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愛的界線與放手的勇氣:當生命只剩下軀殼時,我們還能為誰堅持?」 最近我在看《無所畏懼》這部劇,裡面有一段劇情讓我很深思。一對伴侶因為意外,男方腦死,女方在半年後簽署了放棄急救同意書,卻遭到男方母親的反對,甚至演變成訴訟。這個情節讓我不禁思考: 當一個人腦死後,是否還算「活著」? 對我而言,腦死其實就等同於死亡。他的意識已經不在了,留下的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那種「還活著」的感覺,只是留在活人心裡的一種投射,可能是我們不願放手的愛,也可能是我們拒絕面對失去的悲傷。 但,堅持讓對方「活著」,真的是為了對方嗎?還是只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情感寄託?當醫療資源、金錢、時間、甚至情感一點一滴被消耗,我們還有餘力堅持嗎? 有人會說,放棄急救就是「不夠愛」,但我不這麼認為。**愛一個人,不是死守著他的軀殼,而是能在適當的時候,願意放他自由。**我們不是放棄他,而是成全他的靈魂解脫,也保護了自己的生活不被無盡的拖累淹沒。 醫學奇蹟總有人提起,但幾百幾千個案例才一例,你怎麼知道你就是那個奇蹟?而等待的代價,可能是你傾家蕩產、身邊人離你而去、情感被耗盡到最後空洞麻木。 我不是說愛可以輕易轉身離開,而是想表達:如果生命已經無法回來,那是否應該尊重這份自然的終止? 在婚姻中,是否「曾經」的承諾就一定要成為「一輩子」的枷鎖?當對方已經無法與你共享人生時,是否仍要用婚約將彼此綁住?愛的本質是自由與成全,而不是勉強與枯守。 這讓我深刻感受到:有時候,真正的愛,不是堅持,而是懂得放手。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追劇之餘,讀點心事
1會員
10內容數
這裡是我在追完劇、翻完書後,寫下感受的地方。有些劇情讓我笑到不想睡,有些字句讓我靜靜流淚,這些感受我不想讓它們隨時間消逝。
我喜歡BL劇中那藏不住的眼神,也喜歡書中真實的情感描寫,這些成為我整理情緒、反思日常的方式。
如果你剛好來到這裡,希望這些片段能陪你走過某些時刻。
這裡,是我與故事相遇後的痕跡。
追劇之餘,讀點心事的其他內容
2025/05/15
當我再次閱讀尼采的書時,心中浮現了許多關於「貢獻」與「自我價值」的思考。社會經常教導我們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要幫助別人、做愛心,彷彿唯有如此,我們的存在才有價值。但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哪裡還有餘力去關心別人?這樣的我們,是不是就成了「冷血」的人?還是說,其實我們只是比起他人,更誠
2025/05/15
當我再次閱讀尼采的書時,心中浮現了許多關於「貢獻」與「自我價值」的思考。社會經常教導我們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要幫助別人、做愛心,彷彿唯有如此,我們的存在才有價值。但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哪裡還有餘力去關心別人?這樣的我們,是不是就成了「冷血」的人?還是說,其實我們只是比起他人,更誠
2025/05/14
這次聆聽了關於尼采的故事,有不少想法在心中慢慢沉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只有你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你才有可能真正達到那個高度。」這句話讓我反思,我們人生中所經歷的選擇和轉變,像是不斷換工作或嘗試不同領域,其實都沒關係。重點是,我們是否相信自己的價值與能力。
尼采的思想讓我明白,我們的價值不
2025/05/14
這次聆聽了關於尼采的故事,有不少想法在心中慢慢沉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只有你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你才有可能真正達到那個高度。」這句話讓我反思,我們人生中所經歷的選擇和轉變,像是不斷換工作或嘗試不同領域,其實都沒關係。重點是,我們是否相信自己的價值與能力。
尼采的思想讓我明白,我們的價值不
2025/05/13
在《心跳節拍》這部劇中,我看見了愛的另一種模樣——它不是絢爛奪目的煙火,也不是一方為了成全對方而默默消失的背影,而是兩個人之間願意坦誠、願意溝通、願意一起承擔未來的選擇。
我一直相信,感情中最痛苦的不是選擇了對方或選擇了夢想,而是在做選擇的那一刻,沒能說出口自己的真心話。劇中角色的掙扎觸動了我:一
2025/05/13
在《心跳節拍》這部劇中,我看見了愛的另一種模樣——它不是絢爛奪目的煙火,也不是一方為了成全對方而默默消失的背影,而是兩個人之間願意坦誠、願意溝通、願意一起承擔未來的選擇。
我一直相信,感情中最痛苦的不是選擇了對方或選擇了夢想,而是在做選擇的那一刻,沒能說出口自己的真心話。劇中角色的掙扎觸動了我:一
你可能也想看














