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有緣人」,文章連結點我)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這年頭,最值錢的東西,不是產品,也不是技術。是「夢想」。
本文延伸閱讀:
最近,我發現一個有點怪的現象
我身邊的朋友,不管是原本做設計、做保險、做行政的,通通一股腦地投入幾個領域:加盟、學網路行銷、自媒體、美業。不管過去做什麼、會不會剪片、懂不懂產品開發,總之先花一筆錢,買下一個夢想的位置。
而那些賣夢的人,永遠說得很漂亮:
- 「你也可以月入十萬」
- 「我們有全套課程,帶你變現」
- 「只要照著做,一定會成功」
但我總覺得——這些話,怎麼有點熟悉?
我老婆其實也創過業,在我們結婚之前。但她的方式很不一樣,也讓我開始分得出「創業」和「加盟」的真正差別……
我老婆在我們結婚之前創過業
那時候她還沒當媽媽,也還沒變成現在這個孩子睡了還在備料的狠角色——她只是一個,想試試看自己行不行的女孩。
她家是開店的,她就在自家門口的小空間,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品牌店。沒有租金壓力、也沒請員工,就是一人公司,自己研發、自己包裝、自己賣。
從零開始,但沒砸什麼大錢。
但你知道嗎?就連這種已經算「很輕資本」的創業,她還是經歷了很多撞牆期。
產品怎麼定價?客人為什麼不買單?下雨天要不要開門?備料要不要一次買大量?IG粉絲到底要怎麼漲?
她回憶起來跟我說:「創業最難的,不是工作變多,而是妳沒有人可以怪。」因為,每一個決定,都是你自己下的。
現在很多加盟廣告,聽起來都超級夢幻:
- 「總公司幫你裝潢」
- 「SOP幫你跑流程」
- 「18個月回本,年收百萬」
結果進去才發現——你不是老闆,是業務。你不是創業,是繳學費。
我最近也收到不少訊息,有人說:「思齊,你這麼會寫文案,要不要加盟我們品牌?我們全力輔導!幫你打廣告!保證你穩穩賺!」,或者類似這樣的👇

聽起來很美,對吧?但說真的,這年頭最會賺錢的不是創業者,是「在賣你創業夢」的人。
真正的創業,不是交一筆加盟金就能完成。而是從失敗裡一次次爬起來、從現實中不斷調整腳步。你不是買一個夢,而是學會在沒人撐傘時,自己決定哪條路比較不滑。
加盟不是不能做。但你要清楚,你買的不是品牌,你買的是限制。你不是加入別人的成功,而是承擔別人的劇本。
所以我只想說一句:與其急著成功,不如先學會什麼是風險。你越著急,就越容易變成他們手上的下一張「業績報表」。
創業不是每個人都該走的路。但如果你真的要走,至少,請你不要走進別人早就設好的坑。
📌 如果你正在考慮創業、加盟,這篇就當作給你的提醒。不是潑冷水,是希望你別再成為下一個被熱血灌醉的受害者。
我最近被很多人問創業的事
大家看到我做自媒體,覺得好像很自由,很熱血,就開始來問:「欸,那我是不是也該開一間公司?是不是該登記品牌?是不是該創業?」
但我想先講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創業,真的需要成立公司嗎?
其實不一定。
因為很多合法的地下經濟,其實都不需要成立公司。你在路邊擺攤,是創業。你當自由接案者,是創業。你跑保險、做直銷、賣課程、接代操,都可以是創業。你只要有主導權,有自己的產品、有收款、有客群,那就是創業。
所以創業的重點從來不是「有沒有公司」,而是你是不是負責決定一切的人。
不是掛一個董事長頭銜你就變老闆,那只是印在名片上的幻覺,實際上你有沒有搞懂帳,你才是老闆。
現在登記公司很簡單,一萬二就能找記帳士幫你弄到好,但我拜託你,不要自己跑去跟公家機關交手,你會被那些流程搞到懷疑人生。如果你能登記在家,那還算省;但房子如果是租的,要看房東願不願意,還有房子的使用分區。不是每間房子都能登記,而且一旦變成營業使用,房屋稅會直接跳價,這些會計師通常會提醒你。
然後你還要面對的,是一堆你沒想過的支出。
記帳費一個月兩千。健保費會因為你變成公司負責人而暴漲,你會繳得比你另一半還多。你要準備繳營所稅、營業稅、要建網站、串發票、買裝備,一不小心就幾萬幾萬在噴。
而且如果你用個人帳戶收錢,平均一個月超過二十萬,國稅局保證來敲門。
你以為創業是自由,但你其實是走進了資方的世界。你不是在為自己工作,你是在為整個體系負責。
薪資怎麼給、稅怎麼報、帳怎麼算、風險怎麼評估,都得用資方的腦袋去思考。你不再是領薪水的人,你是那個得把別人薪水「生出來」的人。
創業不難,難的是清醒。現在真的太多人,為了一點點自我實現的衝動,一頭熱去登記公司、刷信用卡買設備、交加盟金,結果一年後發現:不是沒賺錢,而是活不下去。
因為他們沒意識到,從你決定創業那天開始,就得準備好去處理所有「你原本以為別人會幫你處理」的事。
