢慢增加最大),期間不換氣,直到閉不住氣或者無法再加壓,便可以把氣吐掉,靜待片刻便可收功。
第三節 坐姿土之呼吸法
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坐下,並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二章),準備完畢後,先提肛並吸氣至下丹田,接著肩膀下沉並繃緊腰腹部一圈的肌肉,隨後閉氣並收縮喉嚨,此時身體應該會微微前彎,以此為預備姿態,再次提肛進行二次加壓,身體會再前彎些許,然後回到預備姿態,重複以上動作,期間不換氣,直到閉不住氣或者無法再加壓,便可以把氣吐掉,靜待片刻便可收功。
第四節 站姿土之呼吸法
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站好,並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及二章),雙腳站距與肩同寬,身體挺直,雙手放在大腿兩側,眼睛看向前方,準備完畢後,先提肛並吸氣至下丹田,接著肩膀下沉並繃緊腰腹部一圈的肌肉,隨後閉氣並收縮喉嚨,此時身體應該會微微前彎,雙臂像盾牌般架在軀幹兩側,雙手放在雙肩前方並握固,以此為預備姿態,其中一手敲打下丹田的位置,敲打震動應上到頭頂,下到腳底(敲打的力應逐漸增大),重複以上動作,期間不換氣,直到閉不住氣或者無法再承受敲撃,便可以把氣吐掉,靜待片刻便可收功。如果敲打的強度太高,可改換拍撃,也可改敲撃兩邊側腰或後腰(敲打的力應逐漸增大)。
第五節 小結
土之呼吸法本質上與中丹田呼吸法類似,但不同的是,中丹田氣聚在胸腔,而土之呼吸法則是聚在腹腔(下丹田),透過延長閉氣時間,藉此強化脾臟功能。然而,如果中丹田呼吸法修練有成的話,仰式土之呼吸法對脾臟的刺激可能會不足,但此式的主要重點,實為熟悉土之呼吸法的呼吸方式,因此應按表操課,把本式練至小成,為後面進階時打好基礎。
而坐姿不同於仰姿土之呼吸法,仰姿由於背部是平貼地面,所以在吸氣時,由於身體沒辦法移動,導致腹腔的擴張受到限制,但坐姿卻沒有這個問題,所以坐姿可以引更多的真氣入體,令腹腔的氣壓更強,對脾臟的刺激也更強。
至於站姿土之呼吸法,其實是以站姿中丹田呼吸法為基礎,加入了敲撃的動作,由於人體面對撞擊時,會有閉氣並繃緊身體的自然反應,所以此式則利用這個反應,去加強腹腔的氣壓(類似拍打籃球),令脾臟的刺激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