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畢業的季節,學習歷程制度的優劣再度熱議,也引起很多批評。
其實我想每個制度都難以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封閉循環制度下最終容易淪為形式與腐朽、而後最終面臨衰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熵增定律,這是物理學、熱力學中的其中一個定理。
熵(Entropy)是用以衡量一個系統的不可作功的單位或量,或稱之為無序的混亂狀態的程度。
熱力學中認為,封閉(孤立)系統下,熵只會朝累積越多無序的混亂演變,不會減少,累積至最終毀壞。
我認為將這換作我們的日常來想像,也很適用,像是制度、法律就算是一種封閉系統,固定的、不能輕易改變的。
為了維持社會或是升學運作,很多時候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當一個制度跑一陣子後,就會開始累積不必要的負累,像是陋習、制度化下可被鑽的漏洞、形式官僚主義的贅舉等。
像是這次的學習歷程造假事件,正反映出制度面運作後的問題,包括為了高分而造假且大家都在這樣做、或不得不這樣做,又或者要有豐富的學習歷程,只有家境闊綽的家庭才做得到嗎?這些都是大家熱議的討論。
我認為舉凡制度,學制、都難以避免走向這種腐朽的累積和問題的衍生,這次我倒不會歸類於是學習歷程本身真的特別有問題。
甚至學習歷程本身訂立的出發點是教改中很棒的立意,因為他希望學生豐富人生經歷而不是靠考試決定一切。我想這恰是從不要官僚化、填鴨的出發點去考量的。
但當這種立意制度化形成封閉的流程,就無可避免會猶如熵增定律般出現累贅的廢棄物。
因此才需要定期檢視並引進新的point或注入新的元素、藉以確保制度即時因應社會的變化而更新。是活著的制度而不是死掉的制度,才不會在封閉系統中由熵增定律不斷累積更多運作過程中累贅的廢棄物無法消除。
延伸來說,當選擇支持一個團隊或國家領導人時,這也是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個指標。這個領導人和團隊到底有沒有願意定期檢視和改變的動力、執行力?
熵增既然無可避免,剩下就是看哪個團隊能更年輕化和能夠注入新的元素以釋放熵增的廢棄物。
而我想這也是學習靈氣讓我有最深的領悟之一。封閉的安全未必就是穩固,腐朽孕育其中,唯活水可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