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得很安靜,卻留下了聲音
我們只見過幾次,在共修課程裡。她總是坐在後排,不愛說話,但總會提前來,靜靜地坐著。那時的她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個病人,消瘦卻有神,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像是經歷過什麼又放下了什麼。
直到朋友告訴我,她走了,才知道她已罹癌三年,末期,拒絕延命治療,選擇回家靜養、安然往生。
🕯️她的遺願:不送花,不設靈堂
據說她早早就交代好了所有事:遺體直送火化,不設靈堂、不留遺照、不收奠儀。她希望大家記得的不是「她離開了」,而是「她曾經活得很自在」。
她留下的唯一遺言,是在日記裡寫下的一句話:
「人生這場戲,我演得不完美,但我謝幕得剛剛好。」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人生如戲,大家都演的很認真、很努力,常常演到下不了台,「好好下台」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這位女居士,在最後階段做了示範。
🌅 死是換場,不是消失
朋友轉述,她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是:「死不是結束,是另一場旅程的起點。」她相信生命是一段段的單程旅程,她到站了,很自然就是下車了。
當別人為她難過、擔憂時,她反倒安慰身邊人:「不要為我哭,哭也無法替我減少業力;倒不如祝福我,讓我走得自在一點。」
那種淡然,像一片落葉,不是摔下來,而是飄下來。
🌷 留下的不是遺產,是反思
她不是有錢的人,也不是什麼名人。卻在她走後,讓好幾個朋友開始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
有人開始學佛;有人打了許久沒打的電話;有人開始每天寫感恩日記;有人說,她讓他開始思考:「如果我明天要離開,會遺憾什麼?」
她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沒有留下多少財產,卻留下了給予周邊朋友的「反思」。

🎭 我們都在排練一場告別
法師告訴我們:活著的時候,要練習「心無牽掛」; 面對死亡時,才能夠「生死自在」。當有一天,生命的舞台真的落幕時,我們就能心無牽掛,非常自在地說聲「再見」!我想這些話,她都聽進去了,她走得低調,沒有逃避,而是選擇接受,這不是消極,而是積極地面對人生必然的過程。
從她身上我學習到:
- 善終不是幸運,是準備好的選擇。
- 我們每天活著的方式,就是未來離開的樣子。
在人生這段旅程中,每一個人都會下台,問題是——準備好了嗎?
🪞記憶小幫手🪞
- 人生這場戲,不一定完美,但可以謝幕得剛剛好。
- 你怎麼活,決定你怎麼走。
🟣本文圖片皆由bing 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