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反應,其實在觀察大人的每一個行為,模仿我們面對挫折、表達情緒的方式,逐步學會自己處理情緒的方法。」
🌱 從育兒日常出發:一致的標準,不同的反應
有一次,阿桃因為不被允許「躺在地上耍賴」大哭。
我和老公立場一致——都不希望她養成這個小壞習慣。但奇妙的是:
爸爸一講話,她頂多嘟嘴、生悶氣; 我一開口,她卻爆炸、崩潰、完全抗拒。
明明規則一樣,反應卻天差地遠,哈哈QQ
那一刻我心裡想:孩子的情緒到底在回應什麼?
是規則,還是關係呢?
🧭 情緒成熟,不是年齡到了就會自動出現

孩子透過觀察父母處理情緒的方式,學會情緒調整與自我管理。
很多人以為「當了父母就會長大」。
其實不然,情緒成熟從來不是時間的副產品。
它需要慢慢練習三件事:
1️⃣ 自我覺察:看得見自己的情緒,不被牽著走。
2️⃣ 安全環境:可以表達自己,而不怕被否定。
3️⃣ 關係支持:有人陪著你,一邊支持、一邊劃界線。
🔄 從「被情緒控制」到「情緒中仍能做事」
老實說,過去我們也曾遷怒孩子。
但近一年,我和老公開始意識到—— 生氣可以,但不能讓情緒決定我們的責任感。
所以,即使不爽,我們還是會洗碗、哄睡、照顧孩子。
情緒不再是主宰,只是背景音啦!
對我來說,這是很大的進步。
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在學會「被理解」,也在學會「被期待」。
🧍♂️ 男人的情緒成熟,往往比女人慢一點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知道怎麼辦。
從小被灌輸「男生不能哭」「要有肩膀」, 太多男人成了情緒表達的文盲。
有時候,他們只是用「生氣」包裝所有的「委屈、焦慮、無力」。
我看著老公從「不敢說話」到「願意說出感受」, 知道背後其實是艱難又勇敢的成長。
⚖️ 一致的原則,不同的反應
有時我會想:「他都還沒消氣,我已經消了,還要我哄他?」
真的超煩,但後來發現:節奏不同沒關係,只要方向一致就好。
父母面對情緒不同的反應,也讓孩子看到情緒可以被接納
教養不只是「一致性」,也有「多樣性」的價值。
原則一致、風格不同,孩子學到的反而是—— 世界有彈性,愛也有不同形狀。
有時,孩子對規則的反應並不在於「懂不懂」,而是「對誰說的」。
🥦 實際例子:相同的事,不同的反應
有時候我懷疑,阿桃其實不是不餓、或討厭青菜,
而是「在不同人面前,想維持不同的樣子」。

阿桃吃青菜的反應差異
在學校,她乖乖吃青菜
回到家,我餵她就死也不張嘴
換爸爸來,她雖然抗拒,但還是會吃幾口。
這讓我重新思考——孩子不只是看規則,他們也在觀察大人的行為,並透過模仿形成自己的情緒反應。
👀 模仿,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方式
孩子學會面對情緒的最重要途徑,不是「聽教訓」,而是「看我們怎麼做」。

父母示範情緒處理
- 杯子打破了,我邊說「沒關係,我們一起收拾」,邊拿抹布。
- 畫錯了,爸爸說「下次會更好」,陪她重新開始。
- 跑步跌倒了,我笑著說「多練幾次就會更穩」。
這些「不被情緒擊倒」的態度,孩子全都默默吸收了。
🎨 姊妹之間的模仿與學習

姊妹一起畫畫,妹妹看到姊姊畫,開心模仿,學會分享與合作。
有一次,姊姊拿起紙畫畫,妹妹吵著「我先!」
起初姊姊皺眉,氣氛緊繃。
但姊姊靈機一動,遞出另一張紙說:「這張給妳,我們一起畫。」
妹妹開心接過筆,一邊畫,一邊抬頭看姊姊—— 模仿就變成了「學習合作」的起點。

姊姊巧妙讓妹妹坐在後面一起騎滑步車
另一回,姊姊想騎滑步車,妹妹也想騎。
兩人一開始搶得不可開交,結果姊姊靈機一動: 「那妳坐我後面,我們一起騎!」
妹妹馬上笑著緊緊抱著姊姊。
從爭奪到分享,從衝突到連結——孩子在模仿中學會合作、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
哈哈,這就是情緒成熟最真實的樣貌啦!
💞 關係,是最好的情緒練習場

孩子透過與家人的互動,學會情緒管理與社交技巧。
我們都還在學,不是完美的大人。
只要有空間、有安全感、有願意改變的心,情緒成熟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我知道自己也會爆炸、失控;但在願意彼此磨合的關係裡——我們不只是養孩子,也在重新養出更成熟的自己。
原來,孩子的情緒,不只是對「規則」的反應,更是對「關係」的信任。
他們透過觀察我們如何面對挫折、表達情緒,模仿大人的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情緒反應模式。
換句話說,每一次我們處理情緒的態度,都是孩子學習面對情緒的教材。
💪 那父母可以怎麼做?從覺察走向行動的 3 個小練習
1️⃣ 說出情緒,不讓孩子去猜。
孩子需要一個範例,知道「生氣 ≠ 不愛你」。
試著說:「媽媽現在有點生氣,但我還是會幫你洗澡。」
——讓孩子看到情緒存在,但愛沒有被拿走。
2️⃣ 在情緒中,留一點空氣。
當你快爆時,先別急著糾正孩子。
就算只深呼吸 3 秒,也是在教孩子: 「情緒來了,我可以選擇怎麼回應。」
3️⃣ 保持一致,但允許不同。
爸爸用幽默,媽媽用溫柔——沒關係。
只要方向一樣,孩子就能在兩種風格中學會彈性, 明白「世界不必只有一種對的方式」。
後來我發現,孩子其實不是在看我們多會教,
而是在看——當事情不順時,我們怎麼做。
有時,我們也會爆、會吼、會後悔,
但只要願意再抱一下、再說一句「媽媽剛剛也太生氣了,對不起」,
那份真誠,就足以讓孩子相信:
愛,不會被情緒打敗
大人也會做錯,但也能學會改
趕快註冊方格子,追蹤桃梨媽咪的沙龍,一起陪孩子快樂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