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媒體是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假新聞多嗎?

假訊息的流竄,大家時常耳聞。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 和 台大新聞研究所,2022年假訊息年度調查,指出台灣有超過9成受訪民眾認為假訊息猖獗。
他們的Podcast新聞真.假掰 第24集,專訪當時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討論大家對媒體給的消息的不信任。

2018年,消息查核網站----麥擱騙《MyGoPen》的創辦人Charles受訪時,
曾表示MyGoPen 每日能收到至少三百則訊息
只他一個人回復這些疑惑,就需要個6小時。

raw-image



聽起來挺可怕的

對於媒體訊息,我們要怎麼好好的識別,好好的讀取呢 ?




可以暫且把這個念頭留在心上,我們反過來談談:

是什麼,讓我們相信?

認真來看其實很深奧,這邊只跟大家分享我的個人感受,
做了一個小小的觀察整理,能讓人相信,有四個元素:

信賴的來源、敘述完整無破綻、自身不太熟悉的領域、小事。

怎麼說呢?

左手邊是5個消息(影片或文章),右邊是整理出來的4原因解析,有關聯的連線在一起

左手邊是5個消息(影片或文章),右邊是整理出來的4原因解析,有關聯的連線在一起

信賴的來源:
較高的公信力、專業度,或對自己而言真的很可信

政府機關新聞稿、電視新聞(尤其是公視)、一些自己長年接觸(甚至當了多年志工)的公益團體的發文、自己追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大學教授、自己的牙醫...這些都有較高的公信力、專業度,或對自己而言真的很可信

國小學數學,數學老師說a2+b2=c2,大家都點點頭,努力記下來,
很少有人會去質疑。

自己的家人、朋友,我們也不容易懷疑他們講的話、提到的消息,
不設防,正常人都這樣,不然太累了,親友就是放鬆待在一起閒聊啊。


敘述完整無破綻:
有頭有尾,有中間。數據和知名人士或組織的加持,增加我們對消息的信任感。

可信的專業人士言論,加上有數據甚至圖片佐證,可以稍稍判斷,但
也要小心,魔鬼藏在細節裡,最高級的謊言...

大家都會接...九成都是真的,對吧?

通常這樣的文章可信度也較高,我就比較放心相信啦!
如果寫成學術論文這樣嚴謹,咦...在說什麼XD 這種文章有人看嗎

自身不太熟悉的領域:
不清楚說對說錯,我不知道啊~~~~

如題,文章或消息陳述的內容,本身不太熟悉,腦袋和時間
都花在初步理解一些專有名詞和基本型態上,沒有力氣給細節的檢查了

這時候,就超開心有google幫助,甚至現在有AI搜尋引擎

寫這篇文章就有使用perplexity,解答台灣假新聞多不多這回事,
推薦使用電腦版,可以隨意將文字選取起來,檢查來源。

小事,不會有人為此撒謊吧:
無傷大雅,不關乎我和親友的事,這也可以很快查證啊

raw-image


不用想太多啊,既然寫出來了,
那應該有這麼回事。
不太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是真是假重要嗎?
選擇了無腦相信^m^

或是,真是一戳就破的消息或影像,大家可有看過拿著AK47的賈伯斯 ?
甭懷疑,就是AI製造的,本來舉著手機。



整理流程&感想


整理流程
記錄下自己最近接收的媒體訊息,第一個反應是相信?還是不相信?
並記錄原因:

發現別人說什麼,我都很容易相信...從中整理出「信賴的來源、敘述完整無破綻、自身不太熟悉的領域、小事」這四點

發現別人說什麼,我都很容易相信...從中整理出「信賴的來源、敘述完整無破綻、自身不太熟悉的領域、小事」這四點

相應問題我有放在一個表單裡 可以按這裡看看,在第二頁
之後製作心智圖,將例子列出,提取元素,放進大圓圈並做連線。
是上面那張圖。

感想...我怎麼一篇文章寫這麼久...嗚,好了得睡覺去。

延伸探索&參考資料

媒體識讀的英文為「Media Literacy」
Podcast新聞真.假掰 第24集
自我覺察小練習表單本文作者自製,匿名不會流信箱資訊,有小練習介紹,有興趣可以自己試試

2022年假訊息年度調查,指出台灣有超過9成受訪民眾認為假訊息猖獗 ← 這邊附上新聞連結
關於麥擱騙《MyGoPen》的創辦人Charles的專訪,可見於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圖片來源1.<a 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think" title="think icons">Think icons created by Freepik - Flaticon</a>
2.簡報事務所_Neo版主 有在和人介紹ai應用和職場生活,當然還有簡報的講師,他在社群裡提到這是ai改變姿勢的特殊用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困惑中人的文字癒
0會員
10內容數
期待透過書寫和分享,為原地轉圈的我,重拾對世界美好的感受。 大家可以隨意談話,幫助困惑中人破解迷障,或許也在其中治癒自己,一起找出平凡生活的美妙。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