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爺的「人設」進化史
清水祖師的本名叫陳應(也有說是陳昭或陳昭應),法號「普足」,出生在宋朝福建永春小姑鄉。日常就是打坐唸經、修橋鋪路,偶爾兼職「降雨客服」(宋神宗時期訂單爆滿)。結果圓寂後,粉絲們太熱情,直接把他從「禪師」升級成「神明」,還附加了道教Buff,技能包擴充到「保健康、管下雨、鎮邪煞」,妥妥的「跨界全能神」。
清水祖師,別名可真不少!除了「麻章上人」、「蓬萊祖師」、「昭應大師」,台灣人最愛叫他「祖師公」。他的臉色也是一絕,分成「金面」、「紅面」、「烏面」,簡直比變色龍還時尚!更有趣的是,祂還有個江湖外號叫「落鼻祖」——沒錯,就是會掉鼻子的神明!據說只要天災將臨,祂的鼻子就會像是氣象預報一樣自動脫落,準到讓你起雞皮疙瘩。
某年,福建遇上乾旱,田都快裂了,大家找祖師公幫忙。他一出馬,雨就像轉水龍頭一樣哗啦啦下來,大家驚呼:「這根本是天氣控制大師!」於是給他新稱號「清水祖師」。從那以後,他就在蓬萊山住了下來,修橋鋪路、化緣募款、當公益代言人一樣忙碌。一直到65歲那年,講經講到一半就坐著圓寂了,連走都那麼有氣質。大家紛紛上奏皇帝,朝廷感動得封他為「昭應大師」。台灣有安溪人的地方,就有清水祖師的分身,當然也就有祖師廟的存在。清水祖師爺是安溪人的信仰中心,多數來至安溪的三峽鎮民每年清水祖師爺誕辰,都要舉行三獻禮及誦經祝壽等儀式。除了獻供祭拜外,有的還請道士、乩童來表演過火、爬刀梯等儀式,賽豬公更是當日的重頭好戲之一。
賽豬公:一場美麗的誤會
但有人問:「祖師公是出家人,怎麼會用殺豬來慶生?這不矛盾嗎?」其實這背後有段曲折故事。當年安溪人剛來三峽時,水土不服加上原住民攻擊,搞得人心惶惶。他們以為是山神不開心了,於是祭山神求平安,宰豬供奉。久而久之,祭山神和祖師公生日同一天辦,就變成一場超混搭的民俗派對。廟裡拜祖師,廟外謝山神,大家搞著搞著就搞混啦,祖師公也無辜被拉進「豬派對」裡。
清水祖師拜什麼?
- 祈雨解旱:清水祖師以「禱雨」聞名,歷史上多次因民求雨靈驗而被朝廷敕封。信眾常求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無旱災水患。
- 消災解難:信徒常祈求祖師去病除邪、闔家安康、長壽健康。
- 事業平安:商人求生意興隆、工作順利、財運穩定。
- 驅邪鎮煞:祖師像面容黝黑,傳說能震懾邪祟,保一方安寧,店面、住宅安鎮。清水祖師的信仰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間習俗,體現了民眾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對平安生活的祈願。
如何拜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兼具佛教與道教特色,信眾祈求範圍廣泛,從健康、事業到天候皆可。若想深入體驗,可前往三峽祖師廟參拜,感受悠久的信仰文化。以下為您整理出拜祭清水祖師的時間、地點、供品與流程,協助您誠心參拜:
一、祭拜時間
- 祖師誕辰:農曆正月初六。
- 成道日:農曆五月初六。
二、祭拜地點
- 廟宇:至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寺祭拜,如:三峽祖師廟、淡水清水巖、臺南清水寺等。
- 自宅:若家中供奉清水祖師,可直接在家祭拜。
三、準備供品
- 齋菜:香菇、木耳、豆腐、麵筋、等素菜數樣。
- 水果:選擇當季新鮮水果數樣。
- 吉祥糕點:發糕(發財)、麵製壽桃(長壽)。
- 紅圓:3碗,代表圓滿、喜氣。
- 壽麵:紮紅紙的麵線3束。
- 茶、水:茶3杯或清水 (礦泉水)數瓶。
- 鮮花:玉蘭花、水仙等。
- 金紙:大壽金、壽金、刈金。
- 其它:各式素食包裝食品飲料。



- 上供。
- 點燭(廟方有供則省略)。
- 神前獻茶(廟方有供則省略)。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祈願文參考】
「慈雲廣被,甘霖普施,信士/信女○○○,歲次○○年○月○日生,現住○○○(詳細地址),今逢農曆正月初六祖師生日,虔備香花果品、清茶金紙虔誠奉祭,祈願祖師加持保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健康平安,一切順利.........。」(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擲筊以問祖師之降臨。
- 祖師既降,有祈禱於祖師者,擲筊以請示(一邊擲筊一邊唸欲祈求的事,並許下答謝的報酬)。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祖師是否餐畢。
- 如餐畢,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祖師。
- 燒三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
- 撤供。
◎到廟裡參拜,如果你所拜的神明非廟裡主神,祭拜程序為先拜天公→再拜主神→再拜您要供奉的神明→接著再拜其他神明。


- 上供。
- 點燭(廟方有供則省略)。
- 神前獻茶(廟方有供則省略)。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 (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慈雲廣被,甘霖普施,信士/信女○○○,歲次○○年○月○日生,現住○○○(詳細地址),今逢農曆正月初六祖師生日,虔備香花果品、清茶金紙虔誠奉祭,祈願祖師加持保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健康平安,一切順利.........。」(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清水祖師。
- 燒三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
- 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