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窗邊,看著陽光灑在地板上,我試著提醒自己:「放鬆一點吧,沒事的,可以休息了。」
但身體像被緊繃的弦拉住了,每一根神經都僵硬得無法鬆懈。腦袋明明知道「該休息了」,但心裡卻像有一道防線,不允許自己停下來。這樣的感覺,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年累月,一直以來的習慣。
我已經記不得,上一次真正放鬆是什麼時候了。不是表面上的出門散步、喝杯咖啡,而是那種,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安心」的狀態。
說不上為什麼,就是一直覺得自己不能停下。也許是因為太早就習慣扛責任,也許是因為身邊總有人需要我,所以我總是告訴自己:「沒事,我可以的。」
工作上,要專業、要負責;家庭裡,要體貼、要堅強;連生病的時候,我都習慣跟別人報喜不報憂,怕他們擔心,更怕他們失望。
這樣的自己,看起來好像很能幹,很堅毅,但只有我知道,代價是什麼。
我常常在夜裡醒來,眼淚不知道為什麼就掉下來;常常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感覺心很累,但又說不出來哪裡累。
像是一個一直上緊發條的時鐘,運轉得很完美,卻隨時可能崩壞。
我不是不想休息,我真的很想休息。我也會羨慕那些可以毫無愧疚地說「我今天什麼都不想做」的人。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躺下來,閉上眼睛,不用想、不用撐、不用擔心。
但我做不到。
因為一旦我鬆懈了,就會擔心會不會有事情沒處理好;一旦我說出「我好累」這句話,心裡就會浮現「你不能這樣,你要堅強」的聲音。
這種自我催眠、自我逼迫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想改,也很難。
最諷刺的是,當別人來向我傾訴,他們的疲累、無助、低潮,我總是第一個拍拍他們的肩膀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要太勉強自己。」
我真心相信這句話,也希望他們好好照顧自己。只是,那份寬容和體貼,從來沒用在我自己身上。
堅強太久,真的會忘了怎麼放鬆。
就像一直提著重物走路的人,即使東西放下了,雙手還是習慣維持緊握的姿勢。
直到有一天,我真的病倒了,身體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我:「你該停下來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有些傷,不是休息一天就能好,而是那些年累積下來的「逞強」和「壓抑」,終究會在某個時候,用痛的方式討回來。
我開始學習放手,不是一次到位,而是一點一滴地練習。
我學會在累的時候,不再勉強自己加班,而是先問自己:「這件事現在非做不可嗎?」
我學會在情緒低落時,不再假裝一切都好,而是說出口:「今天真的不太行。」我學會在朋友問候時,不再總是回「我很好」,而是誠實地說:「其實最近有點辛苦。」
這些改變很小,但對我來說,是種重新學會呼吸的開始。
原來,**示弱不是丟臉,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連結**,當我願意讓別人看見我脆弱的一面,也讓自己有機會被愛、被接住。
漸漸地,我也開始找到自己療癒的方式。
有時是靜靜坐在窗邊,泡杯熱茶,什麼都不做;
有時是走進公園,看著陽光灑在樹葉上,任風吹過臉龐;有時是寫下心裡的話,不為了誰,只為了讓自己輕一點。
這些片刻雖然短暫,但都在慢慢修補那個曾經太堅強、太用力生活的我。
我開始接受,自己也是需要照顧的。
我開始相信,世界不會因為我停下來就崩塌,反而,我好起來了,才有更多力氣去愛、去承擔。
親愛的妳,若妳也像我一樣,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總是習慣撐著,習慣逞強,
我想告訴妳——妳已經很努力了,真的可以休息一下了。
試著放過自己一點點,不用馬上變得鬆弛自在,只要從一個深呼吸開始就好。
給自己一個機會,放下「一定要堅強」的執念。
妳會發現,那些真正愛妳的人,不會因為妳的脆弱而離開,反而會更懂得妳的珍貴。
放鬆,不是逃避,而是準備更好地出發。
學會休息,是為了不讓自己的靈魂在奔跑中迷失。
願我們都能在忙碌、堅強的日子裡,找到一個讓自己真正安靜下來的角落。
哪怕只是坐在窗邊,靜靜地望著遠方,也是一種溫柔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