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6 篇:《從防守反擊到全面壓制:現代戰爭的攻防邏輯》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打仗不是你來我擋,而是誰能先「看穿」、「干擾」再「控制」對手的下一步。


⚔️ 攻與防的界線,在現代戰場上已經模糊了

在古代,攻防戰是這樣的:

  • 攻:衝過城牆、搶奪糧倉、俘虜敵將
  • 防:築城牆、挖壕溝、射弓箭

到了現代,攻防變成這樣:

  • 攻:導彈突襲、電磁干擾、網路癱瘓、認知攻擊
  • 防:多層防空、電子反制、資訊屏障、後勤韌性

這不是拳來拳往的蠻幹,而是一場「腦力對腦力」的比拼。


🧠 現代攻擊的四種核心模式

  1. 先發制人(Preemptive Strike)
     → 目標:在敵人有機會動手前,先摧毀其能力與意志  → 例如: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空襲、烏軍夜襲俄軍後方基地
  2. 飽和式攻擊(Saturation Attack)
     → 用大量導彈、無人機同時攻擊,讓對方防不勝防(如海量飛彈+假訊息)
  3. 壓制火力區(Fire Suppression)
     → 目標不是打掉人,而是讓敵人「不敢出頭」——封鎖雷達、摧毀彈庫
  4. 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
     → 不讓敵人接近戰區核心,如中國在南海建島佈署飛彈就是這種玩法

🛡️ 現代防禦早已不只是「擋住」,而是「讓你找不到我」

  1. 多層防空系統
     → 高空(如愛國者、S-400)、中程(NASAMS)、近程(Iron Dome)協同防禦  → 對付無人機、小型導彈、巡弋飛彈通通一套對應
  2. 電子對抗與干擾
     → 讓敵人導彈失靶、無人機當場斷訊、雷達失靈  → 俄羅斯與美國都在烏克蘭測試這種「看不見的防禦」
  3. 機動式部署與偽裝
     → 讓敵人找不到真實目標,或打錯地方(車輛上放假炮塔、氣球坦克)
  4. 韌性建設(Resilience)
     → 例如分散式指揮中心、備援通訊系統、平民避難所與彈性後勤

🔄 攻防其實是一體兩面:你防得好,才能有效反擊

  • 有防空,戰機才能起飛
  • 有通訊屏障,指揮不會被斷線
  • 有後勤儲備,打不完的仗也撐得住

而反過來說,能攻進別人的防線,也代表你能擊垮他的後盾。

所以現代戰爭中的「主動防禦」已經變得很常見:


不是等你來我擋,而是我邊擋邊打,邊打邊讓你後悔靠近。


🎯 真實案例:台灣防衛與烏克蘭防禦的差異

  • 台灣防禦邏輯:多層防空+機動雷達+海岸打擊+資訊遮蔽
  • 烏克蘭防禦實戰:依賴分散式指揮、民兵支援、地雷封鎖、防空機動化

看起來不同,背後邏輯卻一致:


讓敵人「找不到我、打不到我、即使打到我也換不來勝利」。


🧩 小結:現代攻防不看誰硬,而看誰更聰明

「防禦不只是撐住,而是創造反擊的空間;攻擊不只是摧毀,而是癱瘓敵人的整體作戰能力。」

這就是現代戰爭的攻防邏輯:

