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國家暴力,她們用全身記得──談《花瓣》與《華麗的假期》中的女性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華麗的假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華麗的假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歷史上,關於抗爭與革命的敘事往往是陽剛的──獨裁者貪戀權力的野心越了界,激憤的人民群起反抗,剛開始是和平示威,卻因訴求未奏效,甚至反遭鎮壓,不得已演變成武裝衝突,一旦涉及槍砲彈藥,進入類戰爭狀態──接下來,就只剩下男人的事了,老弱婦孺必須被保護,有家室的男人,也該優先退場以顧全妻兒。

然而,社會的構成一半是女人,她們卻常只存於熱血故事的夾縫中,退居抗爭主軸外的柔情支線,以萬綠叢中一點紅之姿,平衡畫面中滿溢的戾氣;或做為行動者的軟肋,令他們捨身就義的犧牲,更顯壯烈。

既然,威權政府在民主化歷程中對人民施加的暴力,是種植於全民共同記憶中的歷史創傷,那在眾多相關影視作品中,女性參與者的身影又在哪?

《花瓣》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花瓣》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張善宇執導的《花瓣》(꽃잎,1996),改編自女作家崔允 1988 年的中篇小說,或許可以打破人們對韓國文化及影視作品以「男」為尊的印象。

電影以一名不知名又瘋癲的流浪少女為主角,從她的身體以及錯亂、碎片化的記憶出發,用拼湊、閃回之手法,帶領觀者回到 1980 年 5 月 21 日的全羅南道廳前,光州事件最暴力的現場──時任國軍保安司令部指揮官的全斗煥,下令軍隊以實彈武力鎮壓抗爭者。

持續十天的光州民主化運動,最終以坦克車入城掃蕩血腥收場,後全斗煥上位成為總統,堅決否認國家曾屠殺人民,不僅限制相關言論、封鎖消息,還將爭取民主自由的抗爭者,冠上受共產份子煽動的顛覆罪名,企圖利用人民仇視北韓政府的民族意識轉移焦點、掩蓋事實,受難者團體和追求真相的組織,更在他任內屢屢被捕。

一直到 1987 年「六月民主運動」促使全斗煥下台,身為他心腹的繼任總統盧泰愚幾年後也下台,到了 1990 年代,在金泳三、金大中等總統任期內,全斗煥、盧泰愚以及光州事件中指使軍隊鎮壓平民的主謀者,才紛紛遭到清算,以軍隊叛亂、內亂殺人等罪名入獄,光州事件自此正式在法律上獲得平反。而《花瓣》做為最早以光州事件為主題的電影作品之一,能在判決尚未定奪、言論管控和威權陰影仍籠罩社會的時期就製成,並且上映,著實顯現創作者直面歷史、無所畏懼的精神。

《花瓣》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花瓣》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從現代角度回望,《花瓣》並未因產製於剛脫離獨裁不久的九〇年代,而批判力道較輕;相反的,做為開路先鋒,它的殘酷程度遠比後世製作規模較大、國際影壇上更為知名的作品高。事實上,觀賞它的體驗可說是極其震撼,又令我生理不適。

《花瓣》故事起於一位遊蕩鄉間的無名少女 ,她將落魄工人誤認為兄長,卻遭對方強暴,被侵犯後,她沒逃跑,還跟著工人回家、賴在他家中,就算工人再怎麼施暴毆打也趕不走。由於少女的精神狀態異於常人,受性侵時,她不哭泣或尖叫,反而癡傻地笑,附近底層勞工們對此略有耳聞,可他們不但不營救,甚至還有人藉此佔便宜,把少女當成不會反抗的方便洩慾工具。

電影完整刻畫眾多肢體暴力與性暴力場面,無疑是將尖銳影像直抵觀者心頭 ,令觀者設身處地體會光州受難者遺族萬分之一的痛。電影風格背後的訴求可被理解,但就製作面上,必須注意的是:飾演少女的,是時年 16 歲、過幾年即將成為風靡全國的電音天后的李貞賢,《花瓣》做為她的出道作品,鏡頭不僅捕捉到她清晰的全裸畫面,更蘊含大量自殘、性交、殺戮等「兒少不宜」之情節,很難想像在親密指導的重要性尚未被意識,鮮少有女演員敢指控職場性別權力不對等的年代,要怎麼安全拍攝那些戲碼,而不對演員本人造成傷害?尤其韓國社會氛圍本就男尊女卑,片場又是個極度陽剛的環境。

