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裡的智慧|秦借道於周以伐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故事情節(白話)

秦國想借東周的路去攻打韓國。東周國王很為難:不借,怕得罪強大的秦國;借了,又怕惹怒韓國。

這時,有位叫史黡的智者出主意:

「你可以派人告訴韓國:秦國敢借道打你,是因為信任東周。你們不如送點土地給我們,讓秦國開始懷疑我們和你們勾結,就會猶豫要不要借道。另外,我們再去找楚國談合作,假裝我們和楚國變得親近,讓秦國更忌憚。這樣一來,韓國可以避免被打,我們也能獲得一些利益。」

接著,他又說:「你再對秦國說,是韓國硬要送地給我們,我們也不敢不收。這樣,我們不但不會得罪秦國,還能拿到韓國的好處!」


🏯 歷史背景(淺談)

這事發生在秦武王時期,當時秦國已是戰國中最強的國家之一,韓國則是比較弱小的,東周更是個小小的諸侯國。秦國雖然強,但還沒強到能隨便消滅其他國家,所以常常用「一點一點吃掉對手」的策略。這種手法讓六國經常被逼得只能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辦法,長期下來國力被削弱了還不自知。


🎯 智謀分析(簡析)

史黡的身分有爭議,但無論他是替誰出主意,這計謀都非常高明:

  • 若他是幫韓國,這招讓韓國少受傷害,代價只是一點土地。
  • 若他是幫東周,那就更厲害了:讓東周左右逢源,不得罪任何一方,還撿了好處。

這個計謀最厲害的是,它同時利用了三國之間的心理與勢力差距

  • 秦國很強,但還怕東方六國聯手;
  • 韓國怕被打,只能讓出一點土地;
  • 東周最弱,但卻能藉機獲利。

這正是古人智慧的展現:在強弱懸殊中找到平衡,巧妙應對。


🎯 智謀精髓

📌 多方布局 → 操控秦韓關係

📌 巧妙說辭 → 規避責任、順利收利

📌 裝可憐 → 東周明明最弱卻反而得利

📌 借力使力 → 利用韓楚對秦的忌憚來保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明燈的沙龍
12會員
58內容數
我是一個想從公家機關辭退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