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級的日文翻譯文學
本來想說對於只會閱讀一次的小說,從圖書館借閱就好。
但查閱官網之後發現,目前預約等待人數大約都在10人次左右,於是便前往實體書店購買了這本書。
回到家拆開書膜的時候,內心有一種喜悅,覺得可以在連假期間好好地投入閱讀這本書,
在完全不知道故事內容和可能的劇情之下,開始跟著作者的文字來品嚐這個故事。
大多數推理小說的共同點
讀過幾本推理小說,好像故事的前段就有人突然離世,是一個快速讓讀者進入狀況的故事情節。
個人覺得可能是要讓讀者產生一種,無法向死者求證事情的經過和細節,只能透過其它的物品或是身邊親友的記憶去拼湊出故事的全貌。
不刻意推測或分析劇情
但故事中的某些橋段,還是會令我不自覺想到作者花一個篇章鋪陳這個段落一定有它背後的意涵。
有的人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推測故事背後的原因,而我是屬於那種專注在閱讀的情境當中,不會刻意去猜測某些線索或是背後可能的發展。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在這個生活被短影音和動態塞爆的網路時代,能夠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聽著放鬆音樂,幾個小時的時間專注在文字當中,實屬不易。
到了最後的幾個章節,隨著文字的帶領,一步一步地發現原來作者想要分享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再回過頭去把整本書和部分的細節重新看一次,內心不禁感嘆這本書能夠成為現象級的小說,讓讀書口耳相傳、爭相閱讀真的不是沒有原因。作者要成就這樣一個故事,需要經歷多少的寫作和創意的發想才能建構出這樣一篇獨特的故事。
讀後感想
當我閱讀完躺在床上休息時,體會大腦爆發出長效多巴胺帶來的愉悅感受,這就是閱讀帶給大腦的喜悅,不是嗎? 很開心自己有花時間好好的閱讀這本書。也希望喜愛閱讀的人可以把它放入閱讀清單當中。
讀書,讀的不只是一本書,而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也是選擇一種如何定義自己生命的方式。
有的人選擇滑手機,有的人選擇玩電玩遊戲,有人選擇戶外運動,有人選擇學習新的技能。這些選擇會建構出自己的生活方式,無形中也反映了自己對於生命的態度。
想要日覆一日無意識的重覆某些動作,把自己的注意力用來成就別人的觀看數,
或是有意識地把生命用在自己覺得值得的地方,去體會感受更有深度的快樂和更長效的大腦獎勵機制,而不是被追求短期刺激的大腦邊緣系統綁架。
希望每個愛好閱讀文字的人,都能藉由體會到這本書帶來的深度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