而現實是,沒有人會幫你撐,除了你自己。
好了,我們剛剛講完創業是不是一定要開公司,接下來,該來講講「加盟」這件事了
這一段,我想先從一則新聞講起。商業週刊有一篇報導,標題是這樣的——《加盟超商好賺嗎?過來人:這些無形的巨大成本,總部不會告訴你》
你沒看錯。
這年頭最賺錢的生意,不是開店,不是做品牌,是——賣加盟。
你看那些每天在開說明會的品牌,裝潢一樣、制服一樣、講話一樣,唯一不一樣的,就是誰來當下一個被感動的加盟主。
我再回頭講一下我太太的故事。她那時候開的是一間自家的小店,家裡有店面,不用租金,成本可以說是非常低。
但就算這樣,她還是遇到最基本的創業問題:定價、產品、銷售、流量、轉換率。你當了老闆之後才會發現,「流量」就是「錢」的代名詞。沒有客人,再好的東西也賣不動。再有夢想,也撐不了現金流。
一開始她會想說「啊有產品、有熱情、有空間,應該做得起來吧?」結果是——光是「怎麼讓客人走進門」,就卡了半年。你開在哪裡?怎麼曝光?廣告預算怎麼投?有沒有回本?點點滴滴,全部都會變成壓力。
你轉換率如果不夠高,你等於每天在燒錢,卻換不到結果。
所以為什麼這年頭大家這麼熱衷加盟?因為大家對職場都心累了,對打卡人生沒信心,開始想找一條「可控、可複製、有品牌」的捷徑。可是,那真的是捷徑嗎?
我舉一個我身邊的真實例子給你聽。
我有一個同學,他們家是加盟全家便利商店的,一開始只開一間,後來總公司找上門,說:「欸,如果你不再拓點,我們就會在你旁邊開直營店喔,直營店的資源比較多,價格比較靈活,到時候你可能會吃虧。」
結果怎樣?他們家咬牙再開了一間、再開一間。從一間變三間,二十幾年下來,的確穩穩經營。
但你問我他們過得輕鬆嗎?我只能說:沒倒,但也沒睡飽。
他爸媽每天輪班、排人、對帳、重裝潢、解決人事,每一間店開越久,總公司要求越多,你還得照著對方的遊戲規則走。
加盟不是不行,但你要知道:你加盟的不是品牌,是對方的控制權。看起來總公司幫你撐傘,實際上,是你自己在淋雨。因為品牌賺的是你加盟的「夢」,你賺的,是那個夢實現過程裡,所有的辛苦和風險。
好,接下來我想講幾個我身邊朋友的例子。我一個朋友最近去報了美業的睫毛課程,花了四萬多。另外一個做自媒體的,課程報了五萬
你問我,為什麼這些人願意花下去?
因為對方賣了一個夢。
夢的內容很簡單:「只要你學這套技術,就可以每月收入破十萬、自由接案、不再替人打工。」是不是很誘人?但問題來了,這類加盟展、培訓課、創業系統,早就變成一種合法的詐騙嘉年華。而被割的,都是一群很努力、也很善良的人。
他們在過去職場受過傷,想跳脫生活原地打轉,好不容易累積一點點資源,就ALL IN在夢想裡,不管是品牌、課程、加盟系統——全押。
但很少人會提醒你,創業真正要準備的,不是那張證書,不是課程的結業照,而是——
周轉金。
什麼是周轉金?就是你在「營收為零」的情況下,還能撐多久不死。租金、水電、原料、人工、耗損——這些都是你每天醒來、店門打開,不管有沒有客人都得付的開銷。
一般來說,安全的創業預算,至少要準備「一到兩年」的周轉金。
簡單來說,就是:「我假設這一年,天天沒客人,還付得起帳,那才算安全。」但現實是,大多數創業者根本沒準備這一筆錢。
還沒營運就已經快要斷水斷糧,再加上創業初期一定會經歷一段混沌期,不清楚客群在哪、不知道轉換在哪、每天都在拆彈。
很多人就是撐不過那個混沌,直接陣亡。更慘的是,有些加盟總部還會在你沒錢時「伸出援手」。
- 你說:「我資金不太夠」
- 他說:「沒關係,我們這邊可以協助貸款。」
結果咧?你不但加盟了他的品牌,還背上他介紹的貸款,還要繳他設定的利息。你以為他是輔導你創業,實際上他在經營一間「變相放貸公司」。
所以我說,創業真的不是只有夢想。你要分清楚「夢想中的店」跟「能活下來的店」,是兩回事。
現在市場那麼擁擠,像飲料店、咖啡店、早午餐、手搖杯,紅海紅到發黑,每條街都在開、每個商圈都在塞。
就算這個產業整年營業額幾千億,但你分得到多少?靠什麼分?位置?行銷?人脈?而且,很多加盟主到最後其實不是老闆,只是「買了一份工作」給自己。
早上五點起床備料,晚上八點收攤對帳,沒有員工、沒有休假、沒有雙薪,還得自己幹到底。
你身兼老闆,也身兼員工,但你的收入只有一份。唯一的好處是:你不會被自己開除。但如果你把自己的工資也算進去,你可能發現——你當老闆,反而比打工還少賺。
所以我才說,周轉金是保命符,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混沌期會多久,你也無法預測什麼時候會出現疫情、物價飆漲、總部亂漲進貨價格。
創業不能靠熱情撐,不能靠夢想燃,你工作再拼、熱血再滿、信念再強,最終還是要吃飯。
如果你現在也在考慮加盟,拜託你先問自己:這是一場商業計算,還是一場情感投射?你準備好了,還是只是太想成功了?
