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看你:模仿父母學情緒,不只是守規矩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孩子的情緒反應,其實在觀察大人的每一個行為,模仿我們面對挫折、表達情緒的方式,逐步學會自己處理情緒的方法。」

🌱 從育兒日常出發:一致的標準,不同的反應

有一次,阿桃因為不被允許「躺在地上耍賴」大哭。

我和老公立場一致——都不希望她養成這個小壞習慣。

但奇妙的是:

爸爸一講話,她頂多嘟嘴、生悶氣; 我一開口,她卻爆炸、崩潰、完全抗拒。

明明規則一樣,反應卻天差地遠,哈哈QQ

那一刻我心裡想:孩子的情緒到底在回應什麼?

是規則,還是關係呢?


🧭 情緒成熟,不是年齡到了就會自動出現

孩子透過觀察父母處理情緒的方式,學會情緒調整與自我管理。

孩子透過觀察父母處理情緒的方式,學會情緒調整與自我管理。


很多人以為「當了父母就會長大」。

其實不然,情緒成熟從來不是時間的副產品。

它需要慢慢練習三件事:

1️⃣ 自我覺察:看得見自己的情緒,不被牽著走。

2️⃣ 安全環境:可以表達自己,而不怕被否定。

3️⃣ 關係支持:有人陪著你,一邊支持、一邊劃界線。

🔄 從「被情緒控制」到「情緒中仍能做事」

老實說,過去我們也曾遷怒孩子。

但近一年,我和老公開始意識到—— 生氣可以,但不能讓情緒決定我們的責任感。

所以,即使不爽,我們還是會洗碗、哄睡、照顧孩子。

情緒不再是主宰,只是背景音啦!

對我來說,這是很大的進步。

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在學會「被理解」,也在學會「被期待」。

🧍‍♂️ 男人的情緒成熟,往往比女人慢一點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知道怎麼辦。

從小被灌輸「男生不能哭」「要有肩膀」, 太多男人成了情緒表達的文盲。

有時候,他們只是用「生氣」包裝所有的「委屈、焦慮、無力」。

我看著老公從「不敢說話」到「願意說出感受」, 知道背後其實是艱難又勇敢的成長。


⚖️ 一致的原則,不同的反應

有時我會想:「他都還沒消氣,我已經消了,還要我哄他?」

真的超煩,但後來發現:節奏不同沒關係,只要方向一致就好。

父母面對情緒不同的反應,也讓孩子看到情緒可以被接納

教養不只是「一致性」,也有「多樣性」的價值。

原則一致、風格不同,孩子學到的反而是—— 世界有彈性,愛也有不同形狀。

有時,孩子對規則的反應並不在於「懂不懂」,而是「對誰說的」。


🥦 實際例子:相同的事,不同的反應

有時候我懷疑,阿桃其實不是不餓、或討厭青菜,

而是「在不同人面前,想維持不同的樣子」。

阿桃吃青菜的反應差異

阿桃吃青菜的反應差異


在學校,她乖乖吃青菜

回到家,我餵她就死也不張嘴

換爸爸來,她雖然抗拒,但還是會吃幾口。



這讓我重新思考——孩子不只是看規則,他們也在觀察大人的行為,並透過模仿形成自己的情緒反應



👀 模仿,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方式

孩子學會面對情緒的最重要途徑,不是「聽教訓」,而是「看我們怎麼做」。

父母示範情緒處理

父母示範情緒處理


  • 杯子打破了,我邊說「沒關係,我們一起收拾」,邊拿抹布。
  • 畫錯了,爸爸說「下次會更好」,陪她重新開始。
  • 跑步跌倒了,我笑著說「多練幾次就會更穩」。

這些「不被情緒擊倒」的態度,孩子全都默默吸收了。

🎨 姊妹之間的模仿與學習

姊妹一起畫畫,妹妹看到姊姊畫,開心模仿,學會分享與合作。

姊妹一起畫畫,妹妹看到姊姊畫,開心模仿,學會分享與合作。

有一次,姊姊拿起紙畫畫,妹妹吵著「我先!」

起初姊姊皺眉,氣氛緊繃。

但姊姊靈機一動,遞出另一張紙說:「這張給妳,我們一起畫。」

妹妹開心接過筆,一邊畫,一邊抬頭看姊姊—— 模仿就變成了「學習合作」的起點。


姊姊巧妙讓妹妹坐在後面一起騎滑步車

姊姊巧妙讓妹妹坐在後面一起騎滑步車


另一回,姊姊想騎滑步車,妹妹也想騎。

兩人一開始搶得不可開交,結果姊姊靈機一動: 「那妳坐我後面,我們一起騎!」

妹妹馬上笑著緊緊抱著姊姊。

從爭奪到分享,從衝突到連結——孩子在模仿中學會合作、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

哈哈,這就是情緒成熟最真實的樣貌啦!



