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 作者|達賴喇嘛 × 戴斯蒙‧屠圖 ×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
📚 出版|天下雜誌⸻
📖 書籍簡介
• 達賴喇嘛:藏族佛教精神領袖,出生於貧窮農家,後因政治因素流亡海外,卻致力於推廣慈悲、和平與知足。
• 戴斯蒙‧屠圖:南非大主教、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終身反對種族隔離制度,致力於推動人權、公義與仁慈。
🔸 雖然本書被歸類為宗教類,但內容更貼近心理勵志與心靈對話。書中透過兩位大師的智慧與幽默,展開一場關於內在喜悅的深入探討。
⸻
☀️ 兩位智者的共同核心:
歷經苦難,卻選擇以「喜悅」與「感恩」面對人生。
⸻
✨ 書中亮點整理
💛 1|如何獲得喜悅?
「當我們盼望造福他人的時候,就能感受到最大的喜悅。」
• 🟡 關懷他人、幫助他人,是獲得內心喜悅的根源。
• 🟡 不分你我,大家都是人類,應當彼此協助而非敵對。
• 🟡 這種「利他」的心念,能讓世界更和平,也讓自己更快樂。
⸻
😊 2|快樂 vs 喜悅?
• 🟢 快樂:短暫、來自外在(食物、娛樂、物質享受)。
• 🔵 喜悅:持久、來自內在(愛、同情、寬容)。
✅ 真正深層的快樂不是來自刺激,而是從心發出的滿足。
❌ 太依賴感官快樂,會導致焦慮與空虛。
⸻
🔄 3|換角度看世界
「我們成為流亡難民,但這段經歷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
• 🔸 遇到困境,不是只看「損失」,而是找出「轉機」。
• 🔸 痛苦可以是成長、經驗、甚至新的機會。
• 🔸 一念之轉,苦也能變成力量。
⸻
🧘 4|放下焦慮、恐懼與壓力
• 🔻 現代人常陷入名利與物質追求,導致焦慮不安。
• 🔺 其實我們需要的並不多──夠用就好、夠吃就好。
• 🔸 當放下過度慾望,就能找回內在平靜。
⸻
🌟 心得總結
這本書是一場穿越宗教與國界的智慧對話。
在生命晚期,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選擇聚焦在喜悅,並用慈悲與幽默提醒我們:
真正的幸福,不是沒有苦難,而是知道如何在苦難中活出喜悅。
📌 一本適合反覆閱讀的心靈之書,給忙碌、焦慮的現代人,一帖溫暖的處方箋。
⸻
📚 書摘語錄
•輪迴的觀念提醒了我們,我們在世上種種的角色只是過往雲煙。
•做人常保持謙虛,才有可能繼續學習。
•是那些困頓的時光、痛苦的時刻、是悲傷和哀愁,將我們緊密交織在一起。
•痛苦源於對自己執著。
•太自我中心的想法,是痛苦的溫床。關懷他人的平安喜樂,才是快樂的泉源。
•不快樂的人往往太在乎自己,社交表現退縮,顯得悶悶不樂,甚至露出敵意
•快樂比不快樂的人更有礙、願意寬容。
喜愛度:❤❤❤❤❤
難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