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33-黃子佼們事件-《媒體不是不報,而是不痛》:當我們以為新聞已經說完,其實只是故事剛要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以下媒體一詞非泛指所有產業,僅單指少部分,筆者並不歡迎對號入座,不喜歡可以不要看。

有緣人-免費文章列表


我原本只是寫下一段觀察,質疑為何黃子佼事件的討論聲量遠低於它應該引起的關注。這是一則牽涉未成年受害者、歷時多年、內容令人震驚的案件,照理來說,應該引爆如同#MeToo、如同性剝削產業揭密一樣的社會震盪。但實際上呢?


搜尋新聞,有,確實有;關鍵字輸入Google,結果並不少;也有媒體朋友留言指出,像《報導者》在去年六月就做過完整的調查專題,整理受訪者、深掘產業結構與制度缺口。我也誠摯感謝這樣難得的深度媒體,在主流媒體聲音失溫的時候,仍在守護真相。


但,這些已經足夠了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覺得,這件事情「被消音」了?


我親身經歷了一場「怎麼讓你閉嘴」的回應藝術


留言者指出,媒體有報導、有追蹤、有持續關注,還提供連結佐證,語氣理性、禮貌,甚至像是在幫助我釐清觀點。


但你知道嗎?這種「理性降溫」的話術,本質上就是一種溫柔的、看似客觀的「失焦」。


不是沒報導,而是報導得毫無情感。 不是沒追蹤,而是像打卡一樣例行公事。 不是沒延續,而是用數量掩蓋空洞內容。


媒體這樣報導,不是冷靜,而是冷血。


你說媒體有報導?那我們來談談「報導的品質」


今天不是要指責所有媒體都在裝死,我們要問的是:「這樣的新聞處理,有沒有符合新聞應該有的角色?」


媒體不是傳聲筒,它應該要是社會的良心,是揭露真相的尖兵,是站在受害者立場說話的喉舌。


但這次事件中,我們看到的多數報導是什麼?

  • 通稿式的轉述警方內容
  • 結構薄弱的標題式資訊
  • 只針對黃子佼個人道德淪喪,卻不連結產業生態
  • 缺乏系統性討論的後續追蹤


你說有報導?對不起,這樣的報導只是做做樣子、避重就輕,根本稱不上有價值。


從「報導」到「敷衍」:媒體如何溫水煮青蛙


媒體不是沒報導,而是選擇了「不讓你痛」的方式報導。痛,代表觸動。 痛,代表深入。 痛,代表要動起來。


但這次媒體給的是什麼?


是一種「我有報導喔,但你最好不要太在意」的處理方式。


打個比方好了,今天若是某政治人物的失言、某網紅的情緒問題,主流媒體絕對可以炒上一週:各台名嘴開轟、網路媒體出十篇懶人包、臉書IG洗版、公眾議題延燒,才叫「全民討論」。


那為什麼,換成這麼多未成年受害者的傷痕,卻變成幾則轉述、幾篇淡化的新聞稿,然後就靜悄悄了?


你以為媒體在報導,其實是在「結案」


現在的媒體,已經不是以前那種「為人民監督權力」的角色,它更像是「制度的一環」,甚至是「安撫民意」的工具。


你以為新聞出現了,就代表社會有在關注。 你以為電視有報導了,就代表真相有在揭露。 你以為網路還有幾個人討論,就代表聲音還在。

錯。


現在的新聞,很多只是形式上交差。出了一篇就算有報導,轉述了警方說法就算有追蹤。然後呢?再無後續。


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它假裝你知道了,其實你什麼都不知道。


我們沒有看見那些受害者的聲音、沒有知道整個演藝產業如何讓這樣的事情層層發生、沒有討論到性權力如何與階級共謀,也沒有面對社會對「未成年受害者」的污名與忽視。


感謝還有《報導者》,但更多媒體應該要跟上來


在這裡,我必須公開感謝《報導者》在去年六月所做的專題報導:「看見他們的身影:我們是兒少性剝削倖存者」。這篇報導訪談多位受害者、社工與倡議者,清楚描繪出台灣在性剝削防制、兒少保護與數位犯罪上的巨大黑洞。


但也因為有這樣的報導,更凸顯其他媒體的缺位。


我們需要的,是全面性的社會討論,是媒體持續發問、追問、連結制度缺陷,是讓更多人能從冷漠中被喚醒的報導,而不是例行公事般的資訊堆砌。


當《報導者》獨自承擔了這些重量,那些資源更豐富、曝光更頻繁的主流媒體,究竟都在做什麼?


