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醫院進入基層後,基本上沒什麼適應問題。很多時候來診所的患者不知道我是風濕免疫專科醫師(一部分可能也是我們這些特殊科別醫師比較少離開醫院去到基層),但處理的疾病大多圍繞在損傷與疼痛,比起動輒肺部侵犯、腎臟侵犯、神經系統侵犯、全身骨骼關節肌肉變化的風濕免疫科而言,算是令人少了些膽戰心驚。
而處理疼痛這件事,重點在好好聽、用心看、做些理學測試、必要的時候使用影像學檢查,施用在醫院就已經常常在打的導引注射技巧,使用大家都聽得懂的方式設計符合對象的運動訓練,最後也許搭配一些適合的靜脈營養點滴治療;相比在醫院什麼都要做,什麼都要追蹤,山上海邊都要跑,作為內科系罕見疾病診斷科,還要不斷行走在新知與臨床實操之間,嘗試解決大家看不懂的病...相較起來在基層要解決的事情實在是少了。
但身為特殊科別,還是會在診間辨識或是處理些「自家的病」,畢竟風濕免疫科跟疼痛相關的機轉太多了,從免疫本病造成的各種軟組織發炎、細胞激素引發的中樞性疼痛、到長期使用藥物相關的骨鬆、骨折疼痛、營養匱乏;最後,隨著藥物進展,很多免疫疾病患者都能維持與未患病者相同的體能狀態與活動度,那麼挫傷、扭傷、拉傷、骨折這類急性損傷也都會出現在免疫疾病患者身上。
此時一個在醫院時不認為有那麼重要的臨床疑問,逐漸凝聚在我心中,我嘗試簡略的搜尋了網路上的衛教文章、廠商的說明、近年比較大型的研究結果,然後我知道,這個疑問需要被解答了。這個臨床問題就是:「免疫疾病的患者,能夠使用增生療法嗎?」
在醫院的時候,我們學習到的知識通常告訴我們「不行」。但細究這個「不行」的族群,說的是「免疫疾病造成的發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手腕關節、僵直性脊椎炎 (這個病其實應該被稱作血清陰性關節病) 的肌腱病、紅斑狼瘡的關節肌肉痛、修格蘭氏症的廣泛中樞性疼痛,這種疼痛是因為免疫本病的影響,疾病造成身體的各種狀態失衡,處理疼痛不會改變免疫平衡,治療應該要把免疫系統調控回正常、局部的發炎則是注射類固醇先行壓制,若是使用召喚免疫系統前來的增生療法,召喚來更多不平衡的免疫細胞,這把火只會越來越大--這在「以機轉為基礎的推理」上都是非常的合理,
但是,免疫疾病患者的疼痛,只能是免疫本病所造成的嗎?當然不是。若是發生在免疫疾病患者身上的急性挫傷、韌帶肌腱扭拉傷、肌肉撕裂傷、骨折、神經壓迫等等,這些在一般族群身上會被評估可以使用增生療法的狀態下,免疫疾病患者族群,還是真的不能使用增生療法嗎?
經過廣泛閱讀後,因為這不是一個能夠做大規模試驗驗證的臨床問題,且回答「不能」遠比回答「什麼狀態下可以,應該先評估什麼問題,做完應該要注意什麼問題」來的容易得多,我決定花點時間在此依據「以機轉為基礎的推理」下進行討論,先從不同組織損害後修復的機轉開始,逐步進入到內生物質、外來物質如何促進修復過程;外來物質包含藥物如何干擾修復過程,被認識為中性的部分侵入性處置療法,最後加入一些疾病個論,與我個人的看法。
以上應該會使用好幾篇文章的篇幅,來嘗試討論這一個有意思的臨床問題,若是對這議題有興趣,而對推導過程無條件信賴我的,那麼我的結論先總結於下:「要先確認此疼痛沒有免疫本病介入、評估疾病的特殊性、正在使用藥物的類型、再謹慎的選用適合的促修復因子 (在此先說,不會是高濃度葡萄糖)。」
最後,大眾所認知的「完美修復」,意即「回到組織受損前的正常功能」,這是一個「機率事件」。這個機率大致上從受傷當下即被決定在一個範圍內,決定機率大小的包含了創傷機轉、創傷當下狀態、年齡、自我修復能力、共病、體能與營養狀態,然後才是介入治療與後續訓練方式。也有些損傷太過嚴重或者血液供應太少、活動度太高的部位,其完美修復的機率是「0」,治療的目標在於減痛、訓練穩定性、構築日後損傷較小的代償方式。
上面所敘述關於「修復的機率」,是我在這幾個月處理損傷與疼痛問題時,發現到醫師與患者之間認知差異最大的點。無論是固定、止痛、復健、補充修復相關營養素、使用各式的增生治療,這都是在「增加修復的機率」,而不是「打了會好,不打不會好」。
我也很常跟面前求診的年輕人說:「你這種狀況不需要打針吃藥,前兩週固定、減少負重,不痛之後開始伸展跟緩慢增加運動訓練即可」。這是因為其年齡、受損機轉、創傷狀態讓他的修復機率極高,不需要額外增加什麼促修復因子,只要營造好的環境等待即可。注意「休息的時間」也是一種治療,若已經是組織勞損卻無法停止持續破壞,這本質上跟反覆慢性發炎的免疫疾病沒什麼不同,需要的是強制休息跟營養補充,在選用適合的修復因子療法之前,必須要保證施打完後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避免浪費,增生療法很貴的)。
作為系列文章的開頭,當然念想要來的宏大一點。至於何時能夠完成這整個架構...大家就隨意吧,如果發現這系列文都沒什麼在動,去臉書粉專提醒一下也行,我有看到的話會稍微挪個兩下的。

圖片引用自Häggström,Mikael(2014)大致描述了複雜的軟組織修復過程,日後我們討論各個因子對修復的影響時,會再度嘗試把一些內生外來物質放入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