講到這裡,我就忍不住想補充一點更進階的觀察。這個世界,真的不是那麼平均
你一定聽過一個現象——馬太效應。
成語的版本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出處來自聖經馬太福音第十三章第十二節:「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意思就是:這世界錦上添花的機會遠遠多於雪中送炭。
你也一定聽過一句話:「風來的時候,站在風口上的豬都會飛。」這句話我以前覺得很勵志,現在回頭看,裡面藏了兩層殘酷。
- 第一層是:風來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站得上風口。
- 第二層是:神,有時候還會再推那頭豬一把。
我們常常看到那些「連開十間分店」「自媒體爆紅」「品牌翻倍」的故事,以為那就是創業的常態。但很少人去想:這些故事,是誰讓你看到的?
你看到的,只是「有意願展示給你看」的成功模板,而不是這個社會的真相底色。真相是什麼?
是大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市場的殘酷。
我想跟願意看到這裡的你,說一段比較誠實的話。我當過軍人,當過十年的職業軍官。領過穩定薪水,當過每天任務表掛牆上的人。
而我現在走上創業這條路。我要很坦白講:如果沒有那十年的積累、沒有那筆退伍金,我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這筆退伍金,說穿了,就是我創業初期的周轉金。它讓我可以不急著回收現金,讓我有餘裕試錯、有空間沉澱,可以每週產出內容、經營自媒體、投資學習、佈局長線(我先說,我沒花任何一筆錢學習怎麼經營,那是後話了,有興趣留言+1我有機會把他講明白)。
那是一筆讓我撐過「大事還沒發生之前」的錢。沒有它,我可能早就回去找工作、放棄創業了。
所以我真的再三強調:千千萬萬,一定要算清楚你的周轉金。
如果你說不出你一個月的固定支出是多少、說不出萬一沒收入你能撐多久、說不出你產品的利潤率和損益平衡點——
那我的建議是:你先別急著創業。
即便你是要做斜槓(延伸閱讀:金星計畫08-創業的本質:為什麼真正的富人,從來不是為了賺錢?),也要想清楚你是不是在「創價值」,還是只是變成一個「高級的品牌打工仔」。像很多保險、房仲、直銷,會說你是斜槓創業者,但實際上你只是在幫他們公司打電話、回訊息、推產品。
你是業主嗎?你有資源主控權嗎?你說了算嗎?沒有的話,那不是創業,是代工。
這段是我壓心底講出來的話。不是為了嚇你,而是希望你不要走上我看過太多人走過的那條不歸路。
夢想不是不能有,但要有夢,也要有命去扛。
那麼,走到這裡,也差不多該收尾了
我們從一開始就說過,這年頭最值錢的,不是產品,也不是技術——是「夢想」。
而所謂「加盟的陷阱」,之所以危險,就是因為它看起來像是在幫你圓夢,但其實,是在用你的夢,當他的生意。
這篇文章其實我本來也想拆成三篇、甚至放進付費專區,畢竟篇幅夠長、內容夠硬,對自媒體經營來說,這樣更有效、更「賺」。
但後來我想了一下,有些東西,是該讓更多人知道的。不是為了曝光,而是為了提醒。
因為我始終相信,人生這場遊戲,是一場「無限賽局」。不在於一時輸贏,而在於你有沒有搞清楚,
你到底在玩什麼遊戲?你為誰而戰?你用什麼在下注?
很多人創業,是為了追求幸福。但幸福從來就不是「靠花錢買課、買品牌、買加盟」就能換來的東西。
真正的幸福,是你知道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也知道哪些代價,值得你獻祭去換。
如果你對現有的生活感到滿意,在原本的環境裡也能活得踏實、過得穩定——那我真的替你高興。因為穩定,本身就是一種奢侈。
但如果你讀到這裡,還願意留下來,我相信你心裡,一定對「創業」、「選擇」、「人生的下一步」有一點點不一樣的思考。
那我只想說一句:
祝你順心。也願你清醒。
不管你走哪一條路,願你都能把幸福活成自己的樣子。
我是思齊,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