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為何不參與「星際之門 Stargate」計畫,以及他是否會因此「敗北」,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來分析:
一、馬斯克為何不參與 Stargate 計畫?
1. 理念衝突與個人恩怨
- 馬斯克曾是 OpenAI 的早期支持者與創辦人之一,但在2018年離開 OpenAI,原因據傳包括理念不合與權力分配問題。
- 馬斯克批評 OpenAI 已不再是非營利組織,而是轉向微軟與矽谷巨頭控制的商業實體。
- 他近期在 X(原 Twitter)發文表示:「他們沒有這筆錢」,暗指 Stargate 的 5000 億美元只是宣傳手法。
2. 已有競爭性部署
- 馬斯克在 AI 領域並未缺席。他創立了 xAI 公司,目標是打造與 GPT-4/5 等級競爭的 AGI 模型,並推出了 Grok 系列聊天機器人。
- xAI 背後的算力將來自他自家的 Tesla 超級電腦 Dojo、NVIDIA GPU,以及與 Oracle、X(Twitter)整合的大數據。
- 他在建設自己的超級資料中心,不需要加入 Stargate 這個聯盟。
3. 反壟斷與科技霸權疑慮
- 馬斯克一貫主張對科技集中勢力保持警惕,尤其是對 Google、微軟這類「AI 華爾街聯盟」的壟斷行為。
- Stargate 計畫是由 OpenAI + Microsoft + Oracle + SoftBank 主導,馬斯克若加入,等同於「站隊」,可能損及他自由對抗體制的形象。
二、馬斯克會敗嗎?
馬斯克的優勢:
- 跨界整合能力強
他擁有 Tesla(車用 AI)、SpaceX(太空資料)、X(社群數據)、Neuralink(神經資料),這些都能餵養 xAI 模型,資料多元程度全球少有。 - 品牌力與追隨者效應
馬斯克的聲量與科技領袖地位,使他即使單打獨鬥,也不至於邊緣化。 - 強算力投入
他近期向 NVIDIA 下單 10 萬顆 H100 GPU,也在打造獨立超算,並已向外募得數十億美元。
可能的風險與挑戰:
- Stargate 若真的如計畫所言成為全球最大 AI 超算聯盟,馬斯克將面臨算力被壓制的挑戰。
- 他缺乏微軟 Azure 那樣的公有雲生態,可能在 B2B 市場競爭中劣勢。
- 政府資源與外交支持方面,他的角色較為獨立,可能爭取不到像 Stargate 那樣的大規模國際合作。
三、結語:競爭與平行共存的未來?
目前看來,馬斯克選擇自建「另一道星際之門」,而不是加入現有 Stargate 聯盟。他更像是在構築反體制的開源派 AI 智慧體系,與微軟-OpenAI 體系競爭。
敗不敗不是重點,重點是誰能提供「更可信賴、更通用」的人工智慧系統。未來世界可能會是「雙 AI 陣營並行競爭」的局面,就像 iOS vs Android、SpaceX vs NASA 民間 vs 官方,兩邊都有其生存空間。馬斯克會輸嗎?也許不是輸,而是走另一條更難、但也可能更自由的路。
一、馬斯克 vs Stargate 聯盟:錢在哪裡?
項目馬斯克體系(xAI)Stargate 聯盟(OpenAI + 微軟 + 甲骨文 + 軟銀)
可動員資金
據估逾 100~150 億美元(含 Tesla 賣股與募資)
宣稱 5,000 億美元 投資(實際已到位可能僅數百億)
現金來源
Tesla 股票、SpaceX 私募、xAI 融資(已募60億)
微軟 Azure、甲骨文雲、軟銀 Vision Fund 等巨額資金
資金彈性
可快速調度私募、賣股,不受太多董事會制肘
多為聯盟合作,需協調商業合約與政府政策
結論:馬斯克的資金雖未達對方宣稱的等級,但**「高度靈活」且「決策集中」**,可快速砸錢搶先部署。
二、馬斯克控制的戰略資源
- 資料優勢:
- Tesla:每日數十億公里的自駕數據
- Twitter/X:全球社群互動語言資料
- Starlink + SpaceX:太空數據與衛星通訊網
- Neuralink:未來人腦介面資料潛力
- 算力佈局:
- 自建超級電腦(Dojo)、向 NVIDIA 下單10萬顆 H100 GPU
- 傳出準備在德州蓋超算中心對抗微軟的Azure
- 技術控制力:
- 馬斯克在 AI 領域具備跨模組整合力,如自駕、語言模型、機器人(Tesla Optimus)
三、星際之門陣營的優勢與限制
- 優勢:
- 雲端支援:微軟 Azure、Oracle 雲端強力撐場
- 資金動員:規模龐大,能投資於地緣性資料中心
- 政府合作:與美國及中東國家建立深厚連結(如 Stargate UAE)
- 限制:
- 資金分散、決策慢:涉及多家大企業,資金調度不如馬斯克靈活
- 競合關係潛藏矛盾:如微軟與甲骨文、OpenAI 與 Inflection 等的權力競爭
四、馬斯克的「錢」不只是金錢,是整合力
馬斯克的真正資本是:
- 話語權:他一句話能讓市場震動,xAI 的任何發表都能登上全球頭條
- 品牌信仰:擁有一群信仰他的開發者與投資人,像 Steve Jobs + Tony Stark 的綜合體
- 極限執行力:他能在短時間內推動從 GPU 採購到雲端建設的完整供應鏈,這是傳統聯盟式企業難以比擬的速度
五、未來趨勢預測
- 短期(2025~2026)
Stargate 陣營會有絕對的算力與資料中心優勢。 - 中期(2027~2028)
馬斯克若完成 xAI 整合 Tesla + X + Neuralink 的資料鏈,有機會在模型表現上超越 GPT 系列。 - 長期(2030之後)
量子 AI、腦機整合、火星計畫等未來技術領域,馬斯克可能成為唯一領先者,而 Stargate 聯盟還停留在地球級 AI。
結語
馬斯克有沒有這麼多「錢」來對抗 Stargate?答案是:就現金來說,不如;但就能量與執行力來說,他可能更勝一籌。
Stargate 是金錢堆疊的科技堡壘,而馬斯克是「單人領袖式的 AI 革命火種」。
未來不是單純誰錢多,而是誰能引燃「通用人工智慧(AGI)」這顆真正的星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