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有沒有孩子,這部電影都值得你深思愛的真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一場美麗的意外:電影讓我“看見”她本人


我很早就接觸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那句“愛與自由”,這四個字始終深深吸引著我。它像一盞溫暖的燈,在我對育兒、成長的認知裡點亮了方向。雖然我不是教育專家,也沒有專業背景,但這些年來,我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和朋友們交流教育話題,對這套理念的理解逐漸加深。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教育的方法,更像是一種信仰,一種對孩子成長的溫柔守護。

然而,過去我對蒙特梭利的認知多停留在理念本身,對她這個人,對她一路走來到底經歷了什麼,實際怎麼去觀察和實踐“愛與自由”的過程,瞭解得並不多。直到那天,無意中看到電影《瑪麗亞·蒙特梭利》,心裡被一種久違的溫柔包圍。電影帶我走進那個真實的瑪麗亞:她是一個既敏感又堅韌的女性,一個打破傳統束縛的母親,一個因為看見孩子而決定投身教育研究的人。

這部電影讓我看見了一個並不完美卻異常真實的瑪麗亞。她也曾經歷深刻的自我懷疑與挫折,面對當時社會對女性的種種限制,她選擇了逆流而上。她的母親身份並非一帆風順,曾經歷過感情的破裂和與子女的分離,感受到情感的傷痛,但這些經歷並未讓她屈服,反而成為她內心堅韌與溫柔力量的源泉。她以非凡的勇氣挑戰父權和傳統教育體系,推動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個性,拒絕把孩子塑造成順從的模子。

她的突破,不僅僅是理念上的革新,更是行動上的堅持和犧牲。電影中多次展現她面對質疑和冷眼時的堅守,正是這份執著,讓蒙特梭利教育得以傳承至今。她用自己的人生證明,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一場關乎愛與自由的生命革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別人眼中那群“瘋癲的孩子”,她卻蹲下來,用心看著他們的眼睛,輕聲說道:“我們不瞭解他們。”那一刻,螢幕上的瑪麗亞仿佛帶著我們一起洞見了那些被誤解和忽略的生命。

愛與自由,是深深理解孩子之後的信任

 

電影中,瑪麗亞與孩子們的互動尤為打動人心。她沒有刻意教導,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管教”,而是選擇安靜地陪伴與尊重。她不急於糾正孩子的行為,而是蹲下身來觀察他們的動機,耐心地傾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她不以標準答案去評判孩子的行為,而是讓孩子們通過實際操作和體驗,去發現秩序和自律的內涵。

這種“自由”從來不是放縱或無邊界的自由,而是在適度規則與界限中,給孩子自主選擇和探索的空間。所謂的“愛”,更不是溺愛或無條件遷就,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的信任,是承認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值得被尊重和保護。

其實,關於“愛與自由”,我以前也聽過很多相關的講座和書籍,只是從未像這次看完電影后,感受到她為什麼如此堅定這份理念背後的情感和力量。電影呈現了她看待孩子的眼光:孩子不是需要被塑形的材料,而是需要被守護、被理解、被支持去成為“他自己”的完整個體。

雖然我沒有親自育兒的經驗,但在生活中,家裡親戚有孩子,我們時常圍繞育兒難題討論。我們共同探討這套理念:“如果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不急著責備,而是先理解他為什麼不安,可能結果會不同。”大多數人都會默默陷入沉思,想說:“可是我們小時候,很少有人這樣對待過我們。”是的,所以蒙特梭利的“愛與自由”,不僅是對孩子的信任,更是一種跨越代際的治癒力量。

從家庭討論到社會困境: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反思

 

我們經常聊起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大家都不是專家,但都深感現代教育的壓力和焦慮。許多家長都會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不給獎勵,孩子就不肯學習?”、“真的放手讓孩子自由,不怕他變得任性嗎?”每一次討論,話題總繞回一個核心: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心?是否願意放下控制,給孩子更多自主成長的空間?

回望社會的教育環境,我們往往被一種“控制幻覺”困住。考試、排名、分數成為評價孩子唯一的標準,秩序和規則被奉為最高準則。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不懂表達自我,家長焦慮“雞娃”心理普遍,卻忽視了孩子內在情感的培養和自由發展。

在這背景下,蒙特梭利理念顯得尤為珍貴。她教我們去觀察,而不是主導;去協助孩子發展,而非塑造成型。她用行動告訴我們,教育不是“填滿一個瓶子”,而是“點燃一把火”

我常常想,如果這份理念被更多家長和教育者採納,是否能讓我們的教育變得少一些緊繃,多一些信任和理解?社會也許會因此變得更有溫度,更有人情味。

 

電影之外,她留給我們的溫柔信仰

 

電影沒有濃墨重彩的高潮,也沒有刻意煽情的結尾。它用緩緩流淌的情緒,在我們心裡點亮了一盞溫柔的微光。

瑪麗亞·蒙特梭利並非超人。她同樣經歷過女性身份的掙扎,母親角色的重壓,社會階級的阻礙。她也曾被愛情背叛、與孩子分離,面對制度不公而痛苦掙扎。但她沒有被這些傷痛擊垮,反而將苦難轉化成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和溫柔力量。

她一生堅持:用尊重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用相信生命的方式去面對成長和未來。

電影之外,我還翻閱了她的文字,其中一句話至今縈繞心頭:

“教育的目標並不是使孩子適應社會的現狀,而是幫助他們成長為能夠改善社會的人。”

這句話充滿遠見,也是一種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我希望,這份教育的溫度和信仰,能被更多中國家長、老師看見。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蒙特梭利教育家,但每一個大人都能開始相信:孩子不是用來“管教”的對象,而是值得尊重和陪伴的生命

我期待有一天,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的學校和家庭,都有人溫柔地對孩子說:“孩子,請你自己來。”


寫在最後:

你也在尋找“自由中的成長”嗎?

