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33-黃子佼們事件-《媒體不是不報,而是不痛》:當我們以為新聞已經說完,其實只是故事剛要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以下媒體一詞非泛指所有產業,僅單指少部分,筆者並不歡迎對號入座,不喜歡可以不要看。

有緣人-免費文章列表


我原本只是寫下一段觀察,質疑為何黃子佼事件的討論聲量遠低於它應該引起的關注。這是一則牽涉未成年受害者、歷時多年、內容令人震驚的案件,照理來說,應該引爆如同#MeToo、如同性剝削產業揭密一樣的社會震盪。但實際上呢?


搜尋新聞,有,確實有;關鍵字輸入Google,結果並不少;也有媒體朋友留言指出,像《報導者》在去年六月就做過完整的調查專題,整理受訪者、深掘產業結構與制度缺口。我也誠摯感謝這樣難得的深度媒體,在主流媒體聲音失溫的時候,仍在守護真相。


但,這些已經足夠了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覺得,這件事情「被消音」了?


我親身經歷了一場「怎麼讓你閉嘴」的回應藝術


留言者指出,媒體有報導、有追蹤、有持續關注,還提供連結佐證,語氣理性、禮貌,甚至像是在幫助我釐清觀點。


但你知道嗎?這種「理性降溫」的話術,本質上就是一種溫柔的、看似客觀的「失焦」。


不是沒報導,而是報導得毫無情感。 不是沒追蹤,而是像打卡一樣例行公事。 不是沒延續,而是用數量掩蓋空洞內容。


媒體這樣報導,不是冷靜,而是冷血。


你說媒體有報導?那我們來談談「報導的品質」


今天不是要指責所有媒體都在裝死,我們要問的是:「這樣的新聞處理,有沒有符合新聞應該有的角色?」


媒體不是傳聲筒,它應該要是社會的良心,是揭露真相的尖兵,是站在受害者立場說話的喉舌。


但這次事件中,我們看到的多數報導是什麼?

  • 通稿式的轉述警方內容
  • 結構薄弱的標題式資訊
  • 只針對黃子佼個人道德淪喪,卻不連結產業生態
  • 缺乏系統性討論的後續追蹤


你說有報導?對不起,這樣的報導只是做做樣子、避重就輕,根本稱不上有價值。


從「報導」到「敷衍」:媒體如何溫水煮青蛙


媒體不是沒報導,而是選擇了「不讓你痛」的方式報導。痛,代表觸動。 痛,代表深入。 痛,代表要動起來。


但這次媒體給的是什麼?


是一種「我有報導喔,但你最好不要太在意」的處理方式。


打個比方好了,今天若是某政治人物的失言、某網紅的情緒問題,主流媒體絕對可以炒上一週:各台名嘴開轟、網路媒體出十篇懶人包、臉書IG洗版、公眾議題延燒,才叫「全民討論」。


那為什麼,換成這麼多未成年受害者的傷痕,卻變成幾則轉述、幾篇淡化的新聞稿,然後就靜悄悄了?


你以為媒體在報導,其實是在「結案」


現在的媒體,已經不是以前那種「為人民監督權力」的角色,它更像是「制度的一環」,甚至是「安撫民意」的工具。


你以為新聞出現了,就代表社會有在關注。 你以為電視有報導了,就代表真相有在揭露。 你以為網路還有幾個人討論,就代表聲音還在。

錯。


現在的新聞,很多只是形式上交差。出了一篇就算有報導,轉述了警方說法就算有追蹤。然後呢?再無後續。


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它假裝你知道了,其實你什麼都不知道。


我們沒有看見那些受害者的聲音、沒有知道整個演藝產業如何讓這樣的事情層層發生、沒有討論到性權力如何與階級共謀,也沒有面對社會對「未成年受害者」的污名與忽視。


感謝還有《報導者》,但更多媒體應該要跟上來


在這裡,我必須公開感謝《報導者》在去年六月所做的專題報導:「看見他們的身影:我們是兒少性剝削倖存者」。這篇報導訪談多位受害者、社工與倡議者,清楚描繪出台灣在性剝削防制、兒少保護與數位犯罪上的巨大黑洞。


但也因為有這樣的報導,更凸顯其他媒體的缺位。


我們需要的,是全面性的社會討論,是媒體持續發問、追問、連結制度缺陷,是讓更多人能從冷漠中被喚醒的報導,而不是例行公事般的資訊堆砌。


當《報導者》獨自承擔了這些重量,那些資源更豐富、曝光更頻繁的主流媒體,究竟都在做什麼?