請不要再問「有沒有報導」,這已經不是問題重點


「有沒有報導」從來不是問題, 真正該問的,是:你有沒有讓人真正看見?


當我們還在爭辯媒體有沒有做功課,等於就是落入「技術層次」的討論,而忽略了「情感動能」的重要性。


一場社會運動、一場正義的發聲,從來不是靠通稿堆出來的,而是靠媒體、群眾與制度之間的相互衝撞,才有機會撼動。


今天,這場關乎未成年受害者的聲音,正需要這樣的撼動。


但如果我們讓「格式」蓋過「感受」、讓「數量」取代「力量」、讓「冷靜」偽裝「公正」,那我們就再也無法讓真相刺穿這個社會的假象了。


當真相越來越不痛,才是真正危險的時候


請記得,媒體的沉默,不一定是噤聲,也可以是一種「溫柔的稀釋」。


當一場這麼重大的事件,只用平鋪直述來處理; 當一段段受害者的經歷,只在報導裡匆匆帶過; 當社會只剩下「理性應對」,卻無人再提「正義的憤怒」——


那麼,是時候問問自己:我們還看得見真相嗎?還聽得見痛苦嗎?


因為當我們不再被震撼、不再想追問、不再流淚,那才是真正的,被消音了。


我們下篇文章見。


持續創作不易,歡迎看看其他系列👇👇👇

  1. 恆星計畫(鐵粉限定深度文章,每月不少於6篇)
  2. 極光計畫(給在愛裡游移的靈魂,內含迴避型人格專屬,每月不少於6篇)
  3. 金星計畫(成功背後的底層邏輯,每月不少於6篇)
  4. 點亮計畫(新朋友,每週5篇專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語室
384會員
587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00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思›語室的其他內容
2025/03/18
我希望這次,我們不再選擇沉默。
2025/03/18
我希望這次,我們不再選擇沉默。
2025/03/18
社會對家長的不友善,本質上是對任何「不符合主流需求的人」的不友善。今天是爸媽,明天可能是年長者、行動不便者,甚至是職場上的你我。
2025/03/18
社會對家長的不友善,本質上是對任何「不符合主流需求的人」的不友善。今天是爸媽,明天可能是年長者、行動不便者,甚至是職場上的你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好像有點久沒發文,就隨意抽了一頁,嗯…… 沒發過,內容也蠻有趣的,就發吧! Dear diary: 提筆無話畫相思,落淚藏血寫寂涼。 相思話是空中夢,寂涼到頭只漠然。 冷漠凝氣血,血淚流不出。 氣躁鎖心頭,火攻肺不止。 接連咳三月,其氣終也休。 四時長遞嬗,五行善輪生。
Thumbnail
好像有點久沒發文,就隨意抽了一頁,嗯…… 沒發過,內容也蠻有趣的,就發吧! Dear diary: 提筆無話畫相思,落淚藏血寫寂涼。 相思話是空中夢,寂涼到頭只漠然。 冷漠凝氣血,血淚流不出。 氣躁鎖心頭,火攻肺不止。 接連咳三月,其氣終也休。 四時長遞嬗,五行善輪生。
Thumbnail
  午安,今次更新久違了,也是最後一次。   公告內容也很簡單。   從今往後我將完全退出此平台,獨立創作之作品將在三天內移除。   這次的事件是導火線,也是無法被忽略的隱患。   向來事情都是由小見大,這次可以在完全沒有提醒、調解的情形任意刪除我朋友的文章,下次的受害者自然也可以是其他創作
Thumbnail
  午安,今次更新久違了,也是最後一次。   公告內容也很簡單。   從今往後我將完全退出此平台,獨立創作之作品將在三天內移除。   這次的事件是導火線,也是無法被忽略的隱患。   向來事情都是由小見大,這次可以在完全沒有提醒、調解的情形任意刪除我朋友的文章,下次的受害者自然也可以是其他創作
Thumbnail
2023.4.28 「讓過去安息吧。」
Thumbnail
2023.4.28 「讓過去安息吧。」
Thumbnail
很難覺察潛藏於其中的訊息
Thumbnail
很難覺察潛藏於其中的訊息
Thumbnail
2018/09/18 00:25  雜記日誌 拍圖
Thumbnail
2018/09/18 00:25  雜記日誌 拍圖
Thumbnail
我永遠會記得怎麼開始,卻不希望你記得是如何結束的。
Thumbnail
我永遠會記得怎麼開始,卻不希望你記得是如何結束的。
Thumbnail
時間 終究會讓事實浮上檯面!
Thumbnail
時間 終究會讓事實浮上檯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