看完電影,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心靈共鳴,仿佛終於被理解。你呢?

你的育兒方式裡,有多少“愛與自由”的元素?你又是如何看待孩子成長中的規則與自由?

歡迎你關注 點贊,並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想法,我們一起交流關於孩子、成長與信任的溫暖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飯糰@亮亮的沙龍
53會員
7內容數
1111
飯糰@亮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4
當「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共識,當特權者說出「我也很努力」時,底層的心酸與不甘就會變成一場輿論風暴。這篇深度文章從階級封閉、敘事壟斷到群體情緒的操控,揭開當代中國社會的真實裂縫。
Thumbnail
2025/06/04
當「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共識,當特權者說出「我也很努力」時,底層的心酸與不甘就會變成一場輿論風暴。這篇深度文章從階級封閉、敘事壟斷到群體情緒的操控,揭開當代中國社會的真實裂縫。
Thumbnail
2025/06/02
一部細膩刻劃家庭情感與心理傷痕的韓國電影,一場關於壓抑、理解與和解的旅程。透過真誠書寫,帶你看見愛的沉默與重生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6/02
一部細膩刻劃家庭情感與心理傷痕的韓國電影,一場關於壓抑、理解與和解的旅程。透過真誠書寫,帶你看見愛的沉默與重生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6/02
當生活充滿選擇和不確定,我們常忽略內心那道「一閃而過」的聲音。《眨眼之間》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瞬間的直覺裡,學會聆聽,才不會錯過生命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2025/06/02
當生活充滿選擇和不確定,我們常忽略內心那道「一閃而過」的聲音。《眨眼之間》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瞬間的直覺裡,學會聆聽,才不會錯過生命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還沒有看過蒙特梭利女士本人的書,僅看過其他人對蒙特梭利教學的看法見解,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督促自己看一看本人所著寫的著作。   首先不應該有太多教導式的教育,要知道兒童真正的需要以及童年時期的奧秘。倘若幼兒時期受到不正確的教育,極大可能導致往後的精神疾病,要減少精神疾病須
Thumbnail
學習蒙特梭利教育,不只改變孩子也能改變自己,最明顯的點是我們園所告訴我們,蒙特梭利老師的衣著也是環境的一環,請我們要常穿長裙,原本的我是著運動褲、素面T-shirt,到蒙氏環境後,沒有打掃的日子就會盡量著長裙,有打掃的日子也選擇好看一些的衣褲,衣櫃整個大翻新。當然那是外在,而內在的部分
Thumbnail
學習蒙特梭利教育,不只改變孩子也能改變自己,最明顯的點是我們園所告訴我們,蒙特梭利老師的衣著也是環境的一環,請我們要常穿長裙,原本的我是著運動褲、素面T-shirt,到蒙氏環境後,沒有打掃的日子就會盡量著長裙,有打掃的日子也選擇好看一些的衣褲,衣櫃整個大翻新。當然那是外在,而內在的部分
Thumbnail
十六   我們活到今天,已經知道如何推理,那是因為我們在做孩子的時候學會的
Thumbnail
十六   我們活到今天,已經知道如何推理,那是因為我們在做孩子的時候學會的
Thumbnail
十一   孩子越能夠專心,就越能從工作中得到平靜,就越能發自內心地紀律或規則。 小心得:這就是為甚麼工作能夠改善問題行為的原因。 十二   要給兒童提供一個使他們得到滿足的環境,必須努力了解兒童的需要。 小心得:應瞭解孩子面臨的發展危機,給足所需。
Thumbnail
十一   孩子越能夠專心,就越能從工作中得到平靜,就越能發自內心地紀律或規則。 小心得:這就是為甚麼工作能夠改善問題行為的原因。 十二   要給兒童提供一個使他們得到滿足的環境,必須努力了解兒童的需要。 小心得:應瞭解孩子面臨的發展危機,給足所需。
Thumbnail
六   我們基本的教育觀念是:我們絕不能變成孩子發展的障礙。   小心得:所以說太多負面的詞彙,不如不要說話,然而最好的方式還是簡潔、清楚,並給予鼓勵。 七   聲音、微笑和眼神,會成為彼此間的特殊溝通。   小心得:提醒自己不只話語內容,語調也要注意,並且常保持微笑,不要常皺眉頭。
Thumbnail
六   我們基本的教育觀念是:我們絕不能變成孩子發展的障礙。   小心得:所以說太多負面的詞彙,不如不要說話,然而最好的方式還是簡潔、清楚,並給予鼓勵。 七   聲音、微笑和眼神,會成為彼此間的特殊溝通。   小心得:提醒自己不只話語內容,語調也要注意,並且常保持微笑,不要常皺眉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