《花瓣》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花瓣》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所以,《花瓣》帶給我的不適感,不僅來自於內容本身的暴力,更後設地來自於電影製作本身可能造成的剝削,儘管導演張善宇向來以大膽、充滿情慾、挑戰道德界線的創作風格聞名,但以藝術為由,招引初出茅廬的年輕女性「犧牲」演出,不正製造出許多讓暴力及傷害有機會發生的空間嗎?《花瓣》或許是部現在拍不出來的、政治不正確的爭議之作。

觀賞《花瓣》時,也會感受到導演刻意剝離形式與內容的意圖——劇情主線用具備「剝削電影」特色(暴力、性愛、鬼魂)的方式呈現,但電影骨子裡的精神是社會寫實的,旨在檢討歷史事件。這種手法背後的思量,無非是想用清瘦、道不出苦痛卻頑強存活的少女,象徵韓國民主;而那些庸庸碌碌、背著良心蹂躪少女的工人,則直指國家暴力,如此類比雖然合理、直觀,卻也太過簡單。

比起難以苟同的暴力場景,我反倒認為本片較有韻味的是關於「瘋狂與否」之探討。少女遭受暴力或在午夜夢迴時,畫面會閃現她的記憶或潛意識,先是一點點,隨劇情推展則愈加愈長,時近片尾才全盤揭露她的過往。與蒼涼的現實場景相比,這些閃回片段顯得更有「生命力」:與母親死別的那天下午是濃烈的黑白;唱歌跳舞的愉悅回憶有午後明媚陽光灑落;而少女對家園的思念以及對武力鎮壓的恐懼,則以童趣的繪本風動畫來呈現。

《花瓣》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花瓣》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少女面對暴力相向卻提供自己食宿的工人,幾乎吐不出完整字句,只能用尖叫吵鬧表達訴求,但在回溯片段,卻又能通暢地以旁白傳遞心聲。究竟少女是真的瘋了?還是在太小的年紀就見證了毫無來由的暴力及死亡,因此選擇不再以「正常」的模樣面對世界?

市場中,眾人聽聞國歌肅然起敬,只有著紅裙的少女置若罔聞般自由穿梭,彷彿暗示了她才是唯一清醒的那人。

在《花瓣》 之後十多年問世的《華麗的假期》(화려한 휴가,2007),就是以大部分電影觀眾都能接受的「老少咸宜」敘事方法,講述光州事件的例子,這也反映在它優異的韓國國內票房表現上。

《華麗的假期》由一名與弟弟相依為命的計程車司機視角出發,鉅細靡遺地從 1980 年 5 月 18 日軍隊與學生發生衝突開始,順時間敘述往後幾日政府封鎖光州,數十萬人民上街抗爭,市民兵快速成隊,掠奪軍工廠,武裝對抗軍警等過程;電影前段呈現小鎮甘草人物笑鬧、溫馨的日常,並塑造主角的憨厚老實的個性,與弟弟的感情,以及對教會認識的護士純純之愛慕。然而,隨軍隊步步逼近,原本天真以為抗爭有效的人民們,鬥志逐漸被澆熄,武裝鎮壓最後演變成令全城屍橫遍野的大屠殺。

《華麗的假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華麗的假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導演刻意製造電影前後氛圍的反差,用希望遭侵蝕的破滅感帶動觀者情緒,手法通俗、煽情,並不創新,但對大多數觀眾而言有效;劇本設計上,則試圖從不同角度切入,展現光州民兵當中的異質性──有抗爭意識強烈,積極參與運動的高中生;有原以自保為重,不那麼關心社會議題,卻因痛失親人而提起槍枝的計程車司機;有堅守崗位,以不同身分接近現場,積極救助傷患的醫生護士;也有不苟同政府作為,勸導軍官無用,改為支持民兵的退役上校。

令我眼睛一亮的是,護士朴申愛(李枖原飾)的角色深度超越了刻板印象中的戰地白衣天使,她不只負責出場散發清新之氣、撫慰人心,一場逃亡戲中,申愛為了保護男主角,下意識地撿起地上槍枝射中軍人,本為保全生命才冒險出入危險區域的她,沒救到幾個傷者,反而殺了人,儘管對方是受國家機器操控、威脅人民安全的軍人,但雙手沾染鮮血的經驗,從此衝擊了她的職業道德與價值信念,這橋段與《薄荷糖》(박하사탕,2000)的男主角因當兵時射殺女學生而性情大變的情節,遙遙相映。