愛而未竟,不是命運與人性的緣故,而是因為人類本來就不需要愛,人類本來就不該產生愛意的感覺。有可能,愛只是一種基因中因排列所導致的結果,某種早已既定且可被重複演繹出來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愛並不獨特也不崇高,只是人類長久以來的自大與佔據世界中心的傲慢,使我們高估了自身對愛的重量的詮釋。

愛而未竟,不是命運與人性的緣故,而是因為人類本來就不需要愛,人類本來就不該產生愛意的感覺。有可能,愛只是一種基因中因排列所導致的結果,某種早已既定且可被重複演繹出來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愛並不獨特也不崇高,只是人類長久以來的自大與佔據世界中心的傲慢,使我們高估了自身對愛的重量的詮釋。

當陷入戀愛腦時,會一意孤行並感到快樂,但代價也相對高昂。然而,在一定的範圍內,應該掌握幾個原則,包括留後路、總結美好事物和適度返回現實。在當今的社會中,適度的戀愛腦可以成為生活中的小確幸。

當陷入戀愛腦時,會一意孤行並感到快樂,但代價也相對高昂。然而,在一定的範圍內,應該掌握幾個原則,包括留後路、總結美好事物和適度返回現實。在當今的社會中,適度的戀愛腦可以成為生活中的小確幸。

愛情觀的純粹,當然只能有戀愛腦,加了理性腦,就沒有浪漫愛情可言,一切會走向制式化的現實層面,走著走著愛情會走失變異,愛情容易消磨殆盡。
可不可以跟同一人談一輩子的戀愛!
我與老公的答案是可以的。理由原因是,我們在交往最初,先將愛情觀做各自表述,想要的、不想要的,喜歡的、不喜歡的,現在的、

愛情觀的純粹,當然只能有戀愛腦,加了理性腦,就沒有浪漫愛情可言,一切會走向制式化的現實層面,走著走著愛情會走失變異,愛情容易消磨殆盡。
可不可以跟同一人談一輩子的戀愛!
我與老公的答案是可以的。理由原因是,我們在交往最初,先將愛情觀做各自表述,想要的、不想要的,喜歡的、不喜歡的,現在的、

戀愛腦 vs 理性腦,你是哪一派?
在經歷了戴過戒指、拍過婚紗後,因為一些事情分手了,蛻變成理性腦!?
每當戶對,很重要,平凡的家世背景就與平凡相處就好了。越級打怪,也不是不可能,或是不可以,但勢必會辛苦許多,得到了什麼呢?
「人生而平等,只是口袋深度不同」這句話我

戀愛腦 vs 理性腦,你是哪一派?
在經歷了戴過戒指、拍過婚紗後,因為一些事情分手了,蛻變成理性腦!?
每當戶對,很重要,平凡的家世背景就與平凡相處就好了。越級打怪,也不是不可能,或是不可以,但勢必會辛苦許多,得到了什麼呢?
「人生而平等,只是口袋深度不同」這句話我

只為你自己採取行動,只為你的愛採取行動,這是唯一不會背棄你的。
為了心中熱愛行動,所有的牽掛都能自然地拋在腦後,假象的恐懼,只是你害怕成功與圓滿的自我威脅。
別再忽視你的熱愛,我們一再地提醒,就是希望你為了自己,也為了這個世界,積極的採取行動。

只為你自己採取行動,只為你的愛採取行動,這是唯一不會背棄你的。
為了心中熱愛行動,所有的牽掛都能自然地拋在腦後,假象的恐懼,只是你害怕成功與圓滿的自我威脅。
別再忽視你的熱愛,我們一再地提醒,就是希望你為了自己,也為了這個世界,積極的採取行動。

當看到這個標題時,許多人或許會將它理解為一種對抗負面的防禦機制。實際上,有一種更偉大的東西,這種永不改變、隨時可用的東西才是最強大的存在狀態。這個真相不需要任何防禦,那就是愛!
所有生命都能理解並感受到愛的美妙。有許多人感覺缺乏愛,因為他們忘記了他們本身就是愛!
讓愛的點滴流淌在你的生命

當看到這個標題時,許多人或許會將它理解為一種對抗負面的防禦機制。實際上,有一種更偉大的東西,這種永不改變、隨時可用的東西才是最強大的存在狀態。這個真相不需要任何防禦,那就是愛!
所有生命都能理解並感受到愛的美妙。有許多人感覺缺乏愛,因為他們忘記了他們本身就是愛!
讓愛的點滴流淌在你的生命
親密關係是一種修行,無條件的愛讓人覺得自己是被接納、有價值的人,但在關係裡有許多困境需要突破,如財務、溝通、親子等,作者認為不再等人來愛自己、並能真正愛自己才是親密關係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重要的是要活出真實的自己。
親密關係是一種修行,無條件的愛讓人覺得自己是被接納、有價值的人,但在關係裡有許多困境需要突破,如財務、溝通、親子等,作者認為不再等人來愛自己、並能真正愛自己才是親密關係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重要的是要活出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