💞 關係,是最好的情緒練習場

孩子透過與家人的互動,學會情緒管理與社交技巧。

孩子透過與家人的互動,學會情緒管理與社交技巧。


我們都還在學,不是完美的大人。

只要有空間、有安全感、有願意改變的心,情緒成熟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我知道自己也會爆炸、失控;但在願意彼此磨合的關係裡——我們不只是養孩子,也在重新養出更成熟的自己。

原來,孩子的情緒,不只是對「規則」的反應,更是對「關係」的信任。

他們透過觀察我們如何面對挫折、表達情緒,模仿大人的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情緒反應模式。

換句話說,每一次我們處理情緒的態度,都是孩子學習面對情緒的教材。

💪 那父母可以怎麼做?從覺察走向行動的 3 個小練習

1️⃣ 說出情緒,不讓孩子去猜。

孩子需要一個範例,知道「生氣 ≠ 不愛你」。  

試著說:「媽媽現在有點生氣,但我還是會幫你洗澡。」  

——讓孩子看到情緒存在,但愛沒有被拿走。

2️⃣ 在情緒中,留一點空氣。

當你快爆時,先別急著糾正孩子。  

就算只深呼吸 3 秒,也是在教孩子: 「情緒來了,我可以選擇怎麼回應。」

3️⃣ 保持一致,但允許不同。

爸爸用幽默,媽媽用溫柔——沒關係。  

只要方向一樣,孩子就能在兩種風格中學會彈性, 明白「世界不必只有一種對的方式」。


後來我發現,孩子其實不是在看我們多會教,

而是在看——當事情不順時,我們怎麼做。

有時,我們也會爆、會吼、會後悔,

但只要願意再抱一下、再說一句「媽媽剛剛也太生氣了,對不起」,

那份真誠,就足以讓孩子相信:

愛,不會被情緒打敗

大人也會做錯,但也能學會改



趕快註冊方格子,追蹤桃梨媽咪的沙龍,一起陪孩子快樂長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學 × 育兒 × 共讀筆記庫
69會員
87內容數
桃梨媽咪|科學腦 × 媽媽心 🍐🍑 育兒要溫柔,也要有證據。 親子科學 × 雙語共讀 × 情緒教養 每週更新哦✍️
2025/10/30
六歲前,是孩子大腦發展最快的黃金期,體積已完成約90%,語言、邏輯、情緒、空間感、社交、專注力、創造力等十大能力正在打底。每一次陪伴、對話與遊戲,都是神經迴路的建構。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大腦機制,讓教養更有科學依據,也更溫暖。
Thumbnail
2025/10/30
六歲前,是孩子大腦發展最快的黃金期,體積已完成約90%,語言、邏輯、情緒、空間感、社交、專注力、創造力等十大能力正在打底。每一次陪伴、對話與遊戲,都是神經迴路的建構。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大腦機制,讓教養更有科學依據,也更溫暖。
Thumbnail
2025/10/28
秋天來啦!帶孩子走出門,從公園到菜市場,每一片落葉、每株花草、每樣秋季水果和海鮮,都是自然的教材。銀杏、落羽松、楓葉,芒草隨風搖擺,果實種子隨風飛行。觀察候鳥遷徙、記錄落葉顏色,孩子在玩樂中學會季節變化與自然科學。台灣的秋天,溫暖、繽紛又充滿驚喜,讓小朋友的秋天探險充滿眼、手、嘴的五感體驗!
Thumbnail
2025/10/28
秋天來啦!帶孩子走出門,從公園到菜市場,每一片落葉、每株花草、每樣秋季水果和海鮮,都是自然的教材。銀杏、落羽松、楓葉,芒草隨風搖擺,果實種子隨風飛行。觀察候鳥遷徙、記錄落葉顏色,孩子在玩樂中學會季節變化與自然科學。台灣的秋天,溫暖、繽紛又充滿驚喜,讓小朋友的秋天探險充滿眼、手、嘴的五感體驗!
Thumbnail
2025/10/21
小時候,我是被「改手」的左撇子。從那天開始,我的大腦被迫重建——原本流暢的世界變得顛倒。多年後我才懂,改變慣用手,不只是換邊拿筆那麼簡單,而是干擾了大腦最自然的節奏。這是一場,被「為你好」誤解的神經戰。
Thumbnail
2025/10/21
小時候,我是被「改手」的左撇子。從那天開始,我的大腦被迫重建——原本流暢的世界變得顛倒。多年後我才懂,改變慣用手,不只是換邊拿筆那麼簡單,而是干擾了大腦最自然的節奏。這是一場,被「為你好」誤解的神經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