電影最後,申愛堅守道廳的父親、男友和好友們,遭大批軍隊殺得片甲不留,而她獨自站在宣傳車上,用大聲公向在家屋中避難的市民們宣告:「我們要奮戰到底,我們要不惜一切保護光州,親愛的光州市民朋友,請記住我們,不要忘了我們⋯⋯」不同於片中刻劃的男性角色,經百般糾結推拉後,仍過不了心理那「背棄同伴」的坎,一定要到現場同生共死,即使同伴苦口婆心勸離也叫不走;申愛展現出另一種不同於熱血同袍情誼,柔軟卻堅韌的陰性運動參與方式──活下來,記得一切。

《華麗的假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華麗的假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當結尾那張未能實現的「想像」結婚照浮現時,所有片中出現的已逝角色紛紛開懷大笑,只有坐在主位的申愛,面色慘白凝重;無辜的死者在天堂獲得解脫,而活下來之人則需揹起沉痛,為往生者未盡之業繼續努力,並傳承記憶,這漫長的勞苦,偉大程度不亞於為理想犧牲。

巧合的是,《花瓣》和《華麗的假期》分別用女性的「身」與「腦」,做為承載歷史共業的媒介,在陽剛的革命敘事中,長出鮮血澆灌而生的花。

《華麗的假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華麗的假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IMDb

劇照來源/IMDb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五月專題|「我記得,我的身體裡有子彈也有花──以電影回望那年光州」主視覺。

《釀電影》五月專題|「我記得,我的身體裡有子彈也有花──以電影回望那年光州」主視覺。

「在尊嚴與暴力共存的世界,每個角落、每個世代,都很有可能出現下一個光州。」──韓江(한강)

《釀電影》將於六月發表新刊「男人,女人,蟲:朴贊郁變形記」,以卡夫卡為引、朴贊郁為題,嘗試揭示百餘年來的制度壓迫下,人類命運般地墜落,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荒謬本質:每一次意圖秩序的努力,都將引往疏離與異化,而卡夫卡與朴贊郁沿著這條脈絡前行,以一個又一個「非人」的身體,揭穿世界的道貌岸然──當當世界已是一場無始無終的怪胎秀,電影不再提供庇護,我們更願意揭開現實殘酷的傷疤,透過文本、影像與表演,探問存在的悲劇性、並在變形之後,再次追問:在這個無法成為人的世界裡,什麼才是成為人的意義?我們又該如何追回成為人的、屬於人的靈魂?

而其中潛藏於朴贊郁創作敘事底下的一道重要脈絡,便是他在大學時期經歷過的「光州事件」。朴贊郁未在電影裡明說,而是將那些抗爭的、流血的、哭泣的、堅定的、死亡的人們安放於背景,用自己的方式持續發聲,而當代許多的韓國電影/書籍/攝影作品中,也不乏有創作者透過藝術,來重返這段(不)存在的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回頭,從國族歷史的暴力中探尋自由的邊界,並向未來的正義持續探問。

是以,《釀電影》也將於五月推出官網專題【我記得,我的身體裡有子彈也有花──以電影回望那年光州】,望從光州事件出發,回望韓國與台灣的民主進程,並延伸至運動中經常被遮蔽的主體,這些或許不在紀念碑上,卻在真實的縫隙中發聲與求存的女性、基層運動者⋯⋯