請不要再問「有沒有報導」,這已經不是問題重點


「有沒有報導」從來不是問題, 真正該問的,是:你有沒有讓人真正看見?


當我們還在爭辯媒體有沒有做功課,等於就是落入「技術層次」的討論,而忽略了「情感動能」的重要性。


一場社會運動、一場正義的發聲,從來不是靠通稿堆出來的,而是靠媒體、群眾與制度之間的相互衝撞,才有機會撼動。


今天,這場關乎未成年受害者的聲音,正需要這樣的撼動。


但如果我們讓「格式」蓋過「感受」、讓「數量」取代「力量」、讓「冷靜」偽裝「公正」,那我們就再也無法讓真相刺穿這個社會的假象了。


當真相越來越不痛,才是真正危險的時候


請記得,媒體的沉默,不一定是噤聲,也可以是一種「溫柔的稀釋」。


當一場這麼重大的事件,只用平鋪直述來處理; 當一段段受害者的經歷,只在報導裡匆匆帶過; 當社會只剩下「理性應對」,卻無人再提「正義的憤怒」——


那麼,是時候問問自己:我們還看得見真相嗎?還聽得見痛苦嗎?


因為當我們不再被震撼、不再想追問、不再流淚,那才是真正的,被消音了。


我們下篇文章見。


持續創作不易,歡迎看看其他系列👇👇👇

  1. 恆星計畫(鐵粉限定深度文章,每月不少於6篇)
  2. 極光計畫(給在愛裡游移的靈魂,內含迴避型人格專屬,每月不少於6篇)
  3. 金星計畫(成功背後的底層邏輯,每月不少於6篇)
  4. 點亮計畫(新朋友,每週5篇專文)
avatar-img
279會員
420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250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社會對家長的不友善,本質上是對任何「不符合主流需求的人」的不友善。今天是爸媽,明天可能是年長者、行動不便者,甚至是職場上的你我。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種噩夢(包含我也是,三寶家庭這個是常態)
帶孩子出門是戰爭,但孩子生病時,才是家長的真正地獄模式。
在路人的道德審判下,爸媽努力控場,但無論你做得再好,總有人認為你沒把孩子「管好」。
社會對家長的不友善,本質上是對任何「不符合主流需求的人」的不友善。今天是爸媽,明天可能是年長者、行動不便者,甚至是職場上的你我。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種噩夢(包含我也是,三寶家庭這個是常態)
帶孩子出門是戰爭,但孩子生病時,才是家長的真正地獄模式。
在路人的道德審判下,爸媽努力控場,但無論你做得再好,總有人認為你沒把孩子「管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含 AI 應用內容
#創作#主辦單位#作者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Queen 方格女王是誰?所有為了女性而寫、身為女性而寫的創作者,都是 Queen! 來寫吧!為女性而寫!突破性別框架的日常經歷、職場挑戰、月經謠言終結者,凍卵、懷孕、育兒經驗分享⋯⋯所有成為「她」的人生抉擇,都值得紀錄。 voucs Queen 的一百萬種故事,因你而完整 😍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含 AI 應用內容
#創作#主辦單位#作者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Queen 方格女王是誰?所有為了女性而寫、身為女性而寫的創作者,都是 Queen! 來寫吧!為女性而寫!突破性別框架的日常經歷、職場挑戰、月經謠言終結者,凍卵、懷孕、育兒經驗分享⋯⋯所有成為「她」的人生抉擇,都值得紀錄。 voucs Queen 的一百萬種故事,因你而完整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