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恥〉引發大亂鬥之後,帶給我們的啟示 

2023/12/3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觀眾自己拿起折疊椅互毆的大亂鬥

我的文章《一堆不讀書的大人,跳出來指責108課綱推薦選文沒有〈廉恥〉,我到底看了什麼?》被轉載到關鍵評論網之後,底下居然出現了237則留言。本來以為是我這篇文章造成了小小的炎上,才會有這麼多人來留言,結果看完留言之後,心涼了一半,情況概述如下:

  1. 大部分來留言的人,都是因為看到標題及摘要的幾個關鍵字「不讀書、廉恥、AI、古文」就開幹了,吵架的內容都只是這些關鍵字的延伸,完全沒有人在討論我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也就是說:我這篇文章被大家無視了。
  2. 大部分來留言的人,對這類議題都早有定見,來這裏留言只是為了宣揚理念,或是反駁不同的意見,沒有人想聽不同的意見,只是靠不停的批評,用氣勢和字數壓過對手。

文章被轉到關鍵評論網的我,懷著有可能被挑戰的心情站上擂台,結果底下情緒激動的觀眾自己就拿起折疊椅大亂鬥了,完全不管台上的作者想表達什麼。面對國家文化教育如此應該仔細討論的課題,居然只能以這麼激烈、互不相讓、完全沒有溝通效果的方式草草落幕,我覺得實在是太可惜了。接下來我想深入討論這些瘋狂大亂鬥所爭論的幾個議題,期待能找出除了謾罵之外,一絲絲理性討論的可能性。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問題

近年來,只要遇到中國歷史學習時數降低、學生不知道孫文/岳飛,或是中學古文篇數/比例降低,很多人就會說是因為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這次大亂鬥也不例外。面對這個看起來很有道理的指控,我們可以試著推論如下:換國民黨執政之後,中國歷史學習時數就會節節高升、甚至超過戒嚴時代嗎?學生就會知道孫文/岳飛嗎?

或是再多想一想:換國民黨執政之後,就可以無視當今世界史的潮流,回到戒嚴時代的歷史教育,繼續輕視東亞其他國家、東南亞、中亞的歷史,繼續維持西歐中心論及中國至上論?換國民黨執政之後,就可以把古文篇數/比例加到飽,而不用去考慮現代語文教育的其他面向?以下摘錄自108課綱國語文領域的基本理念,其中所列出需要培養的能力絕對不是只讀中國古文能達到的:

語文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語言溝通理性思辨的知能,奠定適性發展終身學習的基礎,幫助學生了解並探究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促進族群互動相互理解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問題,只存在於把「討厭民進黨」當成唯一準則,不願冷靜思考的國民身上。民進黨的問題很多,但是「去中國化」絕對不是民進黨的問題,從今年的國慶典禮上,由歌星楊烈吟唱日治時期政治運動者蔡惠如的〈意難忘〉,就可以知道民進黨政府有一定的漢學水準。請指責民進黨「去中國化」的大家再仔細冷靜想一想:你真的想跟中國的國台辦同調,一起譴責民進黨的「去中國化」嗎?你的水準只能跟中國的國台辦平起平坐嗎?

台灣的中學古文教育,是起點,也是終點

有很多留言的意見是:不讀中國古文就會沒有人文素養。這句話過於武斷,但還是有一點道理,本來經典閱讀就是人文教育養成的重要環節,使用中文的台灣,沒有理由不去讀中國經典作品來了解中國文化的根源。但是會因為少了一篇〈廉恥〉吵翻天,代表中學古文教育、甚至台灣社會成人的閱讀能力,出了很大的問題,分析如下:

  1. 絕大多數的中學生,接受了中學古文教育後,出了校園之後終其一生,不會再去讀任何一本中國傳統經典。因為這個血淋淋的事實,所以才會因為少了一篇而大驚失色、因為從舊課綱的30篇減為新課綱的15篇而大驚失色、或是因為文言文比例下降了10%而大驚失色。中學時期是人生中唯一會讀古文的時期,只要少了任何內容,沒有人會在中學畢業後再把它補回來,這就是事實,從台灣的戒嚴時代一路走到民主時代,這個事實一直沒改變,跟民進黨有沒有「去中國化」一點關係都沒有。
  2. 中學的古文教育要達到什麼目的?不就是要讓學生具備閱讀古文的能力,讓學生畢業後可以繼續欣賞中國傳統經典嗎?從以上的觀點來看,中學古文教育只是古文教育的幼幼班,課程內容應該要以學生容易學習、理解、吸收為目標吧?怎麼會想要把一系列的經典古文,不分難易,以傳達民族精神、人文思想為理由,以灌食的方式強迫學生吞下去?這種不知所云的教學方式,只會讓人想吐,也難怪出學校之後沒人想碰古文,為什麼一堆深受其害的人要出來悍衛這樣的教學方式?
  3. 台灣的中學古文教育,可以說是古文教育的墳墓,不教還好,教完之後搞到大部分人終身都痛恨古文,讓好幾代台灣人的閱讀品味都出了問題。這樣跛腳的古文教育,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差幾篇、古文比例多少那些旁支末節的問題。

網路的自由反而造就了巴別塔,不同意見的交流卻變成了雞同鴨講

新課綱推薦選文15篇少了〈廉恥〉,就可以歪樓成民進黨「去中國化」、政治人物沒有廉恥、古文教育要被廢掉了、中國文化快要亡了、台灣沒有人文素養…等等危言聳聽的過度延伸,明明是離題到不行的廢言,卻一個個理直氣壯、正氣凜然,完全沒發現自己早就不知所云了。

新課綱推薦選文15篇少了〈廉恥〉,並不代表台灣的中學教育要廢掉古文教育了,也不代表中國傳統經典毫無用處,也不代表在我們這個邁向AI的時代沒必要再讀任何經典作品。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都是人類無形的智慧財產,不分任何時代,只有具備理解這些經典的閱讀品味,才有資格被稱為讀書人/知識分子/知識人。

在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自由的網路世界,處於南北極、毫無交集的各種意見,居然還是構築了新時代的巴別塔:看到影子就開槍,聽到不同的意見就抓狂,吵了老半天還是在原地踏步,完全不願意去理解不同意見背後的生成脈絡。把眼睛閉上、把耳朵關起來的人,就算有ChatGPT這種AI時代的神兵利器,也沒有辦法幫他找出自己的盲點,以及問題的真正答案。

就算時代進步到AI時代,不同立場、不同想法的人們,因為不願好好溝通所造成的問題還是很難解。與其擔心古文少了幾篇、古文比例少了幾趴,更要擔心我們國民的素質這麼多年來一直沒進步,罵了老半天只會一再跳針,完全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這樣素質低劣的鄉民,再吵個幾百年也不會有任何進步。

中國文化的〈北風與太陽〉

這次由〈廉恥〉所引發的爭論之後,有多少人會因為這次的事件,對中國傳統經典重新產生興趣?我想應該是不會有,因為支持北一女區老師的人,都以道統失傳、文化斷裂…等大帽子來攻擊別人,這樣張牙舞爪的模樣,應該會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以傳統童話〈北風與太陽〉來比喻,這些人就是北風,讓路人緊緊的裹著外套快步逃走,說他們在摧殘中國文化也不為過。

那麼,中國文化的太陽在哪裏?怎樣才能讓中國的傳統經典重新回到台灣人的書桌上呢?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在人類的知識體系中,找出中國傳統經典的價值?在此要大力推薦已故余英時教授的作品《歷史與思想》,余教授從西方的古典思潮、文藝復興及工業文明的角度,重新看見中國傳統思想的價值。透過這樣的思考方向,我們就不會像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陷入中國中心論的狹獈心態,而是以寬廣的全球視野,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才是中國文化的太陽。

最後,期待在這場〈廉恥〉的大亂鬥之後,留下的不只是各說各話的無謂言論,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思想激盪,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來討論我所看到的不同觀點,希望能讓不同立場的人冷靜下來思考:在這個AI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看待中國文化?該用什麼觀點來理解中國傳統經典?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