【我記得,我的身體裡有子彈也有花——以電影回望那年光州】​專題閱讀|請由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5.0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6/13
安錫動畫影展創立於 1960 年,獲法國文化部與地方政府長期支持,是目前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動畫影展。每年六月吸引上百個國家的動畫創作者、產業人士與影迷,聚在阿爾卑斯山腳的湖畔古鎮,盡情享受動畫之夏。
Thumbnail
2025/06/13
安錫動畫影展創立於 1960 年,獲法國文化部與地方政府長期支持,是目前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動畫影展。每年六月吸引上百個國家的動畫創作者、產業人士與影迷,聚在阿爾卑斯山腳的湖畔古鎮,盡情享受動畫之夏。
Thumbnail
2025/06/12
不同於坎城影展的雍容莊嚴,安錫的觀眾更為熱情活潑,進場後紛紛忙著找材料折紙,認真發揚安錫的不成文傳統:朝銀幕投射紙飛機,為影片放映獻上祝福。在銀幕亮起之前,口哨聲、動物叫聲此起彼落,整個影院彷彿成了水族館,上百條「魚」齊力用嘴巴張力發出啵啵聲,召喚動畫顯靈。
Thumbnail
2025/06/12
不同於坎城影展的雍容莊嚴,安錫的觀眾更為熱情活潑,進場後紛紛忙著找材料折紙,認真發揚安錫的不成文傳統:朝銀幕投射紙飛機,為影片放映獻上祝福。在銀幕亮起之前,口哨聲、動物叫聲此起彼落,整個影院彷彿成了水族館,上百條「魚」齊力用嘴巴張力發出啵啵聲,召喚動畫顯靈。
Thumbnail
2025/06/12
尹錫悅表示,宣布全國戒嚴是因國會反對黨為「親北韓勢力」,且意圖透過「反國家活動」癱瘓政府;他派軍隊包圍國會議事堂,逮捕核心政治人物,在在都是為了阻擋眼前阻礙。儘管這場鬧劇,隨著尹錫悅被罷免已經落幕,但人們無法知道,鷹犬的羽翼會不會有天又因為私己的權力,而再度揮起。就算民主,仍然恐懼著權力背後的暗影。
Thumbnail
2025/06/12
尹錫悅表示,宣布全國戒嚴是因國會反對黨為「親北韓勢力」,且意圖透過「反國家活動」癱瘓政府;他派軍隊包圍國會議事堂,逮捕核心政治人物,在在都是為了阻擋眼前阻礙。儘管這場鬧劇,隨著尹錫悅被罷免已經落幕,但人們無法知道,鷹犬的羽翼會不會有天又因為私己的權力,而再度揮起。就算民主,仍然恐懼著權力背後的暗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Thumbnail
失敗就是反叛,成功就是革命。 一起綁架案引發的軍事政變,該如何觀看歷史,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結局?
Thumbnail
失敗就是反叛,成功就是革命。 一起綁架案引發的軍事政變,該如何觀看歷史,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結局?
Thumbnail
光是可以動用暴力的威脅,就可以摧毀一切。 只要有一方使用暴力,存心蠻橫不講理, 我們以為共同遵循的制度、法律、邏輯,就完全失效。社會結構崩塌,一切失去保障。 戰爭亦同。 在這人世間,卑微地活著才是常態。 民主、公平、正義...... 都是掌握權力者吃飽了才施捨些許的鏡中水月。
Thumbnail
光是可以動用暴力的威脅,就可以摧毀一切。 只要有一方使用暴力,存心蠻橫不講理, 我們以為共同遵循的制度、法律、邏輯,就完全失效。社會結構崩塌,一切失去保障。 戰爭亦同。 在這人世間,卑微地活著才是常態。 民主、公平、正義...... 都是掌握權力者吃飽了才施捨些許的鏡中水月。
Thumbnail
雖然漢娜·鄂蘭赫赫有名,但我對政治學向來敬而遠之,所以從沒想過要拜讀其作品。然而面對世界各地,尤其切身的警暴問題,我不得不感嘆:「一個人怎可能為了服從命令,狠下心殘害另一個軟弱無力的人?到底這些人有沒有良知?」
Thumbnail
雖然漢娜·鄂蘭赫赫有名,但我對政治學向來敬而遠之,所以從沒想過要拜讀其作品。然而面對世界各地,尤其切身的警暴問題,我不得不感嘆:「一個人怎可能為了服從命令,狠下心殘害另一個軟弱無力的人?到底這些人有沒有良知?」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剝皮》探討性騷擾事件及人們不同處置立場的故事情節。從揭露性騷擾發生後,受害者與旁觀者的處境,引發出觀察者與直接參與者的傷痛與療癒。事件中的加害者、被害者如何應對,以及誰的立場應受同情,成為小說的重點。
Thumbnail
《剝皮》探討性騷擾事件及人們不同處置立場的故事情節。從揭露性騷擾發生後,受害者與旁觀者的處境,引發出觀察者與直接參與者的傷痛與療癒。事件中的加害者、被害者如何應對,以及誰的立場應受同情,成為小說的重點。
Thumbnail
「我們絕對譴責濫用年輕人熱情進行奪權抹黑的政客!這類偽裝公平正義的政治遊行應該立刻被禁止!」 那麼這些無處可去的熱情,最後會燒向何方?
Thumbnail
「我們絕對譴責濫用年輕人熱情進行奪權抹黑的政客!這類偽裝公平正義的政治遊行應該立刻被禁止!」 那麼這些無處可去的熱情,最後會燒向何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