  • 不是你來我擋
  • 是你一來,我就讓你動不了、打不準、逃不掉

📌 下一篇預告

🔜《灘頭的死亡之舞:登陸作戰到底有多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的沙龍
24會員
82內容數
2025/05/30
不是將軍下令就好,現代戰爭比的是誰腦子轉得快、訊號通得穩、演算法反應夠快! 🪖 戰爭中最重要的不是武器,是腦 大家都愛看大砲轟炸、坦克衝鋒、戰機打轉。 但這些戰爭畫面背後,都藏著一個龐大的「看不見的指揮大腦系統」。 簡單說:不是你能打才贏,是你知道該怎麼打、什麼時候打、哪裡打。
Thumbnail
2025/05/30
不是將軍下令就好,現代戰爭比的是誰腦子轉得快、訊號通得穩、演算法反應夠快! 🪖 戰爭中最重要的不是武器,是腦 大家都愛看大砲轟炸、坦克衝鋒、戰機打轉。 但這些戰爭畫面背後,都藏著一個龐大的「看不見的指揮大腦系統」。 簡單說:不是你能打才贏,是你知道該怎麼打、什麼時候打、哪裡打。
Thumbnail
2025/05/30
你以為是士兵贏的戰爭,其實是卡車司機和燃料桶撐起來的。 🧃 你打得贏不代表你餓得住 電影裡的戰爭常常是這樣演的: 砲彈飛、子彈掃、士兵吼、敵人倒! 但現實裡的戰爭更像這樣: 「咦?我們油桶呢?怎麼沒吃的?Wi-Fi斷了!我GPS也沒了!」 沒錯,這就是現代戰爭的地獄模式:後勤
Thumbnail
2025/05/30
你以為是士兵贏的戰爭,其實是卡車司機和燃料桶撐起來的。 🧃 你打得贏不代表你餓得住 電影裡的戰爭常常是這樣演的: 砲彈飛、子彈掃、士兵吼、敵人倒! 但現實裡的戰爭更像這樣: 「咦?我們油桶呢?怎麼沒吃的?Wi-Fi斷了!我GPS也沒了!」 沒錯,這就是現代戰爭的地獄模式:後勤
Thumbnail
2025/05/30
當一場戰爭的目標是讓你「自己崩潰」,那它根本不需要開一槍。 🪄 當戰爭變成一場「思想魔法秀」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明明打仗的是別人,崩潰的卻是你自己? 這不是你太敏感,是認知戰 Cognitive Warfare在發功。 認知戰的目的不是「消滅敵軍」,而是「控制敵人怎麼想」
Thumbnail
2025/05/30
當一場戰爭的目標是讓你「自己崩潰」,那它根本不需要開一槍。 🪄 當戰爭變成一場「思想魔法秀」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明明打仗的是別人,崩潰的卻是你自己? 這不是你太敏感,是認知戰 Cognitive Warfare在發功。 認知戰的目的不是「消滅敵軍」,而是「控制敵人怎麼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資訊作戰是一個廣泛的術語,包含一系列旨在影響對手或目標受眾行為、感知或決策的活動。可用於實現各種目標,包括: 獲取或維持信息優勢,干擾或否認對手的溝通能力,損害對手的聲譽或可信度,在對手內部種下紛爭或分裂,影響敵人人口的行為。 資訊操作可使用各種方法進行: 網絡戰, 心理戰, 社會工程, 資訊不實
Thumbnail
資訊作戰是一個廣泛的術語,包含一系列旨在影響對手或目標受眾行為、感知或決策的活動。可用於實現各種目標,包括: 獲取或維持信息優勢,干擾或否認對手的溝通能力,損害對手的聲譽或可信度,在對手內部種下紛爭或分裂,影響敵人人口的行為。 資訊操作可使用各種方法進行: 網絡戰, 心理戰, 社會工程, 資訊不實
Thumbnail
設定討論方向到情報操作者不想要的方向,可以卡住情報操作者想引導人們相信的事、辯解的藉口。 以 #兩兆錢坑 法案來講,情報操作者的論述大概是用「時候未到所以不一定」的原理來欺瞞逃脫質疑。這時可以設定的討論方向是: 1雖然未發生,但是法規有限制比較有保障 2討論「空白授權」可能的危害 例如:
Thumbnail
設定討論方向到情報操作者不想要的方向,可以卡住情報操作者想引導人們相信的事、辯解的藉口。 以 #兩兆錢坑 法案來講,情報操作者的論述大概是用「時候未到所以不一定」的原理來欺瞞逃脫質疑。這時可以設定的討論方向是: 1雖然未發生,但是法規有限制比較有保障 2討論「空白授權」可能的危害 例如:
Thumbnail
以前是防人類盜圖, 現在是防科技盜圖, 我感覺不管是哪一種在盜圖, 看到那個盜圖技術反而是佩服勝過生氣。😅 然後這種事情從以前到現在其實一直在發生, 只不過科技的力量仍然帶來更大的影響, 如果掌握資源的人認為,本來就沒有義務去思考, 那麼部分的犧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麼說也不是覺得可以
Thumbnail
以前是防人類盜圖, 現在是防科技盜圖, 我感覺不管是哪一種在盜圖, 看到那個盜圖技術反而是佩服勝過生氣。😅 然後這種事情從以前到現在其實一直在發生, 只不過科技的力量仍然帶來更大的影響, 如果掌握資源的人認為,本來就沒有義務去思考, 那麼部分的犧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麼說也不是覺得可以
Thumbnail
所謂「認知戰」是一種結合多元領域技術,旨在影響個人、團體或國家對於某一問題、事件或局勢的思考方式。其目的是透過釋放資訊去影響,進而破壞敵方社會既有的、互信的基礎,並加深其對立,降低其士氣,打擊對手的計畫及其開展活動的能力。認知戰常常聚焦在被攻擊方的思惟運作能力、心理意識和邏輯習慣。
Thumbnail
所謂「認知戰」是一種結合多元領域技術,旨在影響個人、團體或國家對於某一問題、事件或局勢的思考方式。其目的是透過釋放資訊去影響,進而破壞敵方社會既有的、互信的基礎,並加深其對立,降低其士氣,打擊對手的計畫及其開展活動的能力。認知戰常常聚焦在被攻擊方的思惟運作能力、心理意識和邏輯習慣。
Thumbnail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Thumbnail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Thumbnail
「說出城堡的守衛配置,否則,我會把你的手指一根一根剁掉…慢慢地。」 在跑團過程中,"蒐集情報"是很常遇到的環節,特別是DND的戰鬥規則相對封閉(相對於敘事型系統),所以事前知道越多資訊,戰鬥起來就越有利。蒐集情報的方式有很多,而"拷問",正是一個玩家很可能採取的手段…
Thumbnail
「說出城堡的守衛配置,否則,我會把你的手指一根一根剁掉…慢慢地。」 在跑團過程中,"蒐集情報"是很常遇到的環節,特別是DND的戰鬥規則相對封閉(相對於敘事型系統),所以事前知道越多資訊,戰鬥起來就越有利。蒐集情報的方式有很多,而"拷問",正是一個玩家很可能採取的手段…
Thumbnail
對時限的保密則應全程為之。 在第一階段單獨準備時,就必須對利害關係人做大量的調研、溝通、聽證,才能確立我方的談判目標、議題、方案、策略、底線、破局後的最佳替代安案等。 各國非但不會以「保密」為理由,來拒絕和利害關係人做溝通,還會運用各種手段來鼓勵他們表達立場、意見、提出疑慮,以求策略之周延。
Thumbnail
對時限的保密則應全程為之。 在第一階段單獨準備時,就必須對利害關係人做大量的調研、溝通、聽證,才能確立我方的談判目標、議題、方案、策略、底線、破局後的最佳替代安案等。 各國非但不會以「保密」為理由,來拒絕和利害關係人做溝通,還會運用各種手段來鼓勵他們表達立場、意見、提出疑慮,以求策略之周延。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