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5 月初的某個凌晨開始,我的生活就被一通電話徹底改變了。
那一通電話通知我,哥哥出了車禍。接下來的日子,我幾乎都在醫院裡奔走。週一到週五,每天一次探視;週末則是每天兩次。日復一日,我覺得自己好像只是在執行某種例行公事。但又好像,這些來回奔波的過程,是我用來彌補與療癒自己的方式。
未來還有很長的復健路要走,而我說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
最現實、最沉重的問題,是經濟。
我沒有什麼資源。很多次,我都忍不住悔恨自己過去的安逸與拖延。
以前總覺得「目前生活還行」,所以不急著做準備、不急著改變。
但現實來的太快,像一巴掌,讓我措手不及。
更難受的是,有些親戚覺得我「不夠積極處理」。他們沒有看見我這段時間的壓力、焦慮、奔走與自責,只用結果來衡量。
我真的很希望哥哥可以快點清醒。如果他永遠無法醒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撐下去。
有時候一想到這些,就忍不住落淚。
我其實不是一個愛哭的人,可是現在的我,好像一不小心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當然知道眼淚不能解決問題。知道哭沒有用,但心裡真的太茫然,也太無助。
最讓人難受的是,這個狀況不上不下──
哥哥不符合老人長照,也不是身心障礙者。
制度的縫隙很窄,而我們就卡在這中間。
我的存款也快撐不下去了。
很多夜裡,我真的不知道還能怎麼辦。
但也許,寫下這些,就是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前進」。
也許沒有解答,也沒有希望,但只要我還能寫、還能哭、還在探病的路上,我就還沒放棄。